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聞法清淨身體力行 乘願再來人間行菩薩道

聞法清淨身體力行 乘願再來人間行菩薩道

E-mail 列印
林邊區慈濟人間菩薩甘敏雁,未受證前曾於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來到中部承擔過人文錄影記錄工作,2002年受證後,行在慈濟路上23年,一路從社區親子班、暑期營、大愛媽媽、和氣活動窗口、經藏演繹手語種子、大 林慈院與慈科大懿德媽媽、慈警、骨捐、培育課務、和氣組長、Pagamo環保電競賽入校園、E化布展專案、推素團隊……,菩薩足跡遍布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近一年多來雖罹患肺癌,開刀後治療期間仍殷勤不懈出席各項志業,心心念念著慈濟。病間更深刻感受到慈濟家人的疼愛與關懷,對於臨終前無法一一對法親家人道感恩而深感抱歉。2023年11月30日上午11時許,甘敏雁於大林慈院圓滿人生,得年58歲,家屬依其遺願送往花蓮慈大圓滿大體捐贈。今日(2023/12/24)來自臺南、高雄、屏東的慈警會成員30多人,還有來自屏東各區以及功能團隊的慈濟人,共計400多人,於東港聯絡處舉辦追思會,緬懷與追憶她23年來慈濟菩薩身影與足跡。

◎懺悔昔日強悍蠻橫失柔和 暴躁脾氣常傷人

「生—展開了笑臉,老—迷濛回憶的眼,病—催促著最後的離別,可不可以至少溫暖地再見。疼惜的淚水會讓彩虹浮現,堅定的信念讓不可能都實現,現在的努力是將來的紀念,我們是掘井人留下永遠的甘甜……」隨著〈掘井人〉動人的旋律、切題的歌詞,臺上的師姊們以劃一的手語演繹,逐字逐句傳遞著慈濟志工甘敏雁殷勤精進的大愛精神,臺下許多法親家人再也忍不住潰堤的淚水。

上人說 「自耕福田,自得福緣」,甘敏雁一直腳踏實地走在慈濟真實路上,面對病痛生死交關之際,她仍是堅守信念,守之不動,將身體化無用為大用。上人「去私我合大眾」的這句話,更讓她不時省思自己是否做得到。2011年《慈悲三昧水懺》演繹時,她懺悔著自己貢高我慢,強悍蠻橫失柔和,暴躁脾氣常傷人。

過去曾是鋼琴老師的甘敏雁,一絲不苟的性格,追求完美,她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如果表現不如預期會直接叫學生回家。在成為慈濟委員之後,個性仍是一時難以改變,經常在活動擔任司儀和彩排指導時,只要志工表現不滿意馬上就罵人,讓許多法親覺得她很難相處,人際上遭遇許多挫折。後來她是如何改變想法,成為今日現場法親們的楷模?

◎生命有限 慧命無窮

上人開示影片中,他對弟子們說:「雖然師父過去說不要計較做了多少,但是現在師父說盤點自己的生命價值,這好像兩相有出入。計較和計算是不同的,計較,就一直計較我做比較多,你做比較少;計算,我們的生命在這一世間有價值嗎?有價值就不虧欠天地,就報父母恩。」

「盤點過去,要勤耕未來,種子是一生無量,每粒種子只要肯耕耘,播下去一定能結許多的好緣。佛法說,未成佛前要結好人緣,難得人生,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寂寞掉,還要把生命的精彩來提出來。」

甘敏雁曾自述,當年聽到「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這句話後相當震撼,這也是扭轉她要溫和處事的一句話。在一次的「幸福人生」講座,慈濟人如和風的親和力,更褪去她剛強與驕傲的面具,讓不知如何自處的她兩行淚水直下,心中的愛與悲憫心也無從招架的被徹底激發了,內心高興的吶喊這才是自己喜歡的佛教啊!受證後更將利益人群的事擺第一,決心不空過人生。2011年9月26日〈人間菩薩〉與2014年10月17日〈 大愛人物誌〉的專訪影片,帶著大家再次回顧她23年來的菩薩身影。

