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不再罵三字經 改說好話

不再罵三字經 改說好話

E-mail 列印
「只要有心,沒有不可能的事,慈濟是個充滿愛的大家庭,收獲最多的是自己。」

2023年12月8日晚上,彰化第一場社區歲末祝福,鹿港區的人品典範劉建發和太太謝綉美,在組隊志工陪伴下上臺,見證進慈濟改掉惡 口傷人習氣,改善了家人的感情。

1996年受證的劉建發(法號:性建),長期投入慈濟,學習到無私付出,也見證佛法落實在生活中,能讓一個人向善、向上。

◎修口改惡習 家庭和樂融融

「我很不喜歡你罵三字經耶!」

「沒辦法啊!」鄉下長大的劉建發,經常將罵人的三字經、五字經掛在嘴邊。

「你要改啊!」

「四支釘子,若釘下去,就改啦!(意指:往生後棺木蓋起來,就不會罵人了。)」

未進慈濟前,劉建發是個三字經不離口的人,讓太太謝綉美,常常為此提出抗議!

「實在很懺悔!真的是無理取鬧。」如今的劉建發懺悔以前的壞習氣。

想起以前,在外面對別人很好,對太太謝綉美卻常常惡言相向,對孩子也很兇,孩子看到他,總會躲到一旁。

「現在不會怕了!邀約孩子們做骨髓幹細胞驗血建檔,他們也都來共襄盛舉。」

劉建發有感而發:「一路走來,學到最多的就是我。沒想到進慈濟後,習氣竟然全改掉了,家庭糾紛也沒有了。」

「有時去花蓮慈濟醫院當志工,一次要七、八天。跟父母說一下,他們也不會反對,還會幫忙打理三餐,把孩子照顧得很好,真的很感恩。」劉建發感恩的說。

◎環保護大地

做慈濟,劉建發感受到太太給他很大的助力,他說:「只要我懈怠時,她就會拉我一下。」

以前從事金屬加工,承租工廠,有剩餘的空間,夫妻同心決定做為資源回收點。如今工廠收掉,鄰居和附近親友,連太太娘家也都未曾間斷,還在幫忙做資源回收。

劉建發平時會到固定的資源回收點,把回收物載回崙尾環保站。「沒有去載,囤放太多,有的就會被拿去丟掉,那就太可惜了。」

聽到有工廠主動把回收物資要給慈濟,他馬上請志工張賢祿和黃俊原過去幫忙載。一輛三噸半的車,一次都可以載滿滿一車。

星期日,如果沒有勤務,劉建發會和太太謝綉美,總會帶著自家栽種的蔬菜,到崙尾環保站和環保志工分享,親如家人般,度過每個歡喜回收日。

◎黑手學手語

剛受證不久,臺中慈濟醫院啟造。

工作閒暇,他跟太太商量:「我們工作沒有那麼趕,一起去做香積、準備茶水,鋪連鎖磚。」

於是,夫妻倆就把鐵門拉下,出門去當志工。

那段時間,常來回彰化與臺中之間。親友鄰居不解問:「你們是沒工作?門怎麼常關著?」

「慈濟有事情要做,我們先去做,回來再來加班啦!」劉建發總是開心回答。

「那時候,雖然很忙,但是做得很開心。」

知道先生愛唱歌,謝綉美得知手語志工很缺人,便積極鼓勵劉建發報名學手語。

「真的很恐怖!不過,好在沒有漏氣!」當年回花蓮,參加志工呂慈悅的手語種子。經過名師指點後,就直接上臺錄影!一點一點地學習,大家互相鼓勵,也克服了緊張的心情。

「當年,常利用晚上時間,到彰化分會上手語課,回顧那段時間,生活過的很充實。」

因為有太太的鼓勵,讓原本對手語一竅不通的劉建發,也能輕鬆上臺演出。

◎把握分秒不空過

現在,劉建發每天一早就到農田工作,不是在田裡務農,就是在慈濟出勤務。

他分享著,早冬要播種、淹田水(引水到田裡)田螺就跑出來。以前長輩教導,要全部撿起來踩死牠們,以免破壞稻穗。

「以前對生靈沒有概念,也不懂!印象最深刻是民國一百年,入經藏時,殺、盜、淫,那個畫面!很震撼!很感動!也學到很多,才知道眾生平等。」

因為懂得眾生平等,現在的他已經不會用藥去毒害田螺,而是把牠們全部撿起來,放到大排水溝裏放生。

「下田農忙,聽上人開示,是我最好的精進時間!都不會胡思亂想。」劉建發分秒不空過。

自覺沒讀多少書,但受邀讀書會分享時,就會把經文一遍一遍的聽、不斷重複的看。還要去找資料,找《慈濟月刊》或上人的《衲履足跡》參考對照。

之前因為入經藏,把握當下聆聽《無量義經》,他也把經文重新找出來,再把它背熟。

他希望自己每天能多精進,期望這輩子能開啟智慧,下輩子聽到經文,就能夠為他人解說。

「做慈濟很開心,可以學到很多,也很有成就感!原因就是從這裡來的。」這是他能持續向前的力量。

◎講電話比較有溫度

「要處理事情,也要每件事情都去參與,只要大家合心、協力去做,有共同目標,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劉建發述說,彰化靜思堂地下室外連鎖磚要移除,原本以為要做很久,沒想到!大家合心協力去做,四天就完成了。

