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探索遊戲 處處是法 回饋滿滿

探索遊戲 處處是法 回饋滿滿

E-mail 列印
今天(6/1),探索教育各功能組的志工,早早就到臺中靜思堂準備事前工作,以增進共知、共行、共享的活動效果。

◎從遊戲中傳承法

破冰活動的示教演練「環遊世界找朋友」,訓練員先演練後,再請學員到前面練 習。

因為學員有體驗過,很快就能進入遊戲狀況。以至於資深訓練員陳素蘭,在規則說明時過於快速、漏掉重點、缺少細節。

學員李琴美練習後表示:「以為很簡單,但上臺當帶領者才發現實際上並不容易啊!所以用戒慎的心多做練習是很重要的,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是說明要堅持到最後一步。」

「東渡傳法大冒險」的遊戲,是探索教育講師高明智研發的。其遊戲可訓練學員規劃準備、正確的決策判斷、有效溝通、克服困難等能力。

而遊戲規則跟玩法,雖然讓學員感到艱深與困難,卻也樂在其中接受挑戰。

「帆船是從揚州出發航行於江上,再渡海到日本奈良東大寺,一開始的『物資』準備不夠。前進到海上時,就會因為食物消耗殆盡無法前行,只能遣回基地,從頭準備再出航。」「渡海遊戲」失敗的小組學員楊瑜玲說。

楊家維回饋說:「買到情報後卻誤讀了,如情報上寫『海上風險、海難很多』,我們就怕得不敢前進,而沒覺察到這時候還在江上。」

這經歷讓楊家維聯想到生命的過程。一生中,有時候是知道的災難,有時候是潛伏的風險,如何戒慎虔誠、步步踏實,是要修行精進的。

渡海成功的小組學員楊慧媚說:「成功的因素是物資的準備要充分。感謝訓練員的帶領,讓大家可以一邊前進、一邊盤點、一邊調整、一邊修正再執行。有效的溝通,可以增進風險的管控,讓團隊更宏觀、更具遠見。」

「東渡傳法大冒險」是希望讓學員,從遊戲中領悟,「風險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艱鉅任務時保持鎮靜;「沙盤演練」可以幫助我們預測未來;「果斷決策」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活動中的省思 體悟

午齋休息後,由訓練員江春蘭帶領學員做「大家來做阿彌陀佛」。這是志工自己編製的手語團康,也是啟動歡樂氛圍的動態禪。

遊戲「團隊金箍棒」,一隊十六個學員分成兩排面對面,每個人伸出食指頂著一根露營帳篷用的折疊棍。從眉毛高度位置慢慢向下放,直到學員的小指碰地面,即算過關。

結果,隊友不論多麼用心的放低,就是無法把棍子降下來。

過程中,有隊友說:「是你啊!是你啊!你的手要放下,身體要低下來」。但說的這個人自己的食指,離開了棍子,記一次犯規。

「大家的手要下來,大家的手慢慢下來。」奇妙的是棍子卻偏偏往上升,就是無法放低。

「先放鬆身心,閉上眼睛,雙手食指撐著棍子,慢慢念『阿彌陀佛』。」此時,訓練員指導大家先靜心,再依口令行動。

很奇妙的,棍子就這樣往下降,直到隊友的食指碰到地面,也就是過關了。

「我看到老一輩的學員怕犯規,食指一直撐在那裡不動。」年輕的學員郭書源說。

郭書源又說:「在這個過程中,總是在看別人,糾正隊友的手沒有放低,無形中自己的手卻不知不覺離開了棍子。讓我體會到我們常常在注意別人,卻沒有反觀自己、檢討自己,很感謝這個遊戲給我的啟示。」

學員程淑靜回饋說:「想的、講的、做的,真的很不一樣。一直想讓棍子低下來,可是棍子還是在那裡。想說隊員按照身高排下來,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但調整後,棍子還是高高在上,就是低不下來。」