◎屏東慈警的第一顆種子

甘敏雁不僅是屏東活動的專屬司儀,也是2006年成立的屏東慈警的第一顆種子。現任屏東慈警會窗口呂珩如此形容:「她就像火車頭一樣,有很多點子,會一直催我們前進。她因為不是警察,要承擔這個就要有勇猛精進心,沒有她推慈警的話,當年應該就辦不了。」

敏雁為慈警間搭起心的橋梁,每個月兩次的關懷,用她一貫的幽默和靜思語加油打氣,同時以持續的陪伴與互動,打破與警察人員間的藩籬,拉近了距離,讓彼此間就像一家人,平日走進警察局對她就如走家裡的廚房般自如與熟悉。

對敏雁而言,做慈濟是前輩子就種下的基因,做慈濟不必耗費太多時間在躊躇與猶豫不決上,就如上人說的用心即專業,做就對了。她說:「只要有事情讓我們承擔,就要願意。」她更自許是火車頭,行經不同的月台,接引更多人經營幸福人生。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 慧命因自覺而成長

在菩薩道上她精進付出,是屏東慈濟人有目共睹的,孩子與先生們常見她忙於慈濟事,仍是非常的支持、尊重與體諒,從中感受到她行善的法喜,但真心的思念總在離別後。

在她接引下受證的弟弟甘振邦、弟媳,和她兩個懂事乖巧的兒子王培宇、王競霆也一起上臺感恩法親家人並追憶她的行誼。

大兒子王培宇說媽媽病發時,就有跟他們討論過大體捐贈的事,家人間都很認同她的想法,一切也都如她所願圓滿,在睡夢中安詳的離開,甚至還挑了一個好時段讓他們不用在深夜搭車陪她回花蓮,抵達花蓮時正好下班的小舅舅也能適時來送她。

王培宇:「整個過程中的時間規劃,就如她一如往常的行事作風一樣,一切都安排得很妥當。她安心的去下一個階段修行了,我們也會更加堅強的過好往後的日子。媽媽成為無語良師後,未來我們碰到視病如親的醫生,也是媽媽以另外一種形式陪在我們身邊,媽媽是我們永遠的驕傲。」

兄弟兩人只知道媽媽做慈濟很忙,可是他們並沒有實際去了解媽媽到底參與了慈濟哪些活動。在追思會的影片中他們才知道媽媽做了這麼多的事情,原以為只有十幾個人會來參與追思會,但沒有想到今天竟然來了400多人,讓他們很驚訝。當師姊告訴他們慈警會的成員有從臺南、高雄來的,他們才了解原來媽媽是處處結好緣,真的以媽媽為榮。

◎勇於承擔 永遠的典範

「生命無常,慧命永存;愛心無涯,精神常在」,敏雁豐富精彩的菩薩足跡,23年來無願無悔行在慈濟路上。平日與她互動的團隊,今日都前來追憶她的菩薩足跡。首先由屏東骨捐窗口胡政雄,帶領骨捐團隊以朗誦敏雁生平的方式送上追思。

志工呂珩也帶領慈警會團隊先以過去慈警關懷的影片做緬懷與追憶。現任職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楠梓分局分局長陳膺方說,「2014 年任職東港分局時與敏雁師姊結緣認識至今,即使調任臺東、金門等單位,師姊的聯繫與關懷始終未曾間斷,最後的聯繫訊息是今年10月1日,最後才輾轉從其他同事口中得知她重病的訊息,即使如此她仍是關心未曾停歇。」

所以陳膺方說今天無論如何都要前來參加她的追思會,雖然她已經完成現世犧牲奉獻的大愛任務往生極樂,仍是期許祝福她能乘願再來。

慈科大懿德媽媽許金盒師姊與懿德團隊的祝福中,許金盒提到,當她詢問關懷班上的學生是否想來參加追思會時,孩子說怕來會傷心到一直哭。雖然自己安慰孩子不會,但從一開始〈掘井人〉音樂一播,腦海中就都是敏雁的菩薩身影。

