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從細節處學習 於生活中體悟

從細節處學習 於生活中體悟

E-mail 列印
三月份的花蓮靜思精舍,全球慈濟人一批批回到心靈故鄉,參與周年慶的朝山活動,因活動組的邀約,有幸承擔了三天勤務。

◎勤務中學到的細節

第一天是最緊張的一天,除了朝山流程不熟悉之外,最主要是對精舍路線 沒有概念,「感恩堂」、「中庭」、「人文講堂」……許多專有名詞和朝山的儀軌一下子「被迫」急速吸收,來不及將思慮梳清就要上場。

雖然沒有完全進入工作狀態,但反而是這樣的狀態,讓我學習到更多,而且幾乎都是非我預期的。像是:引導志工、會眾時,語速、步伐的快慢,語調的起伏以及聲量的大小,要如何才能讓朝山的志工及會眾覺得剛剛好,不會太呆板或是太過熱情。

透過觀察人群的反應,我能夠窺見我這次的引導合不合格,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引導中思考,我有沒有展露出我想像中的樣子,是否達到自己的標準(標準其實不高喔,就是我看到的慈濟志工展現出的樣貌)。因為穿上制服,我代表的除了自己,更是慈濟。

引導勤務之外,也會有志工、會眾們需要協助,我在與他們溝通中發現,要接得住這些小小變化球也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因為無法預期他們需要協助的點為何?因此舉凡廁所、醫務站、各個區安排的位置都要十分熟悉,才不容易被考倒。

在朝山開始後,雖然無法親身參與,但看著師父們的引領,佛號及鐘鼓聲慢慢一聲、一聲振盪,共鳴入心,將一切好與不好的情緒慢慢撫平,只剩平靜。在平靜之中,我體會到安頓身心帶來的欣喜,也認知到身心平靜的重要性。我想,這是我此行得到最大的禮物。

而在每日朝山結束後,課務組會協助師父清理主殿內外及中庭。我的工作是負責主殿外的走廊,師父第一天解說了如何使用拖把後,就十分放心的讓我們清理。

其實我拿到拖把的第一瞬間,想的是要怎麼使用,接下來又有源源不斷的念頭,像是:兩塊布怎麼夠用、好想要偷偷洗拖布、拖布好乾這樣會乾淨嗎……但等到我開始拖地時,這些思慮就慢慢消失了,我發現我會有這些思慮是因為我不夠相信師父,這是師父多年來的經驗統整出的模式,且也是最適合這個環境的,我只不過是將我自己的習慣「習慣性」的套用,卻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我也在拖地時反思,我的思維模式太過執著,是否有改變轉圜的機會?我想這是我必須精進之處,要聞法、知法並且將法入心、法入行。

感恩活動組的邀約,讓我有機會以另一種角度看待朝山。在執行勤務期間,我更貼近的看到志工在開會、共識時是如何進行溝通協調,而且在如此頻繁的狀態下仍是沒有一句怨言,依舊依循著證嚴上人所說的「合和互協」,令我十分敬佩。

◎勤務之外

第一次以慈濟人的身分回家,一踏入靜思精舍,頓覺平靜歡喜。精舍的環境清幽雅緻,建築與自然融合,身在其中除了能夠接觸到許多人,也能感受大自然的脈動。

精舍旁有一大片菜園及一條落羽松道,我和課務組的伙伴在休息時間一同前去探訪。當我們走在菜園旁小道,面向山時,看見了幾隻白鷺停在落羽松頂,白色的身軀與落羽松的枝幹對比強烈,好似一幅山水畫,彷彿王維詩中「漠漠水田飛白鷺」之景躍然於眼前。而落羽松除了提供白鷺棲息之外,通過擁抱樹木,也讓我疲憊的身軀獲得緩解,緊繃的心靈得到解脫,使我於忙碌緊湊的勤務中,能夠舒緩放鬆。

經過這三天的身心洗禮,我發現只要身心平靜,快樂其實很簡單!

圖左 :隨著師父們的引領,佛號及鐘鼓聲一聲、一聲振盪,共鳴入心,將一切好與不好的情緒慢慢撫平。[攝影者:邱垂崇]
圖右 :在朝山的平靜之中,體會到安頓身心帶來的欣喜,也認知到身心平靜的重要性。[攝影者:邱垂崇]

圖左 :與師父飲一杯智慧法水,很殊勝的因緣,莫家三兄妹,莫芷瑄(中)、莫秉祐(左)莫旻珊(右),一起承擔朝山的工作人員。[攝影者:洪宏勝]
圖右 :在執行勤務期間,開會、共識、溝通,在如此頻繁的狀態下大家沒有一句怨言,依循著證嚴上人所說的合和互協,令人十分敬佩。[攝影者:洪宏勝]
圖左 :充滿活力的年輕志工,慈濟永續的力量,共同承擔如來家業,大家齊口同聲「我願意」![攝影者:洪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