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慈籃 鹿港古都巡禮

慈籃 鹿港古都巡禮

E-mail 列印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臺灣最早發展的地方,其中二鹿,指的就是鹿港,也是臺灣第一個由漢人開發的城市據點。

「住鹿港的你,知道『彰化縣立鹿港國民中學』在日本時期有一座神社嗎?」

「校門前的石獅子,還是日 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歷史古物嗎?」

◎從神社到文武關公

彰化鹿港國中,是「慈濟彰化鹿港籃球隊」(簡稱慈籃)的發源地,且落地生根已有十個年頭了。

11月12日慈籃學員與家屬共四十多人,由學校室內體育館側門,沿著中正路往南,繞著學校圍牆、經過福興穀倉。順著ㄇ字型道路轉彎,隨即回到鹿港國中校門口。

一座比人還高的的石獅子,遙望遠方、靜靜坐落在校門前。像保護師生出、入平安的守護神,慈籃學員的家長蘇倍慶,熱情的為大家解說。

穿過十字路口,即可看見國定古蹟「龍山寺」。

佔地一千六百多坪的龍山寺,已超過三百年歷史,是目前臺灣龍山寺中,建築最大、最完整的一座。

臺灣龍山寺中,擁有山門的很少,鹿港龍山寺即是唯一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

1685年,純真禪師創建,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臺)、正殿(含拜殿)、後殿。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鹿港龍山寺建築嚴重損毀。包括山門構架變形、木柱位移、屋頂傾斜,五門戲臺及拜殿木柱位移,正殿屋脊及燕尾斷裂、山牆龜裂傾斜,後殿牆壁坍塌、梁柱門牆之雕畫多項工藝文物遭受相當程度之損壞,所幸寺內祀奉諸佛像未損完存。

「龍柱下方,移位點清楚可見,真不可思議!」聽完解說,大家爭相拍照。

「關聖帝君」衪有很多角色,在佛教是「伽藍尊者」之稱,在道教就是關聖帝君,衪還有文、武神之分。

「誰知道『文』的拿什麼?」蘇倍慶問。

「青龍偃月刀」答對了。但那是「武」的。

「那文的呢?衪就右手拂鬍子左手拿什麼呢?」蘇倍慶一邊說一邊提示,用心的引導。

「文關公」金臉、手拿《春秋》,一手拂鬚的坐姿形象。相傳考生、求職就要選擇文關公。

而「武關公」則是紅臉、手拿「青龍偃月刀」站姿模樣,多為商家行號、軍警等執法單位供奉或祭拜。

◎重新認識的「九」曲巷

「九曲巷」即金盛巷,是前人為防盜賊侵入,並防止九降風肆虐,遂將巷道築成迂迴曲折狀,故過去有「曲巷冬晴」的雅譽。遊客在現代的九曲巷中,尚可感受奇妙的空間感。

「你們知道九曲巷有多少個彎嗎?」一行人隨著導覽的蘇倍慶穿過古樸老街,他一邊解說一邊與學員互動。

「十二個彎」學員陳柏瑋靦腆說著。

原來「九曲巷」的「九」是很多彎的意思!大家聽完蘇倍慶的說明後,才知道其中意涵。

巷中有一走廊橫空而過,連通兩頭即是傳說中,從前文人聚會的場所「十宜樓」相傳交情甚好者,才會引領兩座房的空中走廊,到後方特別招待。

位於鹿港杉行街的「書集喜室」,前身為昭和六年時的一間和洋建築,為街屋形式,至今已有九十一年歷史。

用木條板一根一根組合的特別窗臺,兼具通風隔間及隔牆功能,木板排列形狀,當打開要關合回去,需要照原本順序才能完全組合。

◎龍是九種動物的化身

走完行程,從鹿港國中主任退休,土生土長的蔡幼娟說著:「聽完解說,才知道原來,龍有九種動物的化身!很佩服蘇倍慶,腦袋裏面有很多東西。」

「我記得有鹿角、蝦子的眼睛、牛的鼻子,狗的嘴巴、鯰魚鬚、獅子的鬃毛,魚的鱗、鷹的爪、蛇身。」蔡幼娟努力回想。

「還有十宜樓、九曲巷……這是一趟很有趣的文化之旅。」

「小朋友,有沒有記住?」蔡幼娟反問學員們。

「有!」

「好,我們來要複習一下。」

學員羅庭瑋說:「感覺廟很多」。

「十宜樓是做什麼用的?」

「琴、棋、書、畫、花、月、煙、酒、茶、博」蘇鈺涵挑戰記憶。

學員家長黃靖凱分享:「聽到要導覽鹿港,我就報名了。覺得對小孩子都滿有幫助的,自己也吸收很多、收獲滿滿。」

本地人的他更感慨的表示:「從出生到成長,也已經四十幾年了。今天第一次去「十宜樓」,很多地方都是第一次去,包括民俗文物館到現在還沒進去過。」

做父母的都希望帶孩子去認識一些地方,三年前知道有導覽員的活動就主動報名。蘇倍慶說著:「希望給能讓當地小朋友知道,自己故鄉的歷史故事。這樣大家也會發現,鹿港的閩南語腔調很好聽。」

他接著說著:「感恩慈籃給我第二次機會服務,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再為大家介紹更多的鹿港特色。」

藉由這次老街與廟宇歷史建築導覽,了解鹿港生活習俗、文化、商業、信仰與生活的交織。讓慈籃的學員不只會打球,更培養出愛鄉土,美善文化的素養。

圖左 :慈濟彰化鹿港國中籃球隊已走過十個年頭,11月12日慈籃親子四十多人循著鹿港老街巡禮,一探故鄉充滿古色古香的歷史足跡。

〈甕牆〉早期富貴人家將空的酒甕當做建材,不僅可物盡其用,也提升圍牆裝飾的特殊美觀。慈籃隊伍留下這難得時刻。[攝影者:粘銘潔]

圖右 :慈籃家長蘇倍慶為慈濟鹿港國中慈籃隊親子導覽鹿港老街。太太王如玉和孩子蘇昶翰、蘇鈺涵(右)跟著一起了解在地文化。[攝影者:粘銘潔]

圖左 :慈籃親子們在文武廟大殿旁空地休息,感受莊嚴古蹟的寧靜氛圍,涼風徐徐迎而來,使人舒坦愜意。[攝影者:粘銘潔]
圖右 :黃靖凱歡喜分享第一次鹿港老街巡禮,一探故鄉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和孩子都收獲很多。[攝影者:粘銘潔]

圖左 :慈籃家長蘇倍慶,為「慈濟彰化鹿港籃球隊」學員,解說鹿港杉行街的「書集喜室」是昭和六年時的一間和洋建築,至今已有九十一年歷史。[攝影者:粘銘潔]
圖右 :慈濟彰化鹿港國中籃球隊已走過十個年頭,新進成員羅章麗母子,與大家一起參與鹿港巡禮。[攝影者:粘銘潔]

圖左 :隊輔蔡幼娟為慈籃學員蘇昶翰(左)粘旖玹,說明「十宜樓」簡介導覽,了解鹿港在地歷史文化。[攝影者:粘銘潔]
圖右 :慈濟彰化鹿港國中籃球隊,鄧佳俐和兒子陳柏瑋,到鹿港老街巡禮,歡喜留影紀念。[攝影者:粘銘潔]
圖左 :1999年921地震造成鹿港龍山寺建築嚴重損毀,包括山門構架變形、木柱位移、屋頂傾斜,五門戲臺及拜殿木柱位移。[攝影者:徐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