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轉站人生 勇敢啟程

轉站人生 勇敢啟程

E-mail 列印
歲月匆匆,時間又來到驪歌響起的季節。參與彰化永靖慈濟兒童親子成長班的八位小六畢業生,在6月22日於永靖環保教育站參與圓緣典禮。接受一百一十七位班爸爸、媽媽與弟 弟、妹妹們的祝福,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戲劇啟迪 成果豐碩

開場由陳美杏、張櫻齡師姊共同帶動團康,活潑逗趣的騎馬舞,讓所有人的情緒high至最高點,就連平常嚴謹拘束的家長也都流露出青春的氣息,與孩子共同沉浸在歡樂中。接 著,班媽媽如母雞帶小雞般引導孩子入座,觀賞期盼已久的〈阿布〉戲劇,除了演員精湛演出令人激賞外,精彩結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阿布〉共有五集,總計二十一位人員曾參與演出,他們利用晚上不斷地彩排、演練,就為展現出最好的一面。導演林幸瑤道:「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全都沒有演戲經驗,如同白紙般讓 人自由發揮。透過簡單易懂的戲劇,將上人的法傳遞給小朋友與家長,是最寶貴的成果。很感恩演員撥空排演,他們都很認真、全心全意的投入及配合。」

演員許柳霞表示,自己原本是一個沒信心且膽小的人,但透過戲劇表演,讓她逐漸成長與改變。柳霞說:「記得第一次答應演出時,馬上感到後悔,一直在想要怎麼推辭?但後來我告 訴自己:『有承擔才不會原地踏步!』就算我壓力大到做夢都在背台詞,也不能退縮;要全力以赴。」

◎溫馨圓緣 獻上千萬祝福

身心寬暢後,是最為溫馨的時刻,勇氣班媽媽謝淑女送給每位畢業生五千萬,「一千萬要平安、兩千萬要造福、三千萬要快樂、四千萬要幸福、五千萬要健康。」期許孩子不管未來會 遇到任何風風雨雨,都要勇敢面對挫折,以做到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操心、煩心。

接下來為頒獎典禮,司儀陳美杏逐一唱名獲獎人員。其中全勤的家長柳淑分說:「在兒童班除了感受到滿滿的愛外,我跟女兒彥甄也獲得成長。我女兒雖然獨立自主使人放心,但是過 於主見的性格,經常讓我們母女倆起爭執,不過現在懂得在發脾氣前三思,以求聲色柔和、互相尊重。」

爾後,畢業生紛紛上台致感恩詞,參加六年兒童班的余政憲成熟穩健,他道:「今天是我這六年來的最後一堂課,我不僅學習待人處事,還結交到許多好朋友,很感恩班爸爸、媽媽一 路的陪伴,而我也報名了慈少班要繼續努力學習。」

另外詹智閔則說:「這六年中我學到《靜思語》、手語和表演。我最喜歡分站活動還有〈阿布〉的演出。另外,透過影片我知道要惜福,例如會和沒有手腳的尼克學習。最後,謝謝班 爸爸、班媽媽在我身邊一同上課,更感恩香積媽媽每個月準備可口點心。要離開兒童班心裡很不捨得,接下來我將要進入慈少班,我會更加精進!」

最後司儀也邀請家長上台分享心得,媽媽楊淑如道:「以前鄰居都知道,我跟小孩子又再大小聲,家裡的屋頂都要掀起來了,但是每次參加完兒童班,孩子回家就會特別乖、特別安 靜!小孩子回家也會說兒童班的哥哥很好,或是點心很好吃等等。宣宇現在家中的表現也不一樣了,說話會注意語氣,真的很感謝慈濟,帶給他很好的品格教育。」

◎法親互助 落實社區

永靖兒童親子成長班已經邁入第六個年頭。發起人蕭素茹師姊道:「上人曾說:『志工要落實社區,教育要向下扎根!』」

聽到上人這番話,蕭素茹心裡就有要將兒童班帶回彰化的想法,之後慈濟員林兒童班就在彰化靜思堂落成之前開班。在員林兒童班當班媽媽的蕭素茹,為了拓展永靖兒童班,找了幾位 志同道合的志工在兒童班學習,最後永靖環保教育站落成,因緣聚足下永靖兒童班也得以成立。

蕭師姊表示,「從前的學校重視禮、義、廉、恥,但現在的學校似乎越來越少重視。所以親子班將人文和品格視為教育宗旨,雖然不是每個孩子在上課時會表現出來,但重要的為在孩 子心中種下善的種子,種子甚麼時候會發芽都沒有關係,因為種子會在對的時機發芽、茁壯。」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感人的氛圍即將畫下句點。在司儀的指揮下,全體人員化做拱橋歡送畢業生,由於身高差距太大,遂形成有趣的場景,畢業生彎著身通過學弟妹的身旁,好比象徵 著未來的路途雖然難行,但走至盡頭出了洞口,將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擁抱著你。

圖左 : 開場帶動團康,活潑逗趣,連家長都流露出青春的氣息,與孩子共同沉浸在歡樂中。[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 有承擔才不會原地踏步,戲劇演員許柳霞(右二)表示,自己原本是一個沒信心且膽小的人,但透過戲劇表演,讓她逐漸成長與改變。[攝影者:詹大為]

圖左 : 〈阿布〉戲劇總計二十一位人員曾參與演出,導演林幸瑤道(右二)頒感謝狀給演出人員,他說:「將上人的法傳遞給小朋友與家長,是最寶貴的成果。」[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 參加六年兒童班的余政憲,他道:「我不僅學習待人處事,還結交到許多好朋友,很感恩班爸媽一路的陪伴,而我也報名了慈少班要繼續努力學習。」[攝影者:詹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