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成人之美 成就共好──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

成人之美 成就共好──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

E-mail 列印
原本應在六月舉辦的大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由於當時正值大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彩排。故延至今日(10/22)舉行,地點就選在富有鄉土文化的永靖鄉「成美文化園」及永靖環保教育站。

彰化人文真善美 合心窗口詹大為,特地邀請園區主人也是慈濟志工的魏應充,為大家分享園區裡「魏成美公堂」祖厝,修舊如舊的構想與精神,傳遞成人真美,與人為善的儒家精神。

詹大為並擔任今日導覽專員,為大家解說「成美文化園」園區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飲水思源 文化傳承

魏應充與大家分享,自1987年接觸《慈濟道侶》後,即開啟了他與慈濟因緣,並且成為上人的好弟子。

「上人曾說,腳踩這片土地,頭頂這片天,就要用心來經營、回饋……」

「十年前,我們與地方鄉長、村長、社區理事長,努力讓永靖成為最適合居住,做地方創生,帶動商業發展的鄉鎮。讓年輕人不再北漂,也結合永靖環保教育站做地方深根,更利用成美文化園,讓大家願意來到永靖觀光,帶動周邊的活絡。」

「魏成美公堂」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閩南客家建築,它承載著重要的文化使命。魏家子孫將祖厝的情感,投注在修復之中。包括編寫族譜、興建宗祠,以及傳承。

這座建築不僅展示了傳統建築之美,還遵循了八大工法,在整個修復過程中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國寶級匠師團隊採用古法修復這座建築,歷時七年,「修舊如舊」恢復了其原本的面貌。

「魏成美公堂」是堂號,是現代所謂的公司行號。一百多年前,魏家祖先希望後代子孫正當做人、做事。獨特的「學好孔孟」合體字,承襲儒家思想「成人之美,與人為善」,至今仍是魏家處世核心價值。

「魏成美公堂」傳統建築中,不乏先人的智慧,「懸魚、山牆、鳥踏、犬走」都是為了克服天氣造成的不便。兼具防災、防止壁面淋雨,如今現在看來卻是最美麗的裝飾。

經過一上午的導覽,來自大中區總計約一百七十多位人文真善美志工,移師到永靖環保教育站,接續下午的共修課程。

◎有機會要多幫幫人

承擔下午課程講師,來自高雄的志工黃明朝和太太陳柔安,一早就搭乘高鐵北上來到永靖,與真善美志工一同巡禮「魏成美公堂」。謙和的他,相當讚賞大中區真善美團隊的和諧與用心。

尚未加入慈濟之前,黃明朝就在圓桌教育基金會,服務年長與貧弱將近十年。對於老人家,尤其獨居者,他視為珍寶。

熱衷公益善事的黃明朝,不僅是慈濟志工,也是「快樂天堂基金會」的一員。「快樂天堂基金會」走過二十多個年頭,每年舉辦「寒冬圍爐千人饗宴」。

從與長者深入互動中,他深知許多窮困長輩,擔心自己無法善終,甚至憂慮沒有喪葬費用、也沒有親人送終。

「快樂天堂基金會」有一群專門「協助喪葬」的志工,從大體修復師、助念到「捧斗」(指的是捧神主牌位的動作)的小志工都有,人人都是發心菩薩。

投入慈濟志業,黃明朝致力於長照,最喜愛陪伴老人家,與年長者話家常。多年來,無論颳風下雨或晴天,縱使是颱風天,他從不缺席臺北內湖長照課程。從高雄到臺北,所支出的車資,無以計數。

「老人家的智慧,全身都是寶啊!」黃明朝以陪伴嵩齡一O七歲的趙慕鶴先生終老為例,熱切又生動的與大家分享。

「爺爺告訴我,他這輩子三種債不欠,人情債、感情債、錢債;人窮,要窮得乾淨。」

「爺爺一生救過太多人,當他在最後一口氣,差點活不下來的時候,他總仰頭對著老天爺說:老天爺,只要我能平安活下來,一定做好事回報祢。」

也許就是這一分心無雜念,至誠的承諾,感動了老天爺。趙慕鶴老先生,在逃難過程中,好幾回都死裡還生。

老爺爺生前,總是對黃明朝說:「對的事,堅持還不夠,要對自己『狠』一點,做事情要『用心』。『用腦』就會想太多,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什麼事也做不成。」

