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擁有了幸福 方知感恩

擁有了幸福 方知感恩

E-mail 列印
「現在的我很幸福,因為有福所以知感恩。」福興區志工謝紅梅分享,做慈濟有了正向的改變與進步。

7/15晚上,九十位志工和會眾齊聚彰化靜思堂,研讀無量義經,分享佛法經典應用在生活中的實例,為生活加分,也讓家庭成員感情更融洽。

◎聚眾一起行善

「布善種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發菩提萌。」經文中說明行善,光靠一人之力無以成事,要多邀約集眾人之力,將愛的種子遍撒大地,才能遍功德田。

法繹志工林阿免轉述上人開示:「慈濟推動電子書,不但將環保落實生活,減少紙張用量,也將佛法隨身。」可以時時向人說慈濟,邀約一起行善。

「做環保、卡贏店在家裡躺,做到死、卡贏死無做。﹙臺語﹚」阿免和大家分享,環保回收,留給我們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散播愛 散播幸福

來自大陸的謝紅梅,與原生家庭隔著臺灣海峽,長路漫漫,有苦無法及時回娘家傾訴,就在親子問題漸趨緊繃之際,有幸得遇慈濟志工,從此紅梅帶著孩子參加慈濟親子成長班。

在成長班裡,紅梅感受到慈濟家人滿滿的愛與關懷,孩子得到正向的啟發,告訴紅梅:「我愛媽媽,所以不能像媽媽打我一樣,也打媽媽,因為媽媽會痛。」紅梅落淚,當下即懺悔, 真是要以孩子為師。少了打罵教育,親子感情越來越好。

有一次小女兒告訴紅梅,班上有一個同學身上很臭,大家都不願接近她,紅梅聽了好心疼,給女兒一塊精油香皂送那個同學,隔天那位同學全身香香的,大家不再排斥她。

「我的孩子受到志工照顧,我很感恩,現在我也是志工了,所以我也發願要照顧別人的孩子。」幸福的紅梅,期許自己能夠成為每個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將無盡的母愛散播給每一位需 要的孩子。

◎行善 布施 增慧命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生無常,卻有很多人以為是「常」,沈迷在欲的享受,爭取名利、地位。當生命的無常一來,平時努力爭取的世間財產,又能帶走什麼?多布施修 行,才是對自己生生世世人生的最佳保障。

「看到母親身體日漸衰弱,很不捨,但是學佛後,了悟這是人生必經過程,所以也能淡然接受。」花壇區志工楊金英訴說著八十六歲年邁的母親,生活上需有人協助,體悟十二因緣法 中,老、病的無奈。

「我現在就如風中殘燭,隨時會熄滅。」當母親說這句話時,金英會安慰母親:您現在只要安心睡,吃得下,排得出,就很感恩了,其他不要多想。

母親年輕時,常常歡喜布施,現在雖然多病,幸有專人﹙外籍看護﹚照顧,也常念佛,金英相信這是有善念的母親得到的善果。

看到母親的狀況,了悟人生無常,所以金英要趁年輕多行善,多布施。

◎布施是本分事 苦樂是心靈的感受

在忙碌的生活中,您是否常常覺得薪水不夠用?自己又能替社會做些什麼呢?就算想付出愛心,也總是感到無能為力呢?

窮苦人問佛:「沒有物資,如何布施?」

上人告訴我們,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心就做得到。「和顏悅色,口說好話,心存善念,作人眼目,付出力量,有尊敬心,用大愛心」這些都是不必花錢的布施,您是否也願 意試著去做呢?

林阿免分享馬來西亞環保志工柯彩碧的故事,柯彩碧一生辛勞,原本寄望託付終身的先生,在婚後一年多就因癌症過世,獨力扶養兒子,歷盡坎坷卻能無怨並投入環保志工,在馬來西 亞檳城慈濟洗腎中心當福田志工,默默護持慈濟,付出心力,歡喜布施。

林阿免繼續轉述,鹿港區志工許梨華,曾經因感冒引起細菌感染,而引發攻擊自體神經的發炎現象,手腳幾乎癱瘓無法使力,症狀類似中風,生病學會堅強面對困難,體悟生命無常, 歡喜接受相信因緣果報,誠心祈求菩薩:「請菩薩保佑身體趕快好起來,因為功德款還沒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至誠發願之後,有一天夢見師父來看她,原本四肢都無力的她,隔 天手指竟然可以伸張開來,有願就有力,能付出就是福,把握因緣勤付出,歡喜做菩薩。

◎做環保 獻良能

志工粘本源是福興區互愛隊隊長,從職場退休的他,現在是全職志工, 每天到福興環保教育站,引領社區志工做環保,直到當天工作結束,總是最後才離開。

一開始工作繁忙,習慣始然起煩惱心, 現在已能坦然接受,本源期望志工一起 來護持與承擔,讓大家起歡喜心來做環保,擔起慈濟人的家業。志工許雅筑回應:本源師兄的堅持與用心,用寬容心尊重別人,值得讚嘆。

「當無明境界來臨時,人就會進入另外一個思維,來改變習慣,充實自己以通過考驗,同時也成長了智慧。」志工陳秀娥關懷社區環保志工菩薩,傾聽他們的心聲,適時給與膚慰。放 下身段,像桶箍將這群環保志工菩薩圈在一起。

「狗會撞鐘,習慣會成執著,讓人無法放下。來到慈濟,跟隨慈濟人修福,又修慧,知道敬天愛地把握因緣,生活環境是要用心經營的,日常所需夠用就可以了。」環保志工陳秀零參 加多次讀書會,累積滿滿福慧資糧。環保站的智慧路,是國外友人到臺灣所必參訪與學習的目標。祈願人人將有福的人生,用歡喜心付出,感恩每個好因緣。

圖左 : 今年參加慈誠委員培訓洪肯連師兄(前排左一)說出門做慈濟事不推脫,在家與家人相處,更要相互包容,一起與家人做家事,將家業顧好,才是真正的法入心。[攝影者:吳碧鳳]
圖右 : 師姊們深怕無量義經法繹分享聽了就忘記,趕緊做筆記,才可以一遍又一遍不斷的去體會。[攝影者:吳碧鳳]

圖左 : 林阿免師姊(右二)分享無量義經德行品,多布施修行,才是對自己生生世世最佳的保障。[攝影者:陳文明 ]
圖右 : 高秀玲師姊(左一)分享環保場,不是重量,而是如何引導更多會眾發菩提心的地方。[攝影者: 吳碧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