許金盒:「她在慈濟真的多功能多角色,在慈懿會也有12年之久,不管在哪個區塊她都盡心盡力,一定追求完美,最令人懷念的是她不時會以風趣的俏皮話語,化解緩和尷尬僵硬的氛圍。」

自從敏雁參與懿德會之後帶出不少的法親家人,回憶難忘的過往,許金盒說,記得有一年慈科大浴佛彩排過程一直很不順,那幾年都是北區負責主持,她忍俊不住就前去提供想法,然後就順了。想到她在自己需頻繁進出醫院治療期間,還掛念著我們課程承擔的手語部分,甚至抱病親自示範將手語錄影下來讓大家練習,她對課程真的始終用心用力去承擔,對慈濟的這分愛與精進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積極傳承 永遠的楷模

培育團隊由鄧燕琴代表致祝福詞時提及,她今年才開始接手培育窗口,感恩敏雁歷年在課務與司儀部分的不遺餘力與傳承。記得有次在分會的課程,發現到她為何無法一直往前走,才發現原來她已經是連走路都負荷不了,但是她仍是為了培育傳承而努力。

鄧燕琴:「她連今年(20231108)歲末祝福在高雄與上人的座談也出席,見到我第一句就是抱歉,覺得她在培育對我沒幫到什麼,我們都知道她長年在培育課程的投入是不遺餘力,更是長年承擔起司儀的工作,這就是典範,她的行誼與身影相信早就深烙在各功能腦海中。」

培育團隊前任窗口林素蘭形容敏雁在培育區塊當真是不請之師,直到培訓課程跟高雄一起進行後的共識她都有前往,當然見習在屏東的課程承擔她也用心用力從不缺席,而且是見習的專屬司儀,對於任何的請託與優質講師邀請工作從不推辭,尤其在對他們和氣的人間菩薩招生也極力推動與成就。對於生病部分她也一直都很低調,大家都是到她病重了才得知訊息,令人相當不捨。她說上人祝福她還是在慈濟,她很快就會再回來了。

邱明俊承接起甘敏雁的培育課務工作,最近也加入戴敦仁老師人文工作室的影帶轉檔作業,在追思會前幾日就不斷留意與尋找,昨晚終於發現了她早期大愛媽媽在校園以聖誕老公公裝扮進校園,用戲劇做環保清淨在源頭的身影,所以特別於會中播放供大家追憶。

他感恩承擔以來一路有師姊陪伴與指導,回憶最後一次她承擔司儀那天,當時因為都找不到人,她仍是抱病主持,結果課程講師又因記錯時間晚到一個小時,完全由她串場互動,等講師抵達後她才告訴他當時已經快昏倒了。說到此,邱明俊不捨的哽咽起來,對她除了感恩就只能將她留存的影音轉檔電子化,希望可以提供她的家人留存。

長年與敏雁在培育課務的林麗娟,也特別提醒,在慈濟家庭出生的小菩薩,大家要多留意他的笑容是不是跟敏雁一樣的燦爛,一樣的幽默,然後她一定會回來的。她說上人告訴她,她沒有脫隊,她會一直在我們慈濟裡面,因為她要換一個更好的身體來到慈濟持續她的菩薩道。

◎亮麗多彩的人生 願生生世世在菩提中

推素團隊林秀鳳說,「那天要跟敏雁做臨終告別時,她已經是彌留狀態了,我告訴她要記得上人的叮嚀,她竟然有跟我回應。生命不在乎它的長短,而是在它的實質意義,23 年來讓敏雁的生命多彩多姿,她聞法清淨身體力行,堪稱所有人的楷模。」

林秀鳳回想布展團隊在蒐集資料期間跟她一起到恆春訪談時,回程她開車突然頓了一下,原以為她打瞌睡,後來才得知她是因為生病吃藥的緣故。原以為老天爺在開玩笑,也衷心期待這不是真的,往後看到她日漸消瘦的身影就好不捨。

