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行善行孝不能等 三代同堂伴長者

行善行孝不能等 三代同堂伴長者

E-mail 列印
濃厚的深秋裡,陽光輕灑著大地,溫暖舒暢。(11/4)鹿港區約三十位慈濟志工,持續兩個月一次的鹿港老五老基金會日間照護中心愛灑活動,能陪著一群阿公、阿嬤們同樂,實 乃人生一大享受;看著阿公、阿嬤期待的眼神、燦爛的笑容就知道,志工們所安排的活動內容有多精彩,也是相見歡最感溫馨的時刻。

◎環保紙板 巧手做吊飾

活動首先利用回收的紙板教阿公、阿嬤們貼上小紙花。慈濟志工一對一各自分配教起這一群可愛的阿公、阿嬤,讓他們了解到原來回收的紙板也可經過巧思變成漂亮的紙吊飾,尤其紙 板上還貼了上人的靜思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真的是寓教於樂。

來自和美高齡90歲的謝黃招阿嬤,從外表看不出其年紀,閒話了一番才知她過去是一名助產士,講了一口流利的日文,讓人險些招架不住(阿嬤小露一口日語),她說:「最喜歡慈 濟的師兄、師姊來」,看著她展示五顏六色的作品就知道,阿嬤有雙巧手,來自於過去順利接生過無數可愛的小寶寶。

住鹿港民權路的施李玉瓊阿嬤,照護中心每天安排專車接送,最歡喜期待這個時刻來這裡認識朋友,使他在老伴往生後可以有個心靈寄託之處,她忽然流下感動眼淚說,謝謝志工們到 這裡來關懷。

◎視如己親 與長者同樂

嫁到鹿港的黃美翠老師,是來自花蓮的布農族原住民,領到照顧服務員的丙級證照後,於去年加入照護中心,她最會帶活動教畫畫,看看牆上阿公、阿嬤的作品還真不是蓋的。雖然黃 老師ㄧ年只能回花蓮一趟,但她說有了這一群阿公、阿嬤,能把她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來照顧,也稍稍紓解離鄉之愁。

而家住草港的替代役男黃勝杰,畢業於南台科技大學,上週剛來報到,他說:「可以在家鄉服務是何其幸運!!尤其可以照顧這一群阿公、阿嬤,就像照顧自己的阿公、阿嬤一樣,感 覺上很親切」,年輕人可以有此想法真的是難能可貴。

劉妙玲師姊穿插了一場手語帶動教學使活動炒熱了起來。師姊妙語如珠的介紹慈濟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與包容」,而四物湯則是「合心、和氣、互愛與協力」,在配合手語 教學後,很快的我們就把四神湯及四物湯煮沸了,尤其有美妙的音樂加料,只見老菩薩們喝得汗流浹背、紅光滿面,可見湯煮的真好喝!音樂也很契合。

◎行善之舉 收行孝之果

現場中有位六歲的謝嘉晉小朋友,不怯場的站在阿公、阿嬤前面手舞足蹈,尤其拿起道具舞動時的那一幕,讓我們想起二十四孝之中「彩衣娛親」的故事。原來嘉晉是跟著父母及奶奶 一起來的,爸爸謝進昜主要是帶著母親來感受環境氣氛,才六十多歲的謝媽媽記憶力有減退的傾向,進易臉上顯露憂心的表情說:「希望媽媽能接受專業人士的照料」。

此時活動即將結束,我們也發現謝媽媽一一和在場的阿公、阿嬤握手話別,謝媽媽也答應志工,相約明天「健馨護理之家」見喔。相信這一場善的結緣會,和進易的孝心,一定能使謝 媽媽病情好轉的。

老人家最怕的是孤獨,尤其是「無聊」沒人陪伴聊天時。現今社會年輕人都出外謀生,留下老人家,還好有這些社福團體及志工們的付出。上人說:「有兩件事不能等就是行善與行 孝」,今天的活動就是行善之舉,但也收行孝之果。看見謝進易夫妻與兒子和媽媽三代同樂畫面,相信這顆善的種子已然發芽茁壯。

藉由活動既可以使阿公、阿嬤們活出年輕,舞出健康,也可使她們知道社會上的溫暖不曾停歇,所以愈老活得愈好,這是需要你我ㄧ起來,我們要常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心,發 揮大愛精神直到永遠。



圖左 : 所有長者活潑快樂跟著音樂聲,隨著慈濟志工帶著大家一齊運動筋骨。[攝影者:徐鳳琴]
圖右 : 阿瓊阿嬤,她最歡喜期待這個時刻來這裡認識朋友,使她在老伴往生後有個心靈寄託之處。她忽然流下感動眼淚說,謝謝志工們到這裡來關懷。[攝影者:莊世隆]

圖左 : 阿蓮阿嬤高興唸著靜思語卡上寫的「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真是寓教於樂。[攝影者:徐鳳琴]
圖右 : 活動即將結束,志工們與今天唯一的男眾阿公互道感恩,並祝福阿公健康快樂。[攝影者:徐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