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大愛伴讀 城鄉零差距

大愛伴讀 城鄉零差距

E-mail 列印
冬天來此地是冷冽的寒風吹襲,夏天到此則是頂著炙熱的艷陽,彰化縣大城鄉總是以最大的風和太陽來歡迎著異鄉人到來,就如同此地熱情的孩子,逢人就親切的招呼,「客人好!」 「客人好!」句句落入甜蜜的心田。

4月2日慈濟志工彰化市慈濟志工洪淑真等十六人,自彰化市歷經一個小時車程,沿路玉米田迎風搖曳,春耕後綠油油的秧苗也生氣盎然的招喚著大家,來到位於沿海的大城國中,為 學生開啟閱讀之旅。

◎好因好緣相成就

居於偏鄉學校也需要愛灑,所以由市區慈濟人認養,以補強當地(大城)慈濟人較少之缺憾。彰化市區慈濟志工今年又深入偏鄉學校愛灑。緣分真的很不可思議,大城國中教務主任陳 仁義和志工洪淑真(法號慈縝)竟是高雄師範大學同校的學長姊,一份同校的善因緣,拉近了學校與慈濟人的距離。

陳仁義感恩慈濟人鍥而不捨地往返大城國中,用盡方式鼓勵學生勤閱讀。更讚嘆慈濟人文活動的活潑多元,自2013年迄今,持續來校愛灑已邁入第三年。

感於志工的熱誠,校方也很努力的配合,訂每週一早自習為課外讀物時間;每兩週選出一篇優良文章,讓孩子閱讀。透過閱讀啟發,同學們閱讀風氣歷經年年薰陶,成長有目共睹了。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延伸書中情

閱讀要選擇好書。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閱讀好書如在心田播下好種子,最大的好處是從書中體會,以同理心去體悟人生百態,進而改變自己人生思維;其次閱讀是輸入知識,寫 作則是輸出思考。

「同樣的刺激,會有不同的解說,背景知識越廣,學習越快!」洪蘭教授說。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有生動活潑的寫作,一定要有素材,素材來自廣而深的閱讀和生活體驗。

為了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洪淑真準備了「五公分的距離」、「撒下好命的種子」、「活得更向陽」……等等好書贈送,鼓勵孩子踴躍發表意見,還以九宮格的猜謎方式抽出題目,鼓 勵孩子勇於表達。

「請問到學校有閱讀的請舉手?或是在家有閱讀的也請舉手。」淑真老師繼續詢問大家。

率真純樸的孩子調皮地舉手,笑著說:「我們都是揹書包來學校吃便當的!」此話一說出惹得哄堂大笑。

淑真老師婉轉地說:「今天開始,吃便當的同時可以一邊閱讀噢!」

女同學方淑宜靦腆地說:「我會利用早上到校的時間閱讀!」

老師問:「閱讀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對不對?」

同學們也回以熱烈的舉著手,「對!對!」現場的氣氛駭到達最高點!

◎心念轉個彎 閱讀更寬廣

利用學生入場的時間,淑真老師請三位同學畫出印象最深的人,並簡短寫出內容與感受。

活動中,對於同學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用圖文呈現,淑真老師給予稱讚,並提醒大家這就是平時閱讀的功力促成。期許同學平日將曾經看過或有感動的事畫出並用文字記錄,練習表達。

方淑宜很高興能參加這次的活動,讓她知道要多花點時間在閱讀上。當淑真老師隨機給她一張紙時,她畫出媽媽拿著鞭子作勢要打她。但是她馬上解釋,那是媽媽在教育她,因為愛之 深,責之切。這就是因為有閱讀會正向思考,所以會體會媽媽的用心良苦。

二年二班的陳室言應和著說:「讀書可以幫助頭腦成長,我對於科學類很有興趣,很想作實驗。礙於器材不夠,難於實行,透過閱讀也可學得新知。」

蔡宗霖同學也說:「閱讀能讓大家知道書中的道理,也讓大家體悟閱讀的好處,我們每天都保持快樂閱讀的心情。」

◎坐擁書香 書潤屋德潤身

二年二班劉琬林老師參與了這一堂課,有感而發地說:「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看到很多人在為他們的教育與未來努力,閱讀、悅讀可以讓孩子的未來人生更寬廣。」

二年四班曹勝鈞同學豎起大拇指回應說:「我平時很喜歡科學類的讀書籍,下課時或做完功課,我都喜歡拿書來看,透過閱讀可以增加印象,更可以增加思考方向。」

短短的一個小時,同學們爭相表達心情,就在我們送上「幸福的臉」手語歌聲中,手牽手相互祝福並期待再相會。

同行的慈濟志工鄭清江,本身曾經是彰化慈善會的會長,協助弱勢獎助學金的發放已有十年之久。他語重心長地說:「慈善是最直接的行善,也是第一線接觸到最需要幫助的人。感恩 有此機會能深入偏遠學校,幫助弱勢的學生,希望他們能藉喜歡閱讀而脫貧!」

圖左 : 教務主任陳仁義讚嘆慈濟人的活動活潑多元,來校愛灑已邁入第三年,而學校也很努力的配合推動閱讀。[攝影者:鄭麗美]
圖右 : 短短的一個小時,同學們爭相表達心情,最後在我們送上「幸福的臉」手語歌聲中,手牽手相互期待再相會。[攝影者:鄭麗美]

圖左 : 方淑宜同學(中)分享:「淑真老師隨機讓我拿了一張紙,畫出媽媽拿著鞭子想要打我,但是我馬上解釋那是媽媽在教育我,愛之深,責之切。」[攝影者:鄭麗美]
圖右 : 志工鄭清江(右前)表示:「慈善是最直接的行善,也是第一線接觸到最需要幫助的人。[攝影者:鄭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