有時因布展繁重的工作與她電話通聯時,我問她為什麼常訊息已讀不回,她還會跟我撒嬌,說我都不知道她看不清楚字,沒關心她還念她。想到她還是在病重的狀態,做到了最後一口氣,真的是所有法親的楷模與典範,她真的是上人的好弟子,想跟她說再多的話都來不及了,期望她快去快回,換一個健康的身體來人間完成未走完的菩薩道,能與她在菩薩道上再相逢。

資深醫院志工王來香她分享說,在大林慈院當志工時剛好碰到三位師姊陪著敏雁來大林慈院回診,後來得知她的肝指數很高要住院。敏雁的病房剛好是她的服務定點,當她去看敏雁的時候,發現她不舒服的翻來翻去,第二天的傍晚再來時發現她很喘,醫生表示要裝引流管,但是引流管流出的卻是暗紅色的血。

王來香心想不妙,於是請想探視關懷敏雁的人趕緊去。她也一直告訴敏雁記得想著上人、想著上人的話,有什麼話想和上人說的就說,不要顧慮,其他都不要想一心念佛。沒有想到在第三天敏雁就在睡夢中走了,面容安祥。也如願回到了心靈故鄉花蓮。

願生生世世在菩提中,「亮麗人生」菩薩身影回顧影片,再次回顧敏雁無私與愛的身影,高興她能福緣歡喜圓滿大體老師的大願,秉持佛心師志堅定信念菩薩道,為自己書寫人生永恆的歷史。

追思會最後,大家以〈往生的祝福〉祝福她這一生福德圓滿,也在組隊張桂櫻、李桂鴦、林正琦師兄等人的祝福話語中畫下追思會句點。

圖左 :由許金盒師姊(左四)帶領懿德團隊,同時代表致辭追憶敏雁師姊菩薩身影。敏雁在慈濟真的多功能多角色,在慈懿會也有12年之久,不管在哪個區塊都盡心盡力,一定追求完美,最令人懷念的是她不時會以風趣的俏皮話語,化解尷尬僵硬的氛圍。[攝影者:翁一鳴]
圖右 :追思會中以影片回顧師姊菩薩足跡。對敏雁而言,做慈濟是前輩子就種下的基因。她說:「只要有事情讓我們承擔,就要願意。」更自許是火車頭,行經不同的月台,接引更多人經營幸福人生。[攝影者:郭秋蘭]

圖左 :在甘敏雁接引下受證的弟弟甘振邦,和她兩個懂事乖巧的兒子王培宇、王競霆也一起上臺感恩法親家人。大兒子王培宇說媽媽在睡夢中安詳的離開,感恩一切也都如媽媽所願圓滿大體老師。[攝影者:郭秋蘭]
圖右 :現任職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楠梓分局分局長陳膺方(中)說,今日無論如何都要來參加敏雁師姊的追思會。雖然她已經完成現世犧牲奉獻的大愛任務往生極樂,仍是期許祝福她能乘願再來。[攝影者:郭秋蘭]

圖左 :培育團隊由鄧燕琴代表致祝福詞,她今年才接手培育窗口,感恩敏雁歷年在課務與司儀部分不遺餘力與傳承。[攝影者:郭秋蘭]
圖右 :推素團隊窗口林秀鳳說:「生命不在乎它的長短,而是在它的實質意義,23年來讓敏雁的生命多彩多姿,她聞法清淨身體力行,堪稱所有人的楷模。期望她換一個健康的身體來人間,能與她在菩薩道上再相逢。」[攝影者:郭秋蘭]

圖左 :志工呂珩(前排左二)也帶領慈警會團隊先以過去慈警關懷的影片做緬懷與追憶。[攝影者:蔡志聰]
圖右 :臺上的師姊們以劃一的〈掘井人〉手語演繹,逐字逐句傳遞著慈濟志工甘敏雁殷勤精進的大愛精神,臺下許多法親家人再也忍不住潰堤的淚水。[攝影者:謝雅婷]
圖左 :屏東骨捐窗口胡政雄(中),帶領骨捐團隊以朗誦甘敏雁生平方式送上追思。[攝影者:謝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