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眺望海角新樂園

眺望海角新樂園

E-mail 列印
「哇!我看到了那隻背上有灰色羽毛的那隻鳥,一動也不動的站在我的面前耶,真是太神奇了,而且剛剛用眼睛看起來牠好小,但是現在望遠鏡裡的牠卻好大好清楚喔!」學員洪詩琳 既興奮又開心的輕喊著,原來賞鳥是這麼好玩的一件事。

11月9日清晨,天空中曙光微露,冷風中夾帶著幾許寒意,卻澆不熄一群南彰慈少班隊輔及學員們,帶著期待的心情,從慈濟永靖環保教育站搭乘遊覽車,前往東石鄉鰲鼓濕地森林 園區進行戶外教學。

歷經一個小時的車程,早上八點四十五分遊覽車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大部份的學員及隊輔們都是第一次參訪鰲鼓濕地,所以顯得格外開心。

學員陳妤瑄歡喜分享:「我從來都沒有來過鰲鼓濕地參訪,當聽到戶外教學活動要來這裡時,我超期待。一下遊覽車便感受到濕地海風非常強勁,但空氣很新鮮,想不到這裡還有自行 車專用道耶!真得很棒!希望等一下去賞鳥時,可以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賞鳥情境教學在觀海樓進行,一百四十四位學員與隊輔們分組由解說員帶領觀賞與解說。此處海風更為凜冽,學員們卻是不畏風寒,專心聆聽導覽員的解說。

導覽員宋小姐說:「鰲鼓溼地森林園區的面積約一千四百七十公頃,在這裏可以同時看到濕地、草澤、森林------等截然不同的地貌,因而吸引不同的野生動物進駐。

根據統計,此地的植物多達三百多種,動物超過六百種,並擁有豐富的鳥類生態包括保育鳥類資源的豐富尤其令人驚豔,其他如兩棲、爬蟲、夜棲,水底生態之豐富,也讓人目不暇 給。在眾多的野生生物中也不乏多種珍貴稀有的保育類,使鰲鼓濕地成為不可多得的生態綠洲,彷彿是個海角新樂園。」

聽完導覽員解說後,學員們更是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使用著望遠鏡觀賞周遭的一切,並驚呼著。聽得站在一旁等候的學員丁匯妤直說趕快換她看看。匯妤露出可愛的笑容說:「我看到 了兩隻中白鷺好像在玩耍一樣,頭碰著頭頂來頂去,真的是太有趣了」。

學員長陳品崴說:「因為平常課業繁重,所以沒機會可以來到戶外走走,剛剛從望遠鏡裡看見的幾乎都是白鷺鷥,遠遠看起來與水田裡隨處可見的白鷺鷥很像,但經過導覽員細心說明 再透過望遠鏡觀看後,就可以分辨出牠們的不同。但很可惜沒看見心中期待已久的黑面琵鷺,期許下次有機再來時,可以見到牠」。

結束鰲鼓濕地態參訪,繼續前往下一站成龍溼地途中,隊輔張緞分享:「聽見學員與隊輔們分享此次參訪鰲鼓溼地收獲良多,真是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此次鰲鼓溼地戶外教學,拓展 了我們對溼地的新視野,懂得如何欣賞大自然的美好,並了解天地萬物都是相依而生存,所以對這塊土地我們要用謙卑的態度來守護它、愛惜它、尊敬它,這樣萬物才有更好的生活環 境。」

非常感恩每一位導覽員們,他們是那麼的專業,把生態環境解說的非常詳細,看見他們對於大自然生態環境維護所抱持的熱忱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成龍溼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早年因海水倒灌成為濕地,農委會林務局近年在當地投入生態復育,濕地搖身一變成為水鳥天堂,也是台灣地層下陷區成功扭轉劣勢的首例。

成龍濕地原本為地層下陷的田地,1986到1996年間,因韋恩颱風及賀伯颱風先後侵襲引發海水倒灌,積水不退至今成為一塊溼地,講師廖敏學詳細解說成龍溼地如何形成讓學 員及隊輔了解。

隊輔佳美分享:「在成龍溼地裡看見電線杆與磚塊房屋的下緣浸泡在水裡時,感受到超抽地下水所造成地層下陷的可怕以及嚴重性,並體會到要愛惜大自然給我們的一切,勿以個人利 益而傷害大自然。」

學員林佳欣分享:「平常會與家人一起去爬山,偶爾也會去海邊玩,但經過這次的溼地戶外教學活動之後,發現大自然生態的奧妙與不相同,讓我更加了解濕地生態環境以及環境保護 的重要性。」

慈少班班主任李碧桃是促成此次參訪「鰲鼓溼地」與「成龍溼地」的推手,她說:成龍溼地面積七十一公頃因養殖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嚴重下陷,加上颱風侵襲海水倒灌而形成水 鄉澤國,讓道路、路燈、房屋、墳墓都浸泡在水中。希望透過此次濕地參訪之旅,讓學員與隊輔們對濕地生態環境有更深層的認識,並了解溼地保育與復育及環境保護是刻不容緩。

圖左 : 學員分組聆聽鰲鼓生態環境。[攝影者:張明哲]
圖右 : 成龍溼地磚塊房屋浸泡在水中。[攝影者:廖定國]

圖左 : 學員透過望眼鏡觀察鰲鼓溼地生態。[攝影者:張明哲]
圖右 : 解說員宋小姐詳細解說鰲鼓濕地生態環境。[攝影者:張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