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教學演示 內修外行慈濟人文

教學演示 內修外行慈濟人文

E-mail 列印
「當一個傳法者,是自身要做到,先用靜思語洗滌自己,雕塑自己的慈濟人文,才不會愧對自己也愧對別人……。」講評靜思語教學演示的葉瑞芬老師在觀看教學演示後,勉勵學員們 當一個內修外行慈濟人文的傳法者。

為培育全球靜思語教學種子講師團隊,同時建立講師人才庫,慈濟基金會於今日(3/28)在彰化靜思堂舉辦中區靜思語教學演示研習;計有教聯會老師、講評老師、宗教處同仁、 工作人員三十三人一起來精進研習。

◎教育完全化 人文化

今天靜思語教學演示老師有四位,五位見習,三位講評老師。開場時,講評老師葉瑞芬概述慈濟教育理念,她表示慈濟的教育完全化,有幼兒園、小學、慈少、慈中、慈大……。向下 紮根,向上茂盛。還有教育人文化,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安心就學建構社會祥和;而人文就是從內教化出來,能讓人家起歡喜心。

她並簡述培訓人才建立人才庫的用心:ㄧ、人能弘法,非法弘人。 二、深耕人文 ,謹守法脈。三、儲備人才,廣行宗門。

◎教學演示 佛、魔皆是一念心

「各位小朋友你們知道魔在哪裡嗎?今天老師要跟小朋友上的靜思語是:『心無雜念 凡事樂觀 踏實做事 就會有智慧』」今天靜思語教學第三位示範的陳建仲老師充滿活力的問小 朋友。

第三位演示的建仲老師述說一個故事,內容是一個人一切的境界都是由心所造。心好的時候,形象就是那麼美;心變了、心迷失了,自然魔的型態就出現了。所以,修行不論是成佛或 是陷入魔的境界,沒有別的--還是一念心,我們要好好照顧這一念心。

建仲老師問了現場充當小朋友的學員們:「一、當你遇到危險或緊急狀況,想不出辦法解決時,心境是如何? 二、面臨抉擇時,如何靜下心思考,不受外境影響而做出正確決定? 三、從故事中,做人成佛、成魔的重要關鍵在於什麼? 」

建仲老師用高分貝的聲音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魔在哪裡嗎?」。小朋友回答:「在心裡。」

建仲老師告訴小朋友說:「日常生活中當我面對人與事所受到誘惑、困擾與挫折時,要能靜下心檢視自己心情變化,沉著思考如何因應不被束縛。」

「人在生活或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考驗自己能力與智慧的困難或危急事項,若能靜下心仔細思考,就能想出解決的辦法與作出正確的判斷,面對煩惱困惑時,我會告訴信任的人, 廣納良善建言,用知足感恩心排除。」建仲老師最後結語,並建議大家在生活中的實踐,每天靜默幾分鐘,讓心沉澱下來,靜心無染雜就能生智慧。

◎深入了解 吸引孩子

觀看雲林區陳慶達、吳佳真和彰化區的楊秋玫三位老師的演示後,三位講評老師也做了深入的建言,洪妙真老師建議:「對於靜思語教學,教的人一定要自己深入去了解,靜思語教學 有五段式呈現,才能掌握它的精神所在,佳真老師講得很好,由播放甘肅省缺水的影片,可以啟發我們該如何來省水。」

鄭花老師講評:同樣一個教案,但每個人各有表達方式,這就要看上課老師所準備的,教學內容要能吸引孩子,才算成功,抑、揚、頓、挫都要,建仲老師很有活力,當老師就是要這 樣子,語言表達要拿捏好攝住孩子的眼光。

◎雕塑自己的慈濟人文

葉瑞芬老師感恩每位老師都很用心準備,很佩服也跟每一位老師都「按讚」。她表示,五段式教學是要讓小朋友進入情境、體會,結語也不用讓小朋友唸,老師要先將靜思語內化,才 是內心的認知,再導入靜思語結語,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告訴他們,也不要用制式化來講簡報。

「而我們要將靜思語真正落實在生活中,慈濟人文教育的實踐就是從內心教化出來,讓人看了會起歡喜心, 我們不要因靜思語教學很好,就推出很多人來學習,當一個傳法者,是自 身要做到,先用靜思語洗滌自己,雕塑自己的慈濟人文,才不會愧對自己也愧對別人,讓慈濟人文向下紮根,大愛精神向外發展。」瑞芬老師勉勵學員們當一個富內修外行濟人文的傳 法者。

半天的研習,精進了教學經驗,期許落實於生活中,並在內修外行中將善法廣傳。

圖左 : 雲林區吳佳真(左)的教學主題是:「環境教育——珍惜水資源」,她呈現方式是藉由兩個人演出短劇,劇中一對母女對於家中缺水帶來生活種種的不便,因而知道平時要節約用水。[攝影者:郭百義]
圖右 : 陳建仲唱作俱佳地說:人在生活或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考驗自己能力與智慧的困難或危急事項,若能靜下心仔細思考,就能想出解決的辦法與作出正確的判斷。[攝影者:郭百義]

圖左 : 洪妙真老師講評:對於靜思語教學,教的人一定要自己深入去了解,靜思語教學有五段式呈現,才能掌握它的精神所在。[攝影者:郭百義]
圖右 : 鄭花老師講評:同樣一個教案,但每個人各有表達方式,這就要看上課老師所準備的,教學內容要能吸引孩子,才算成功。[攝影者:郭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