黃明朝認為,老爺爺的生命哲學,與證嚴上人的「多用心」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將上人的四大志業,巧妙的融合在社會福利公益上,日日行善。

◎克服語言隔閡 走進佛國

「去到菩提迦耶,才發現我不會講英文,這是在出發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問題。」

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魏玉縣,分享著她從印度作記錄回來的法喜。

走進種姓階級制度依然強烈的菩提迦耶,悲苦從未遠離過這些低種姓人民。加上節育觀念無法落實,每個家庭的生活負擔,超乎承載。無法就學,是低種姓人民的悲苦之一。

「當地的生活,就像五十年前的臺灣,屋瓦就是那樣的簡陋,農家生活就在眼前。地上一坨又一坨的牛糞;雞群就在腳邊……」

魏玉縣分享幾張當地生活景象,更添幾分生動,讓人如臨其境。

「那邊用電並不普及,尤其更鄉下的地區。在飯店,最怕的就是突然跳電……」

為了完成及時的記錄,「網路」是最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但就怕做到一半「啪」一聲,什麼都不見。

在菩提迦耶停留了約三個星期,魏玉縣傳送了好幾篇當地的文稿,實實在在為慈濟人翻轉佛國,留下深刻的足跡。

魏玉縣表示,當初要出門前,根本沒有想過自己英文不通這件事。直到抵達印度,當要開口採訪時,才發現「糟糕!語言不通」。

「其實,當地也有略通華語的新馬志工,一開始由他們協助翻譯。後來我發現不對,怎麼我問的問題,對方回答那麼多,志工翻譯給我的只有兩三句。」

為求準確性及完整性,魏玉縣心念一轉,想到了「谷歌大神」(Google 線上翻譯),於是,她將提綱輸入電腦,再翻譯成英文,拿給要訪問的對象看。

再請對方將英文輸入在電腦,轉譯成中文;之後再作完整地確認。力求內文無誤再修正成篇,上傳大藏經。

「我就這樣即時出了幾篇文稿和新聞帶,有心真的就不難。雖然當地生活條件貧脊,我的語言又不通。但是,只要帶著真誠的心,相信一定都能將困難一一克服,達成使命。」

魏玉縣的分享,在在印證了《靜思語》:「有心就不難。」為了留下慈濟大藏經,為了完成文史使命,她忘卻語言隔閡,勇猛前進。

如同黃明朝師兄所分享:「想的,做不到;做的,想不到。」人文真善美志工,做記錄沒有訣竅,提起勇氣、把握當下,對的事、做就對了!

圖左 :溫馨分享,黃明朝用心帶動九位灰衣志工上臺發好願,發願參加見習培訓。[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魏玉縣的分享,在在印證了《靜思語》:「有心就不難。」為了留下慈濟大藏經,為了完成文史使命,她忘卻語言隔閡,勇猛前進。[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黃明朝師兄分享陪伴百歲志工趙爺爺的故事,幽默又值得深思的分享,大家在歡笑聲中,都被他的用心和智慧法語啟發。[攝影者:陳美文]
圖右 :慈濟志工也是主導祖厝修復的魏應充為大家分享「魏成美公堂」祖厝,修舊如舊的構想與精神,傳遞成人真美,與人為善的儒家精神。[攝影者:陳美文]

圖左 :大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聆聽魏應充分享後,大眾進到園區裡以空拍機攝影為團隊留下合照。[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魏家祖厝裡,獨特的「學好孔孟」合體字,承襲儒家思想「成人之美,與人為善」,至今仍是魏家處世核心價值。[攝影者:陳榮豐]

圖左 :園區裡處處美景,景觀美,建築美,更有人文之美。風和日麗的天氣,共修安排入園實拍。[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陳榮豐師兄(左)積極推動大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在他用心規劃下,幾乎每月都排有共修。[攝影者:陳榮豐提供]
圖左 :成人之美與人為善,保存儒家思想,傳承建築遺產,地方人文創生,讓後代子孫看見老祖先的美德,每一個小角落都是美![攝影者:黃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