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淨零永續 一起幫地球降溫

淨零永續 一起幫地球降溫

E-mail 列印
2024年7月5日慈濟在彰化縣埤頭鄉崙腳社區巷弄長照站,有一場淨零排碳的推廣與說明活動。開講之前先由幾位志工帶動手語歌〈人人做環保〉作暖場,也讓大家感受到做環保也可以如此的活潑有趣。

主講者慈濟志工 劉玉如,一早從臺中西屯區前來,埤頭鄉是她成長的地方。數月前,娘家發生一場火災,就經常回娘家探望母親,總想能夠為家鄉做點什麼?而她又是環保種子講師,經常到各處做環保宣導,於是促成了這場的宣導活動。

前來聽講的有三十位年長者,部分行動不便,由外籍看護陪同,劉玉如以淺顯易懂的臺語解釋淨零排碳的意涵,並配合相關影片、圖片說明,及適時拋出問題讓長者回應。

「淨零排碳」簡單的說就是要讓排碳量歸於零,達到零排碳的目標。這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因為地球環境越來越惡化,劉玉如以影片讓村民看到北極的冰山會融化,美國加州森林大火不斷、日本氣溫飆新高、還有戰爭的爆發等等。

另外氣候異常造成有些地方下大雨造成嚴重水災,有些地方又長年不雨嚴重乾旱,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牲畜的生存。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所以減碳生活是跟每個人都有關係,都有責任。

如何讓地球降溫成為重要的課題。臺電公司、自來水公司等政府機構也都在努力中。政府也努力在宣導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

劉玉如提醒民眾在生活中盡量做到飲食材料要當地、當季、不過量、不浪費。生活上可以盡量做到5R(Reduce、Reuse、Repair、Refuse、Recycle),不用、少用、重複用、修理再利用、清淨回收有大用。淨零生活要從心開始,也要從綠生活開始。

慈濟推行環保也有三十多年經驗,劉玉如向民眾介紹慈濟的「365永續淨零環保十口訣」,就是:「瓶、瓶、罐、罐、紙、電、1、3、5、7」。內容是:塑膠瓶、玻璃瓶、鐵罐、鋁罐、紙類、電器類、1(衣物)、3(3C家電)、5(五金類)、7(其他類)。有了這十口訣,不但容易記,也較容易知道如何分類與回收。

另外也播放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回收的寶特瓶做成毛毯、衣物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影片,讓民眾更能感受到資源回收的意義與價值。

因應2024年7月1日起彰化縣環保局新政策,有許多以前回收分類做的不確實的,將有大調整,例如鳳梨兩頭切下來的屬於垃圾,其餘的鳳梨皮歸為生廚餘。各鄉鎮公所清潔隊將不定期增加垃圾車沿線收運破袋稽查作業,如發現未做分類之垃圾包將予以貼標拒收,因此呼籲大家務必要做好垃圾分類,珍惜資源,減少對大地的破壞,四大調和,人類才能平安,用淨化人心的教育,人人懂得如何發揮愛的能量,這才是根本。

活動最後,以回收的寶特瓶蓋教長者玩桌遊拼字,不僅達到回收再利用也讓長者們動動腦,讓每一桌的人用瓶蓋共同排出一個英文字母大寫的「Z」,淨零的零就是「ZERO」,零的意思。

活動歷時大約一小時左右結束。相信這次的淨零活動也會給現場鄉親留下深刻印象,加深他們生活上的環保觀念。

長者回饋:長者許連發聽得很認真,他讚歎講得很好,對大家很有幫助。他說:「小時候大家都過得很清苦,對物資都很愛惜且生活很簡樸,所以很容易接受這種觀念。」他希望大家要教導年輕人,做給他們看,讓他們也能養成珍惜資源不浪費的習慣。

另一長者許水明也說,講得很對,推行環保很好,垃圾分類一定要做,且盡量把資源回收不浪費,環保做得好,大家都有好處。

改變習慣從你我日常生活開始,將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生廚餘、熟廚餘,從源頭就做好垃圾分類,共同努力讓垃圾減量,讓可利用資源循環再利用,一起為我們的家園來努力!

圖左 :講師劉玉如說:「我們可以從食衣住行育樂購各個生活層面來進行做友善環境的生活態度,並詢問大家目前當季的蔬果有哪些?」在座長者一生從事農作的,當然如數家珍。[攝影者:陳夢希]
圖右 :長者們專注聆聽主講者慈濟志工劉玉如,為近三十位長者宣導何謂淨零綠生活。[攝影者:陳夢希]

圖左 :畫面上的圖案是可以重複再利用的標誌,各位如果有看到這類標誌要回收喔![攝影者:陳夢希]
圖右 :環保食指口訣是慈濟志工為了讓大家清楚資源回收的分類性質創作的,讓民眾簡單又快速地記住回收分類項目。[攝影者:陳夢希]

圖左 :志工以回收的寶特瓶蓋,教長者玩桌遊拼字,不僅達到回收再利用也讓長者們動動腦,讓每一桌的人用瓶蓋共同排出一個英文字母大寫的 「Z」,淨零的零就是「ZERO」,零的意思。[攝影者:陳夢希]
圖右 :活動就在大家玩桌遊動動手腦遊戲中,歷時大約一小時左右結束。相信這次的淨零活動也會給現場鄉親留下深刻印象,加深他們生活上的環保觀念。[攝影者:陳夢希]
圖左 :長者許連發(右)聽得很認真,他讚歎講得很好,對大家很有幫助。他說小時候大家都過得很清苦,對物資都很愛惜且生活很簡樸,所以很容易接受這種觀念。對於年輕人,做給他們看,讓他們也能養成珍惜資源不浪費的習慣。[攝影者:陳夢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