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歡喜學探索 增進團隊和諧與凝聚力

歡喜學探索 增進團隊和諧與凝聚力

E-mail 列印
今天(12/2)一早,臺中靜思堂就有許多學員來上探索教育的課程。帶隊訓練員已經在開會討論、跑流程,布置場地時學員們也主動幫忙,為了圓滿今天的課程,呈現了合和互協的祥和氣氛。

◎堅定勤行 使命必達

首先以「快樂嘟嘟車」和「歡喜琉璃珠」的破冰活動來喚起大家的活力與熱情,暖身又暖心。活動之後,訓練員引導學員們靜下來討論,省察思惟,在過程中自己的心境,還有是如何與隊友們互動。

藉由活動與省思,啟發人們快樂有趣的心門,增進團隊的合作、和諧、凝聚力。

「泡泡龍」活動:遊戲規則是學員後背的氣球需頂著下一位學員的前胸,一個挨一個排成「一條龍」、直線前行到目的地。

在動態行走中,還得小聲溝通,細心穩住氣球,一邊進行一邊調整人我之間氣球的位置,彈性應變的團結精神與潛能,令在旁觀的訓練員與小組長們感動萬分。

小組長回憶自己當初在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景,如墜五里霧中,但是團隊還是堅持難行要行、使命必達。看到學員們在過程中,好像在急流中勇進,堅忍毅力,合作團結。發覺也正因為這股堅定勤行的精神力量,讓大家恆持在慈濟道場。

再來進到更高階的「圈圈龍」,同樣把氣球頂在一個人的後背,靠著後面一個夥伴的前胸,學員們一個個夾緊氣球圍成一個大圓圈,整個圓向前移動到標竿,難度提高了很多。

走了幾步氣球就掉下來,或者氣球滾滑到肩膀的位置,這都是犯規的。訓練員讓學員們停下來檢討疏失所在,發想達到成功的關鍵做法。

活動結束後訓練員提問:「在整個過程中你是怎麼做的?你有什麼感受?此刻你最想感謝哪些人?」如此的引導頗喚起學員的內觀自省力,團隊共省察、齊思惟,時時表達感恩。

學員黃秀緞發言說:「透過這些小時候的遊戲,現在被引導時悟到,遊戲中要顧好自己的氣球,還要調整行進的角度,更要與整隊組員配合,整個氣氛還要融洽合作,才容易達到目的地。」

她感受到要把這樣的精神發揮應用到生活中的各種勤務,這樣就能夠人心平和、社會祥和、處處充滿溫和的大愛氣氛。

◎同心協力 合和互協

「同心協力」這個活動的規則是:一個直徑大約七公分的鐵環上面綁有十條繩,起先只能用繩線把一個球放到這個鐵環上,然後每一條繩子都要有人拉,一路護送這個球通過中間的障礙物,再邁進目的地把球放進紙杯裡。

活動後的檢討反思,學員郭嘉盈說:「看到每個人都很積極地參與討論,共識到如何運作?運送的過程中都能互相合作,專注心力朝向目標。」

這讓他想到平時在組隊裡,有時志工沒辦法來開任務執行前的會議,等到勤務當天才來,那個當下該如何跟他說明解釋精準、讓他在最適當的位置與大家合力完成任務。透過這個遊戲讓他覺察到溝通傳達的要訣。

當小組長的志工黃麗華,聽了學員們的分享後感慨說:「相信人人有愛,相信大家都想完成任務,集中精神專一心思的合和互協運行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位多年積極參與讀書會的資深男志工說:「看到這麼多項活動讓他想到,從煩惱的此岸要度過生死河,到清淨智慧的彼岸。每個人要讓內在的自性明珠亮起來,全然信任,完全交託給隊友,視每位隊友都是來接引的菩薩,而我們自己也要竭盡心力、無所求的與所有隊友們合作,這樣的自度度人方能達到事圓人圓。」

◎打破框架 形成共識

課程裡規劃了很多單元,整天的活動都很緊湊,希望讓遠從南北來的學員體會到分秒不空過。每個遊戲的設計也深具意義,每個人都能全心投入,大家互助合作,歡喜參與。

活動後靜下來做討論反省,交流彼此的想法,從回饋中發現每個人都有他的觀點,這樣的活動很能幫助個人打破固著的框架,也很容易讓團隊形成共識,實在是有彈性又不僵化。

近一、兩年的志工培訓、見習志工、慈誠委員培訓等課程,都有安排探索教育活動,這能助益新發意菩薩跳脫框架的思維運作。也讓參與者在喜悅快樂和諧融合的氣氛中遊戲,促進大家對慈濟大家庭的認同感。

這也是大力推廣探索教育的高明智老師秉持說法傳法的理念,讓慈濟人更深刻的體會到火金姑的微光匯聚、小螞蟻的合作力量甚於須彌山,真正落實合和互協的精神。

圖左 :「泡泡龍」活動是學員後背的氣球需頂著下一位學員的前胸,一邊進行一邊調整人我之間氣球的位置。[攝影者:何珮栩]
圖右 :一早所有帶隊訓練員已經在開會討論、跑流程,以便活動順利進行。[攝影者:何珮栩]

圖左 :課程首先以「快樂嘟嘟車」的破冰活動來喚起大家的活力、熱情與精力,暖身又暖心。[攝影者:何珮栩]
圖右 :活動結束後訓練員提問:在整個過程中你是怎麼做的?你有什麼感受?此刻你最想感謝哪些人?喚起學員的內觀自省力,團隊共省察、齊思惟,時時表達感恩。[攝影者:何珮栩]

圖左 :「同心協力」這個活動每一條繩子都要有人拉,一路護送這個球通過中間的障礙物,再邁進目的地把球放進紙杯裡。[攝影者:何珮栩]
圖右 :「拱橋傳溫暖」活動,透過合和互協,大家的手與腳都變長了,難行能行,架起富樓那拱橋,並展現傳法精神。[攝影者:何珮栩]

圖左 :學員黃秀緞(左)發言說:透過這些小時候的遊戲,感受到要把這樣的精神發揮應用到生活中的各種勤務,這樣就能夠人心平和、社會祥和、處處充滿溫和的大愛氣氛。[攝影者:何珮栩]
圖右 :小組長的志工黃麗華(右),聽了學員們的分享後感慨說:相信人人有愛,相信大家都想完成任務,集中精神專一心思的合和互協運行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攝影者:何珮栩]
圖左 :活動後的檢討反思,學員郭嘉盈(穿灰衣者)說:看到每個人都很積極地參與討論,共識到如何運作?運送的過程中都能互相合作,專注心力朝向目標。[攝影者:何珮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