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快樂學習 親子一起成長

快樂學習 親子一起成長

E-mail 列印
「我們就是喜歡慈濟的人文教育,所以特別報名來上課。」

9月10日是彰化兒童親子成長班的開學日,一大早就有許多家長懷著興奮、期待的心情,帶著孩子來上課,共有一百五十四人出席今天的活動,寧靜的靜思堂頓時 變得生氣勃勃。

◎遊戲暖身認識班規

「孩子,當你接到海灘球時要自我介紹,讓大家認識你。」

因為剛開學,舊生、新生彼此陌生,所以課程特別設計「傳球遊戲」來認識彼此。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大家輕唱著。主持人洪靜怡突然喊:「停!」

接到球的孩子像中獎似的,緊張、靦腆的說出自己的名字,就這樣一個一個的輪,漸漸地大家注意對方,氣氛開始熱絡起來。

家有家規,班有班規,隊輔莊怡雯揭示上課規矩,「大家要面帶笑容有朝氣,不遲到不奔跑,快樂安全最重要。」

莊怡雯用拍手加動作,孩子們跟著律動,很快地記住班規。

◎學習禮儀展現人文

慈濟重視生活教育、人文特質,因此採分站方式,讓孩子學習生活禮儀。

「孩子,我們早上起床後,會向父母道安。大家來到彰化分會也要向佛菩薩問訊,展現我們的禮貌。」

來到第一關隊輔吳淑惠請孩子們舉起手,照她的動作來學習合掌、放掌、問訊,幾次練習後,大家有模有樣,現場一片莊嚴。

「問訊時,兩根食指要打成圓弧形,這意謂著我們做人要圓融,處處與人結善緣。」

吳淑惠耐心教導儀軌,並且分享:「佛法就在日常行儀中。」

挑柴運水無不是禪,開口動舌無不是禪,舉手投足無不是禪。大家修心養性,端正行為,禪定智慧就在其中。

慈濟孩子要有氣質,服裝整齊,舉止合宜,讓人喜愛。因此賴美玲老師特別教孩子四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最後大家來到了「食儀」這關。桌上擺好了碗筷,邱惠玲老師先教大家唱〈供養歌〉。

她說:「孩子,一粥一飯,來處不易,所以我們吃飯前要先供養佛、法、僧及一切眾生,來表達我們的感恩。」

用餐時,我們要如何端碗筷呢?」

「大家要記住原則:龍口含珠,鳳頭飲水,這樣姿態會很優雅。」

經過三關隊輔的一問一答調教,小淑女、小紳士一一出現了。

◎親子互動傳遞愛

親子要互動,感情才綿密。「讓愛傳出去」的遊戲,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

遊戲規則是彼此傳球時臉要笑,眼睛要看著對方。且要存三心,即恭敬心、感恩心、愉悅心。在林麗娟老師的一聲令下,大家飛快地傳,最快的隊伍是』二分十五秒。

「遊戲中,可看出大家動作由生疏而熟練,默契也越來越好,這都是大家互相關愛之故。比賽雖有輸贏,但最重要是自己跟自己比,因為每個人的特長都不一樣。」

林麗娟老師鼓勵大家競爭中莫忘了肯定自己,親子分別精進,溝通將無礙。

◎靜思book彩繪自我

「我來講故事,孩子你們要用心聽。」吳孟娟老師用佛經的故事來開場。

山中有一隻鹿王,鹿王有二子,一名「黑暗」,一名「瑞相」。鹿王想把鹿群交給他們,孩子也領受,各帶五百隻鹿過平安日子。

稻子要收成時,很多野獸會踏壞農作物,因此農民設下陷阱,鹿王叫二子帶鹿群至深山,「黑暗」急著到深山,不分晝夜,不分方向,結果鹿群有損傷。「瑞相」運用智慧,避開地網,走向安全的路。

農作物收成後,鹿群再度回山林,「黑暗」只剩他回來,「瑞相」一隻鹿也沒缺,鹿王就說:「領導者重要的是決定路要怎麼走,要有智慧才能帶人。」

故事說完,吳孟娟老師指出,往後我們要學習的《靜思語》是一群弟子將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編輯而成,可作為人生的指標。

每個孩子手上都有一本《靜思語》畫冊,今天的功課是設計封面,只見孩子埋頭作畫。

低年級的男生喜歡用飛機、車子的貼紙來裝飾,像黃方裕、鄭凱睿即是。

而女生則喜歡溫柔的Kitty貓、美人魚,如陳柔方、李宜恩。

中年級不管男女都喜歡勇猛的恐龍、鯨魚、馬等。高年級則自己構圖繪畫,用色大膽,色彩活潑。

◎自我成長改變突破 不一樣的人生

「感謝家長們布施時間來成長。」班主任周明因致歡迎詞。

周主任告訴家長們,慈濟重視生活教育、環保教育,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每月會學習一句靜思語,也有戶外活動如淨灘,這是一般學校教育所欠缺的,請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慈濟。