「為善競爭,如果當初邀請,沒把握機會出來,想要做,也沒有了!」

志工施純乾很讚歎劉建發,他說:「真的很難想像,鹿港大愛故事屋,他當學園長時,能放下身段扮醜。歡喜和小朋友互動、嬉戲玩樂!和原本感覺不好親近,扳著一張撲克牌臉的劉建發截然不同。」

「能付出即是福,更要把握參與的機會。」場地布置需要擺放小白椅,他就陪伴著大家拉繩子,直的、橫的,都要用心拉直。大家合和互協,把椅子排得整齊又美觀,很快就把工作做完。

「以身作則,出勤務把組員帶著做,不只自己學很多,也可以跟人結好緣。」劉建發總是在活動中,默默的陪伴著大家,展露負責任的態度,待人處事也更圓融有親和力了。

在慈濟路上,因為有志工林天寶、黃振忠及施純乾的陪伴與關懷,讓他菩薩道上不孤單。

目前承擔和氣組長的他,分享早期志工用電話聯繫,人與人之間比較有接觸,比較有感情。現在都用LINE,雖然很即時,卻也少了溫度。

「我們不要只用LINE,有時也要打電話。聽得到對方的聲音,比較有溫度,也能說得比較清楚。」

◎最有力的靠山

「做事情我會,說話和寫字我不會。」劉建發就是活動、勤務幕後最有力的靠山與推手。

曾一起承擔組長的林靜怡,談起以前:「活動遇有人、事、物等問題。只要提出想法,劉建發總是默默大力的支持與協助,使工作得以圓滿順利。」

林靜怡打從心裏,感恩劉建發和謝綉美兩人,在她擔任組長時給予全力的支持。也在她人生遇到重大挫折時,給她很大的力量。不論人力、物資需求,他們也竭盡所能的幫忙解決。

林靜怡卸任組長後,劉建發夫妻總還是親切地邀約:「靜怡師姊我們骨捐,場地布置要麻煩您來幫忙喔!」

藉由工作讓她更有力量往前走,林靜怡說:「很感恩給我一個結好緣的機會。從他們夫妻身上我學會了『愛人與被愛』,希望能把這分愛與關懷,持續綿延下去。」

「現在的人,常常有一缺九,有九看能不能變十!進來慈濟,不會教人做壞事;也學會知足,所以走這條慈濟路,是正確的道路。」

「只要能夠把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常常放在心裏,就不會被無明大石絆倒,也不會有退轉心。」

「唯有志工不斷地成長,人間菩薩大招生。」接引更多人一起行善,是劉建發最大的願望與期盼,他衷心希望,鹿港區的志工可以「膨膨大(臺語:增長之意)」。

圖左 :感恩慈濟用心教育,東興國小林雅慧校長致贈感謝狀,感恩志工為學生品格教育而努力,讓學生察覺回饋自己的愛能循環。劉建發代表受贈。[攝影者:楊文道]
圖右 :大愛金頭腦課程,發發(右三,劉建發師兄)意義(右二,許俊義師兄)教導學員認識動物與人類因身體構造不同,多蔬果健康又環保。[攝影者:黃漢欽]

圖左 :機構關懷,到老五老學堂鹿港分校愛灑。[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慈濟志工於弘道老助老園遊會環保宣導,劉建發負將回收物品,載回鹿港環保站,再細分做分類。[攝影者:陳常富]

圖左 :劉建發進慈濟改掉惡口傷人習氣,改善與家人的感情。圖為太太謝綉美和三個兒子小時候合影照片。[攝影者:徐鳳琴]
圖右 :劉建發親力親為,和志工們一起為照顧戶阿海(化名)打掃房間,油漆牆壁,希望打理一個清潔明亮的居家環境。[攝影者:蘇聰宇]

圖左 :2023年《無量義 法髓頌》中區在彰化體育館展演。劉建發及志工,跟著胡小惠師資群在彰化靜思堂B2練習。[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劉建發演繹大地和風拳的分解動作,和大愛故事屋的親子們歡樂互動。[攝影者:粘銘潔]
圖左 :因為有太太的護持,讓原本對手語一竅不通的劉建發,也能輕鬆上臺演出。[攝影者:徐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