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不請之師 自度度人

不請之師 自度度人

E-mail 列印
皎月高掛的夏夜;(7/22)晚上又是每星期一在彰化靜思堂讀書會共修的好時光,一百二十五位志工齊聚一堂。

透過法譯說明:「菩薩修行過程中就是以五眾功德圓滿成就之佛身。《無量義經》德行品中: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 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生大導師。 」

◎大愛無國界

以影片故事說明,2010年海地百年強震,慈濟除了賑災急難救援之外,還援建四所學校;2012年2月天主教聖恩修女會海地、加拿大分堂四位修女拜會 上人,為慈濟在海地 震災後長期關懷,並援建該會所屬三所學校表達感恩。

透過翻譯,上人對修女們說:「雖然我們分住不同的國度,但是同住在地球上;雖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我們有共同的愛。大愛如淨水,世間河川泉井之水,本質皆同,有水可以養 活生命,有愛能讓世間溫暖。」天下為一家,以人傷我痛之胸懷為眾生解苦難,即為諸眾生安隱樂處主要含意。

辛巴威唯一的授證委員-朱金財師兄,長期帶領員工行善做志工,效法南非潘明水師兄,帶動本土志工。在2013年1月歲末祝福受到「行願」演繹的感動,遂於5月在辛巴威「浴 佛」時演繹法船「行願」!他說︰「招募人員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語言是一大問題,更何況是經文?」但是他覺得既然發願了,就盡力完成。果然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以師志 為己志,走入人群為貧困眾生拔苦難,發揮慈悲喜捨之心,即在荒亂雜草中勤耕福田。

◎用心當下就是佈施

曾經當保母的志工王淑貞分享,曾有家長向她反應孩子亂丟東西、不專心吃飯,問淑貞孩子在她這裡會有相同的情況發生嗎?

淑貞師姊說:「不會啊!我會把電視先關掉,然後陪著她收拾玩具。因為我要以身示範,孩子會跟著學。」後來這家人就沒有再為此事爭吵了。

相由心生,陳秀娥師姊認為柔和眼神是要由心發出;內心如果是憤怒的,所呈現出的眼神就不柔和。我們應時時用關愛的眼神呵護周遭的人。

靜怡師姊分享:「當醫院志工遇到一位阿嬤帶孫子來打預防針,兒子媳婦沒空,女兒請假帶她來,但口氣很不好,阿嬤卻能善解包容女兒的態度,反觀自己以前和家人互動,也不是很 好,所以現在我會時時注意自己有無和顏悅色,讓人感到安心信任。」她會在起床第一個看到鏡中的自己時,先對自己微笑道早安。

入水懺後才知道起心動念皆是業,所以我現在會小心翼翼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個人的言行態度,並養成和顏悅色的習慣,與人結好緣。

廖當起師兄感恩各位師兄師姊付出時間來莊嚴道場,道氣足給別人很大的勇氣,他更鼓勵大家,盡量大膽大方地布施出去,收穫最多的會是自己。

游彰福師兄說自己還沒有接觸慈濟之前,時常為了一些小問題和師姊爭執,所以要向師姊懺悔。談起他的父母親已不在,所以他要把小愛化大愛去關懷安養中心的長者,也期待能去醫 院當志工,親身體會見苦知福。

俗語說:「見面三分情,好話一句三冬好」,慈濟人的形象不管對內對外都要口說好話,所以好話一句,做足了色佈施、聲佈施是楊秉豪師兄深刻感受。

正如證嚴師父慈教:「菩薩是『做』出來的,做人間菩薩不是為誰做,而是為自己做,投入了以後,見苦知福,所感受來引領眾生桎梏的心靈。得到的一切感動、人生道理的體悟,都 是自己的收穫,不是別人能給的。」

每次讀書會共修,希望能藉由法義分享,能讓法入心,期望每個人都能學習菩薩自度度人的方法。





圖左 : 法譯志工陳雅筑分享:菩薩不是木刻的,是能吃飯會做事,能尋聲救苦的人。[攝影者:紀淑貞]
圖右 : 慈少班的小朋友,利用暑假間來同霑法益。[攝影者:紀淑貞]

圖左 : 志工梁有朋分享著,每天做環保是一種最簡單的佈施。[攝影者:紀淑貞]
圖右 : 志工張美金說:「身為媳婦每天熬粥,一大早就氣大臉色不好,就算做再多也是枉然。」[攝影者:紀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