「孩子成長,家長也要成長。做你沒做的事是成長;做你不願做的事是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是突破。」

周主任指出:「有了這些特質,你的人生將不一樣,大家要勇敢去嘗試。」

「你多久沒牽過孩子的手呢?」周主任問著。

孩子越小越依賴父母。專家曾說:孩三歲時父母是他的全部;等到十二歲,父母是他的晚上;十八歲是他的週末;至二十三歲,父母是他的寒假跟暑假;二十四歲以後父母只是孩子的春節。

周主任鼓勵家長要多陪孩子,累積點滴,錯過即沒機會。因此每次的上課希望家長全程高度配合,全程開啟愉悅的心,接力傳愛,用菩薩心來陪自己的孩子,用媽媽的心來陪伴有緣的孩子。

◎拼全力喊出凝聚力

為凝聚孩子的班級情感,各隊伍上臺隊呼。

「我們是勇氣班,勇氣十足。勇氣班,讚!讚!讚!」高年級頗有學長風範,喊出團結力。

「毅力毅力,全力以赴,Go!Go!Go!」中年級也不甘示弱,威懾四方。

「風大雨大我最大!風強雨強我最強!」信心班果真信心十足。

「大愛、大愛,心中有愛;大愛、大愛、人見人愛;大愛、大愛就是可愛!」,年紀最小最可愛。

◎愛的回響

慈濟的教育,頗有口碑,因此不少三代同堂一起來共學。阿嬤王甘蕙和女兒黃苡涵及三個孫子一起來。

女兒說:「我們喜歡慈濟的教育,希望孩子學習禮儀,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慈濟志工的阿嬤說:「我希望女兒把慈濟的愛傳下去。」

黃湘茹帶著女兒來上大愛班,她認為讓孩子來學生活教育,對未來是加分的。而且慈濟志工都很和善,孩子潛移默化,將來會是個有愛心的孩子。

家長粘宜柔深受感動地說出心中自我的期許:「我是第一次參加親子成長班,聽了明因師姊的解說,我很喜歡她的教育理念,確實沒有踏出第一步,怎會有成長、改變、突破呢?」

「我很想跟孩子一起來學習,因為交叉學習才能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希望孩子來這邊學習感恩、知足、付出。」

今天是第一次上課,孩子學到生活禮儀,家長們也了解了慈濟的教育理念,相信往後隨著親子的成長,大家歡喜來慈濟,一起蛻變,一起行善。

圖左 :遊戲規則是彼此傳球時臉要笑,眼睛要看著對方。且要存三心,即恭敬心、感恩心、愉悅心。[攝影者:蘇聰宇]
圖右 :「問訊時,兩根食指要打成圓弧形。這意謂著我們做人要圓融,處處與人結善緣。」吳淑惠耐心教導儀軌,舊生小菩薩示範動作。[攝影者:林思騵]

圖左 :桌上擺好了碗筷,邱惠玲老師先教大家唱〈供養歌〉,她說:「孩子,一粥一飯,來處不易,所以我們吃飯前要先供養佛、法、僧及一切眾生,來表達我們的感恩。」[攝影者:林思騵]
圖右 :新的學期,班主任周明因鼓勵家長在孩子的成常過程要多陪伴,希望家長上課全程高度配合,全程開啟愉悅的心,接力傳愛,用菩薩心來陪自己的孩子,用媽媽的心來陪伴有緣的孩子。[攝影者:呂永裕]

圖左 :開學日,除了報到、還要為新生的制服尋找合適尺寸,志工師姊和隊輔們,一早即忙碌幫家長和小朋友準時報到。[攝影者:呂永裕]
圖右 :家長粘宜柔(中)聽了班主任周明因的解說,很喜歡她的教育理念,深受感動地說出心中自我的期許:跟孩子一起來學習孩子來這邊,一起學習感恩、知足、付出。」[攝影者:呂永裕]

圖左 :家有家規,班有班規,愛唱歌的一起來唱班歌「慈濟小菩薩」。[攝影者:蘇聰宇]
圖右 :黃湘茹帶著女兒來上大愛班家,還讓孩子來兒童班,學生活教育孩子,在這和善的環境,潛移默化,將來會是個有愛心的孩子。[攝影者:蘇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