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圓緣法喜心 菩提信願行

圓緣法喜心 菩提信願行

E-mail 列印
「走在慈濟大家庭做任何事,只要心存一分甘願歡喜的心,相信這一條路你會走得很快樂!」

2023年11月19日彰化靜思堂B2講經堂,舉行慈委培訓暨社區志工見習緣圓。四十位培訓慈委、一百二十六位見習暨社區 志工及三十七位工作人員參予。

第一堂課程,職志合一的洪毓良,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以及他走入慈濟後的體悟。

◎選擇一條簡單的路

「我從家裡來上班,就要騎差不多快五十六公里的路程,一方面,走入慈濟後,我是以一顆懺悔的心,在走這條路。」

洪毓良首先播了一段「看見菩提身影」影片,是他現在的人生寫照。另外也播了曾在大愛臺播出的「菜頭梗的滋味」,是他與父親三十年前的人生故事。

「片頭曲〈江山有夢〉是在講爸爸過去的人生,『菜頭梗的滋味』,你就看到我以前出門,都是現金提來提去。」

「從小時候爸爸就栽培我,教我很多人情世事,他希望我接班繼承他的事業和地位……」

父親是縱貫線赫赫有名,人稱「二林皇帝」的洪絲條,三十年前在道上「喊水會堅凍」(臺語,呼風喚雨的意思),而洪毓良就是人稱「黑道太子」。

享榮華風光時,父親的意外猝逝,讓他從天堂,掉到地獄的痛苦深淵,對人生充滿迷茫失去方向。

「爸爸發生意外時,我們兄弟趕去看到的,是一具冰冰冷冷的大體。當下我的心境是只有想到,我們人,到底為什麼而忙?忙一輩子到最後意外發生,一口氣沒有了,什麼也帶不走!」

「『靜思語』有一句: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什麼都帶不走,上人跟我們說,我們今生今世所做的一切,不是善,就是惡。當往生時,你可以帶走的是惡業,或是善業,就看這一生你自己怎麼做?」

「因為有因緣讓我進來慈濟,所以能夠讓我生存到今天,今天我如果還在外面跟人車拚(臺語,火拼的意思)走政治路線,說不定我已經在關,甚至命沒有了。」

瘦黑的身影,說話鏗鏘有力,帶有幾分大哥氣勢。洪毓良現在是一個親和熱於助人的志工,不說沒有人知道他過往的人生。

「失志時,翻開《靜思語》看到一句:「看開人生,做人要積極樂觀,不要悲觀。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及時去做。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一本《靜思語》改變他對人生的態度,從而走向一條安穩的大道。他選擇了一個跟父親相反的人生方向。

在慈濟基金會上班的他,十六年來大多是騎機車,從二林到彰化來來回回。除了奉行節能減碳,一路也體會人生美好的風景。

「還好我有看到上人的《靜思語》,建議在座各位,希望人人手上一本《靜思語》做為人生的瑰寶。「靜思語」雖然都短短的,但是都是人生大道理,一輩子受用無窮。」

他也以「水能善萬物而不爭,塵遍滿虛空而無相」,告訴大家,做人要學水的柔軟,人與人之間的態度要柔。還要縮小自己,縮小到別人的眼裡不會礙到別人。

洪毓良期許人人珍惜時間,珍惜進慈濟的因緣,把握難得的人身,跟緊上人的腳步。

他要大家「問心」,問自己為何而來慈濟這個團體?有因緣進來就要廣結善緣,在團體中修養心性,少欲知足,從付出中體會真正的快樂。

◎防災自救

在防災說明課程中,講師謝興隆跟大家分享,火災求生重要觀念。

「火災濃煙時,要拿毛巾的舉手?不拿的舉手?」

謝興隆告訴大家,拿毛巾時間延誤逃生機會,也會影響呼吸。火災時只五、六秒時間煙就已鋪天蓋地,只能搶時間快跑。

他告訴大家火災時正確的觀念、理論、動作都要對才能自救。善用火災警報器、防煙面罩、氧氣瓶、泡沫滅火器能在重要時間救人。

◎緣續法住,化剎那為永恆

「慈濟委員是娑婆世界永遠不畢業的學生,永遠都是在娑婆世界,跟著上人行菩薩道,學習把你的愛心展現。」

遠自岡山而來的志工吳慈同,溫和柔善的聲音告訴大家,不是培訓這段期間才是委員,慈濟委員永遠沒有畢業。

法在日常生活中受用,珍惜每一次親身投入的因緣,得到的養分就是慈濟委員很珍貴的養分,那就是慧命。

吳慈同從《慈濟叮嚀語》的文字般若,看到1973年娜拉颱風東部很大的災難,上人要救災,而當時慈濟不到二十個委員。

「上人要救災,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我放聲大哭,心生慚愧心,這麼大的一個災難新聞沒有報,上人並沒有說我沒有錢沒有人,沒辦法救災,沒有!」

