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移民署義診行 志工付出歡喜多

移民署義診行 志工付出歡喜多

E-mail 列印
近來氣候極端變化,時而炎熱,轉眼又有冷氣團來襲,三月二十二日星期天是移民署義診日,早晨恰是涼爽的好天氣,南彰化慈濟志工、彰化人醫會與臺中慈院支援共六十位,相約至 南投草屯移民署,為暫時收容在此的異鄉人,舉辦義診及義剪服務。

◎ 各就各位 發揮所長

人醫幹事窗口劉素美於活動前對志工叮囑:「感恩大家都很期待這一次的活動,請本著慈濟人文『感恩、尊重、愛』的精神,遵守以下默契:一、注意個人威儀。二、不探對方隱私。 三、不做多餘的服務。」

彰化人醫合心窗口張梨琴再次提醒:「因收容人的名字不容易辨認與稱呼,故一律稱其編號,請務必一對一陪伴,這樣就不會發生診單與人搞錯的麻煩狀況了!」工作人員齊聲唱誦祈 禱歌完,志工即依各負責功能展開任務。

當臺中慈院所支援的牙科設備一到達,精通水電、且經過訓練的志工黃德松與蕭興玠,便發揮所長協助連接管線。俗話云:「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看牙齒還真是不少人的夢 靨呀!志工張秀琴在陪伴女收容人等待看牙過程中,後面一位女生竟害怕得哭了,然經志工安撫,同伴安慰下,馬上又破涕為笑了!

◎慈濟家庭 為守護健康齊成長

彰化人醫合心郭顯懋醫師,所帶領陣容堅強團隊中,父子三人檔相當醒目:已退休大醫王鄭振財,目前致力於推動幹細胞捐贈相關活動,今日其大兒子鄭閔瑋主內科,二兒子鄭閔華與 父親合作於牙科服務。

成長過程中看著父親鄭振財參與慈濟,走過九二一大地震,彰化人醫由臺中獨立出來,成為彰化人醫會,鄭家兄弟倆潛移默化中,內心逐漸明瞭父親所參與的是正向團體,亦曾全家一 道至花蓮親近上人,對師父的德香,慈濟所傳達的美善更加認同,進而加入人醫行列,而鄭太太今年預培訓醫療志工,這一家四口皆為慈濟人!

76年次的弟弟鄭閔華,是第二次參與慈濟義診,目前正於和美消防局服替代役,預計四個多月後退伍,平日是救護車的隨車醫師。今牙科看診中,拔牙者有好幾個,為避免出血狀況 發生,他總是細心叮嚀:「紗布請咬住,一個小時後才可以取出,有口水吞下去,不要吐出來。」然面對語言不通的印尼女收容人,便趕緊求助其會國語的同伴,幫忙翻譯讓她明瞭。

今第三回投入義診75年次的鄭閔瑋,目前服務於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前年〈2013年〉中秋節曾回花蓮參加人醫年會,被上人的愛所感動,亦逐漸瞭解人醫深耕社區的大愛精 神。他謙虛表示:「很感恩!其實沒有特別想甚麼,剛好有機會就來了!」不過e世代過於依賴電腦的他,面對義診需克難用手寫來開藥單,還不太能適應呢!

◎ 把握因緣耕福田

六位藥師中,家住田尾的賴婕瑄與北斗孫華岑,宛如姐妹花的兩人是好朋友,只要有空,幾乎每年都來幫忙。而范凱森與張家寧是夫妻檔,他們感恩有機會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來此付 出,日前張家寧的母親剛好住院,南下回高雄盡孝的她,以為錯失機會了,所幸媽媽無大礙,讓她有趕上義診活動,內心相當喜樂。

協助義剪的志工林育妃和耿玉英,這兩位擁有三、四十年經驗的家庭理髮師,去年因志工黃瑞娥邀請,覺得來此服務很有意義,今年受邀立即答應,兩人愉悅的準備剪刀與電動理髮 器,帶著滿懷熱情幫助這些異鄉人,不但修剪了三千煩惱絲,也安撫了他們煩躁的心。

玉英說:「天氣漸漸熱了,理髮時隱約可以感受到有些人,頭皮都長出紅紅的疹子了,幫他們把頭髮理整齊,心情也一定會變得更好!」看著樂觀的兩位,雙手彷彿都沒有停歇的剪髮 著,其他原本沒有登記的人,也羨慕的要求理髮,讓管理員不好意思地詢問:可否再增加人數?這兩人對望了一下,毫不猶豫地回答:「可以呀!沒問題!」從原本的十八位,最後她 們總共服務了約三十人。

雖然看診人次僅約四十多位,大醫王也沒閒著,有志工趁此良機,詢問自身或家人的健康問題,幾位醫師也把握機緣互交流近況。最年長38年次的婦科許全傑醫師,換男收容人看診 時,亦投入內科來協助。因兩位年輕夥伴的加入,讓大醫王們笑開懷自詡著:「哇!咱們今天堪稱有老、中、青三代,一起志為人醫守護愛喔!」

◎貼心關懷互感恩

「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這句靜思語令抽到的男收容人不禁大叫,並用國語說出心情:「哇!寫得真好,我非常喜歡─這就是 指愛和友情呀!」當另一位聽到志工的解說後,再次唸出:「人生因為有責任而踏實,逃避責任就是虛度人生。」還頻頻點頭呢!

收容人在等候治療時,負責量體溫的埤頭區志工朱綉娟,特地準備中英文對照靜思語,跟來看診的收容人結善緣,志工高立夫也加入關懷,一一解釋其中含意;這貼心的舉動,讓他們 都非常歡喜,還有人馬上合掌跟志工互道感恩喔!

兩位臺中慈院9B病房來支援的年輕護理師─王怡雯和林芝球,感恩在師姑、師伯的協助下,讓她們完成了義診初體驗。活動在志工愉悅交流中圓滿結束,享用了草屯當地志工準備的 佳餚後,大家在艷陽下道別,並相約明年三月還要到此相聚,一起來歡喜付出!

圖左 : 協助義剪的志工林育妃和耿玉英,擁有三、四十年經驗,去年因志工黃瑞娥邀請,覺得來此服務很有意義,帶著滿懷熱情幫助這些異鄉人。[攝影者:張營昌]
圖右 : 退休大醫王鄭振財(左),目前致力於推動幹細胞捐贈相關活動,今日當其擔任牙科的二兒子鄭閔華<右一>的助手。[攝影者:張營昌]

圖左 : 志工劉邱淑芬(右)關心收容所人員並為她擦汗(感冒)。[攝影者:張營昌]
圖右 : 第三回投入義診的鄭閔瑋,目前服務於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他謙虛表示:「很感恩!其實沒有特別想甚麼,剛好有機會就來了!」[攝影者:張營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