「感覺大家都很在意,非常用力撐著,整個筋骨都是僵硬的。站在中間的時候,感覺到整隊的力度很緊,當我換成第一位的時候,手就能放鬆了。」學員朱美華說。

學員謝嘉恩說:「教我們閉上眼睛,我就從頭到尾都閉著眼睛,感覺時間好久,怎麼都低不下來啊!覺得人生好苦喔。」

聽到每位學員的分享,訓練員賴妍如說:「實在很感動,透過活動、相互檢討,看到自己應該改善的缺點。進而彼此謙遜、接納,實在很可貴。」

◎去我執 去法執 隨順根性

「工作接龍」遊戲規則,是把塑膠管縱切面截成一半,運輸各種樣式的球,隊友在傳遞的時候,手不能碰到球,且球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球在一個人的管子內,不能超過三秒鐘,在運輸過程中、如果有違規了,球要送回起點,再重新傳遞。

學員許宜君回饋說:「球在我的管子裡不能超過三秒鐘,又不能往後退,我以為球在管子的一個定點,不能超過三秒鐘,所以我就很從容的扶著我的管子和球,結果犯規了。」

學員謝瓊玉說:「以為球不能在管子裡三秒鐘,所以接到上一個隊友的球時,就很想快速的傳給下一位,以至於常常掉球,就要把球放回第一個人重新傳。這都是誤解語意的後果啊!」

「大小不同的球放在管子內,平衡自己手中的管子要用心,球傳送給隊友的時候也要很用心。」學員鮑曦雲說。

學員楊學理表示,這個遊戲讓他聯想到人生就像一條流水線。球掉了是一個過程,過程累積成人生的經驗,有些人在過程中失敗,有些人的經驗成功了。當你選擇觀望不動時,就容易被社會團體淘汰。所以要珍惜這一生的因緣,堅持的做好該做的事。

資深訓練員陳映月表示,之前用的管徑較寬,高爾夫球會在裡面任意滾動,因而採取取消高爾夫球。

訓練員王天生接著說:「用手緊壓半管,讓管徑變小,高爾夫球就能在上面滾了。」

藉這個機會讓學員們知道,隨順事物的性質,用最適當的方法。如果有人執著自己才是對的,這就是我執。有人堅持這個方法才是對的,這就是法執,我們要時時刻刻去我執、去法執,隨順事物的本質,順應每個人的根性,這樣才能發揮事情的最大效度。

課程最後,王天生說明團隊發展的四個階段。形成期、風暴期、規範期、績效期,就能培養出彼此信賴、穩定成長的氛圍。

探索教育課程,從遊戲中學習;從學習中體悟,每一堂課程都讓來參與的學員,對團隊、對生活、對人生,有更深層的解讀與了解,讓學員帶著滿滿的收穫,歡喜賦歸。

圖左 :各個功能組的志工早早就到臺中靜思堂,做各種準備工作,訓練員集合在一區做活動前說明,以增進共知共行共享的活動效果。[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破冰活動的示教演練「環遊世界找朋友」,訓練員先演練完,再請學員到前面練習。[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環遊世界找朋友」,學員李琴美(中)練習後說:「以為很簡單,但上臺當帶領者才發現實際上並不容易啊!」[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東渡傳法大冒險」的遊戲,可訓練規劃準備、正確的決策判斷、有效溝通、克服困難等能力。[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遊戲結束後,讓各組討論,再上臺回饋分享,團隊的心情是同舟共濟、使命必達,目標東渡成功。[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遊戲「團隊金箍棒」,每個人伸出食指頂著一根露營帳篷用的折疊棍,大家一起頂棍子,從眉毛高度往下放,隊友都很認真的放低,就是無法把棍子降下來。[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遊戲「工作接龍」:隊友在傳遞的時候,手不能碰到球,球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球在一個人的管子裡不能超過三秒鐘,大家都卯足全力,用心的在做「遊戲」。[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學員朱美華(中)說:「感覺大家都很在意,太用力了,整個筋骨都是僵硬的,沒有自覺到要如何放鬆,我站在中間的時候,感覺到整隊力度是很緊的,所以我就自動說去當第一個,當我站在第一個的時候,手就能放鬆了。」[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資深訓練員王天生,說明團隊發展的四個階段:形成期、風暴期、規範期、績效期,團隊經過這四個階段,就能培養出彼此信賴、穩定成長的氛圍。[攝影者: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