「上人說我們發多大的願,就有那個力量來救災,他沒有錢,但是他知道愛心在哪裡?」

吳慈同發願幫上人把佛子帶回來,帶出了許多的委員,來了解慈濟的核心價值,共同行菩薩道。曾經帶了一百多位委員去跟上人分享。

她告訴大家,人人都有一畝福田,這畝田種善的種子,就不會長雜草,就不會造業。

佛在靈山莫遠求,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顆心照顧好,要調伏自己的心,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自己。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心中無瞋無價寶,感恩是最美的臉,就是自淨其意。

吳慈同分享到早期賑災時,遇到有人提出問題,當時在資源困頓下,上人用真誠面對,用智慧化解。心心念念為苦難眾生,身教的薰化,讓她在安徽賑災,面對遇到問題以真誠面對,化解矛盾。

上人以個人事小,救助苦難眾生重要的身行,用無量法們教化我們,我們受用了就能得到歡喜安穩。

跳耀式的分享卻是字字珠璣,是人生寶貴的經驗。吳慈同期許大家都有因緣,去接引好因緣,將上人的佛子帶回來,跟上人行菩薩道,生生世世利益眾生。

最後她以〈因緣〉這首歌與所有人結緣,她說:「慈濟歌唱入心,就能唱出好的心,就有好的人生!」

◎為自己重新學習

「這個阿公,他退休後做志工,做到一百零七歲,退休後他到榮總顧病人,九十四歲考上南華大學碩士班,九十八歲寫論文畢業,一百歲又跑去學電腦,一百零六歲去清華大學讀博士,活到老學到老。他一生都在助人,幫無數人送骨灰大陸,寫書法義賣幫助清寒學生……。」

來自高雄的慈濟志工黃明朝,以螢幕投影,分享百歲志工趙慕鶴的事跡。藉以告訴大家,人唯有透過不斷的學習跟付出,才能忘記時間跟年齡。

他在長照引導老菩薩愛要及時,道謝、道愛。引導人生陷入憂鬱的人盤點生命,整理自己的生命,原諒別人,跟自己和解。也引道受刑人,選擇的重要。

「每一個人都有童年創傷,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為自己終身學習,就是學習這個。」

「六道輪迴就是累生累世,生生世世放不下的恩恩怨怨,人要走那一刻帶著怨恨,叫做情感的延續,來生會再相遇。」

「做志工見苦知福,學習到的都是智慧。」

四十歲選擇退休的黃明朝,投入志工工作,在長照及監獄幫助許多人。

「我對監獄的同學說,人要有正確的信仰,因為正確的信仰,讓我們相信因果。相信因果做事當中,心中就有一把尺,一把尺可以提醒你的潛意識,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選擇最重要,選擇錯誤一輩子錯誤。」

黃朝明說話很快,他逗趣詼諧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及志工路。

幼年時父親酗酒,乃至拋家棄子在外另組家庭,放下六個孩子、阿公還有一個小兒麻痺的大伯。

母親沒有選擇放棄,三十歲去洗公車,晚上去跑堂、擺夜市賣鞋子。黃明朝國中就會煮飯照顧弟弟妹妹,還幫阿公洗澡。

繁重的生計壓力使得媽媽重度憂鬱,姐姐及他國中未畢業就被迫提早出社會。

頭腦精明的他,年紀輕輕就開始學會盤算未來。姊姊學美髮出師後,他十七歲時就開了美髮店。幼小弟妹站上椅凳為客人洗頭,博取了許多婆婆媽媽的同情,生意出奇地好,甚至開了分店,十八歲就擔起一家生計。

