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志工齊聚 溫故知新

志工齊聚 溫故知新

E-mail 列印
2024年佛教慈濟基金會四合一關懷研習課,今天(2/28)在慈濟彰化靜思堂舉行,課程主題「四門四法四合一精神理念」,共有慈濟志工三百二十人參加。

今日除了靜思精舍師父的授課以外,也透過影片觀看志工鄭 靜仁分享「四門四法四合一精神理念」、志工潘廖葉分享「關懷觀懷」。而「你我應知的事」則分別由志工謝玉真、劉敏雄、徐月梅、黃錫恭分享。

◎研習課是充電課

花蓮靜思精舍德勱師父在「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課程中分享:「人命需要血液,慧命需要法水。而協助循環的動作,都是靠『一顆心』,人人要顧好自己的心。」

德勱師父為大家複習,證嚴上人最近在《靜思晨語》中常提到的方向三軌:入如來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及心在四修:長時修、無間修、無餘修、尊重修。期勉靜思弟子,人人落實四法:身、口、意、誓願。

聽完德勱師父的分享,志工邱麗如說:「上人一生一志實踐法華,慈濟菩蕯道上為弟子開道、鋪路,無不是盼望身為弟子要落實社區,走入人群中,將佛法生活化,菩蕯人間化。」

「做慈善訪視、醫院志工,讓我們見苦知福,走入個案的生命故事,透過陪伴關懷,讓自己的慧命成長。我們要依教奉行,每個人因緣不同,能接引到的人,都是與你有緣,彼此互為貴人,互相成就彼此。《法華經》契合菩薩入眾生群的道理。」

志工江素月也說:「做為弟子的我們,如能夠不偏差,那麽在慈濟的菩薩道上,就能夠安樂行。」

◎關懷自己 才能關懷別人

接著由志工潘廖葉分享,四十歲即接觸慈濟的她,如今已高齡八十歲。如何從苦旦變成如今的幸福人生?她說:「四十年來,也是有許多的受傷,但因心中有法,所以很快走過來。」

為何有些人受證進來慈濟,中途又解約(退轉)?每個人都是彼此人生的過客,要與人結善緣。

潘廖葉提醒大家:「戴口罩是防範被感染,而『心靈過濾器』帶著,則是為了不被傷害。慈濟要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才會有使命感。聽自己的心音,不聽他人雜音。」

句句都是法分享的潘廖葉,以過來人的心情與大家分享:「別人的無明,不要沾染到自己的心。懈怠心是無藥可醫的病,不精進是空過人生,精進是成長自我的慧命,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對於家庭、夫妻、親子、婆媳之間如何經營?潘廖葉則以自身經驗精闢分享。她說:「垃圾積久了,是『垢』,不容易清除。要多祝福孩子,有出息的小孩,父母不擔心。」

聽完潘廖葉的分享,志工江素月認為,在生活上非常實用。例如:遇到境界,要歡喜還,業才會消,如何消業障?就是要造福,廣結好緣,才能遇貴人,也才能翻轉生命。

江素月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貴人,但唯有我們先去做別人的貴人,自然我們的孩子就會遇到很多貴人。」

聽到潘廖葉分享早期,跟隨在上人身旁,上人對她個人修行心念,以及對孩子的教育開示,令志工謝旻樺印象深刻且震撼。

謝旻樺說:「想想自己是否能不忘初發心,把握這輩子精進,自利利他,累積慧命資糧,這才是我們該警惕的。」

「此刻共聚一堂,無非是要大家學習,如何做好慈濟事?在〈慈濟功德會會歌〉及《慈濟志言》內容裡都有清楚說明了。」精舍德謙師父分享。

德勱師父也殷殷叮嚀:「先做慈濟事,就成為慈濟人;人格成,佛格即成。要接引更多人來做慈濟。」

半天的研習課程,就在德勱師父、德謙師父殷殷叮嚀聲中,畫下圓滿句點。

圖左 :透過影片觀看職工鄭靜仁分享「四門四法四合一精神理念」。[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2024佛教慈濟基金會四合一關懷研習課,今天(2/28)在彰化靜思堂舉行,課程主題「四門四法四合一精神理念」,共有慈濟志工三百二十人參加。[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聽完德勱師父的分享,志工邱麗如(右二)說:「上人一生一志實踐法華,慈濟菩蕯道上為弟子開道、鋪路,無不是盼望身為弟子要落實社區,走入人群中,將佛法生活化,菩蕯人間化。」[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志工潘廖葉提醒大家:「戴口罩是防範被感染,而『心靈過濾器』帶著,則是為了不被傷害。慈濟要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才會有使命感。聽自己的心音,不聽他人雜音。」[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聽完潘廖葉的分享,江素月(右一)認為,在生活上非常實用。例如:遇到境界,要歡喜還,業才會消,如何消業障?就是要造福,廣結好緣,才能遇貴人,也才能翻轉生命。[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研習課是充電課,志工們把握難得半天時間共聚一堂精進聞法。[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研習課程結束,全體志工齊聚餐廳共進午齋,這是疫情過後,難得的畫面,席間,德勱師父提醒大家用餐禮儀。[攝影者:鄭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