入伍前盤算未來,去學大車駕照,退伍後二十二歲買了拖拉車,載著鹽酸及硫酸,每天跑在高速公路上拚搏賺錢。

肯學習的他,二十五歲開車行,幾年後人生起死回生,三十歲開當舖,買了好幾間店面。

三十九歲時因為長了雞眼,找整形外科的朋友挖雞眼時暈倒,醒來時,體會到原來人沒有一生都幸運的。

體會上人說的「順境要有無常觀,逆境要有因緣觀」。了解知足最大富,四十歲的他毅然放下如日中天的事業,選擇成為全職的志工。

退休至今已十五年,每天專心做志工。他覺得感謝,感謝過去,把握現在,惜福未來與人結好緣。

黃明朝幽默地敘述他與母親,與父親的互動,儘管父母沒有給他一個避風港,事業有成後他仍負起為人子的責任,每年帶著母親出國旅遊,盡孝。

當父親病入膏肓想回家,黃明朝更是搭起父母的橋樑,讓母親選擇原諒,在父親生命的終點得以獲得和解。

「他告訴母親,真正原諒一個人不是可憐他,也不是同情他,是讓自己要走那一刻心無罣礙,輕安自在!」

◎菩提種子信願行

「人家說關關難過關關過,《靜思語》:『我們要克服難,而不是被難克服。』在慈濟裡都說『幸福了,而不是辛苦了!』。

「其實這些難,我度過了以後,我發現。我學到了很多,發現我是最大的受惠者。」

社區志工常秉賢分享,她有一個八十三歲做慈濟,做得很快樂的媽媽。她今年參加〈無量義 法髓頌〉深入經藏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將《無量義經》內涵帶到生命中。

她跟著媽媽黃美玉到和美記憶班陪伴長者,參加許多慈濟勤務,今年社區歲末祝福更承擔「年輕人歲末祝福」場次的籌備。

繁多慈濟勤務,她都樂於承擔,她覺得在慈濟做的任何事,一點都不辛苦,真的太幸福了!

「以前曾經慈濟救了我,救了我的母親,它在我心中種下了這個菩提種子。我希望發揮我的量能,將這個菩提種子散發出給更多的人。」

常秉賢期許自記在青年族群裡,跟一群年輕人,全力的推動慈濟青年事務。也期許跟著母親的足跡,走在慈濟的菩提道上,希望透過付出去影響更多的人。

◎用愛喚醒愛

「黃明朝分享到,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童年創傷,在創傷的背後,是我沒有被滿足的情感渴望。情感渴望一旦被滿足,那個結就打開了。」

「我在慈濟裡面,學習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愛去喚醒愛!」

「小孩子,他們更需要的是,我們心靈的陪伴跟關懷。」

培訓委員陳玟妤分享,培訓前有因緣走入校園反毒、彰化監獄及少輔院,讓她有機會看到,來自缺愛家庭孩子的需要及渴望。

她期許能學上人的法,跟隨上人的腳步,更有智慧地,用生命去觸動他們的生命。讓他們從來沒有感受愛的童年過程中,重新學到,重新去獲得愛人的能力。

她相信愛的陪伴,可以影響一個人,他們的一個改變,可能會影響更多的家庭。

◎行菩薩道 我願意

「是非當教育,讚美當警惕,是非來時用上人的法,就有辦法。」

「你們恭逢其時,上人講《法華經》,還有我們有演繹〈無量義 法髓頌〉,上人說要讓每一個弟子都能夠成佛,要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上人陪伴我們成佛,我們很有幸。」

合心關懷愛的叮嚀林志懋代表與學員分享。

看到大家培訓很歡喜,他告訴學員,培訓不是跑百米,是跑馬拉松,有願無行是空有,有行無願不長久。

期勉人人發好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行菩薩道。帶動人人眾口一心「我願意!」「我願意……」響徹B2講經堂,也上達諸佛聽。

圖左 :職志合一的洪毓良,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以及他走入慈濟後的體悟。[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防災說明課程中,講師謝興隆跟大家分享,火災求生重要觀念。[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遠自岡山而來的志工吳慈同,告訴學員,慈濟委員是娑婆世界永遠不畢業的學生,永遠都是在娑婆世界,跟著上人行菩薩道,學習把你的愛心展現。[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來自高雄的慈濟志工黃明朝,分享「為自己重新學習」。原諒別人與自己和解。[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社區志工常秉賢分享,在慈濟做的任何事,一點都不辛苦,真的太幸福了! 學到了很多,發現最大的受惠者是自己。[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培訓委員陳玟妤,在慈濟學習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愛去喚醒愛!她相信愛的陪伴,可以影響一個人。[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合心關懷林志懋愛的叮嚀與學員分享,培訓不是跑百米,是跑馬拉松,有願無行是空有,有行無願不長久。[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課程接近尾聲,陪訓團隊帶動「一家人」,學員互動,為緣圓畫下圓滿的句點。[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圓緣課程中安排「竹筒回娘家」,學員紛紛投下竹筒弘法利生,援助苦難。[攝影者:鄭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