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向碳排淨零行動前進 環境教育講師學導覽

向碳排淨零行動前進 環境教育講師學導覽

E-mail 列印
季節來到立夏,屏東的天氣可以說非常炎熱,最主要的因素是暖化加劇,地球生態系陷入緊急狀態,氣候變遷已成為人類邁向永續發展的最重大威脅之一。要讓地球暖化緩和,唯有邁向碳排淨零行動,就在這樣的因緣,慈濟行動 環保教育車來到了縣民公園,屏東志工全力號召與出動,為地球環境永續致力推動淨零行動向前進。

◎環境教育講師集訓 每一關都深具意義

屏東區二十四位環境教育講師志工,於今日(5/8)下午二點前來到縣民公園集合及分組做集訓。導覽的講師也分組來為環境講師講解。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的陳哲霖特地從花蓮來為屏東導覽人員集訓,從如何解說讓人很快認識KOKO,到水立方、碳足跡等三關,長年深耕環境教育的他,於指導中兼具專業與熱誠。活動有十三位工作人員也來陪伴學習。

基金會宗教處郭素芳則為志工解說「人力發電機」及「碳捕快」這二關怎麼導覽。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沒有經過講師的講解,就無法真正的了解,更何況是要做到淨零,所以先要明白生活中有那些碳排放源,才能號召群眾一起來當「碳捕快」快快捕碳!

臺中區志工劉玉如說明「綠色旅行」這一關該怎麼導覽,讓來參觀的人深刻印象。這種以遊戲方式來選擇最減碳的旅遊方式,相當吸引闖關體驗的會眾。臺北區志工周秀琴任環境教育投入多年,希望將環保落實生活中,她今天解說要怎麼導覽讓「環保五寶」這一關能活潑有趣。

臺中區志工王淑靜分享如何介紹「樂樂牛」、「碳真多早餐車」這二關,讓來參觀的人能願意多蔬食,少食肉,減緩地球暖化。現場考考認識碳足跡這一關,孫錦珠解說手機的碳足跡,讓來參觀的人能更清楚。孫錦珠:「今天所學習的每一關都很有意義。」

◎淨零減碳「碳捕快」 一筷省水累積就可觀

張素梅今年剛受證委員,她勇於來學導覽解說,對於水立方用一千支寶特瓶組成印象深刻。她說:「如果把地球上的水都裝進水立方,那麼975隻寶特瓶的海水,淡水只佔25隻,如過扣掉17隻在南北二極,7隻在地底下,那麼人類可用的水只剩下一瓶。」此次導覽她感受很多,強調如果不來學習,真的不知道地球的水資源那麼缺乏,很感恩今天的學習因緣。

就讀復興國小的李泓伸,週三半日課,下午來騎車來公園玩,剛好就在環保行動車附近。環境講師志工經學習後,就為他導覽解說,讓他從中體驗「人力發電機」及「碳捕快」。當志工問李同學有學到什麼時,他說:「學到世界的碳排飆升的嚴重性。」

志工莊淑惠很感恩有因緣進慈濟,也很把握因緣承擔與學習,過程中她不停做筆記,來加深印象。今天環保行動車導覽集訓,她被安排跟著陳哲霖師兄學習,讓她最有感的是水立方及省水妙招「一筷省水,洗手三十秒,洗一次手就可節省一公升」,想想點滴累積起來就很可觀,地球告急,省水省電的教育真的要推廣。還有認識koko,她知道有這一隻猩猩,卻不知道動物比人類更有智慧,用手語來表達愛地球,真的很讚歎。總之,今天的學習收穫很多,她很感恩。

屏東有環保教育行動車到來的好因緣,志工來學習如何導覽就有收穫,而且環境講師志工們都收穫滿滿,體會的心得全展現在笑容上。

圖左 :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的陳哲霖,特地從花蓮來為屏東導覽人員集訓,從如何解說讓人很快認識KOKO,到水利方、碳足跡等三關,長年深耕環境教育的他,於指導中兼具專業與熱誠。[攝影者:曾彥儒]
圖右 :基金會宗教處的同仁郭素芳,也為志工解說「人力發電機」及「碳捕快」這二關要怎麼導覽解說。[攝影者:曾彥儒]

圖左 :臺中區志工劉玉如說明「如何認識綠色旅行」這一關該怎麼導覽,讓來參觀的人深刻印象。[攝影者:曾彥儒]
圖右 :臺北區志工周秀琴任環保教育志工多年,希望將環保落實生活中。今天她解說要怎麼導覽,讓「環保五寶」這一關能活潑有趣。[攝影者:曾彥儒]

圖左 :臺中區志工王淑靜要來為志工解說如何介紹「樂樂牛」、「碳真多早餐車」等二關,讓來參觀的人能願意多蔬食,少食肉,減緩地球暖化。[攝影者:曾彥儒]
圖右 :今天所學習的每一關都很有意義。現場考考認識碳足跡這一關,孫錦珠(左)解說手機的碳足跡,讓來參觀的人能更清楚。[攝影者:曾彥儒]

圖左 :就讀復興國小的李泓伸,週三半日課,下午來公園玩,環境講師志工經學習導覽後,就為他導覽解說,讓他體驗「人力發電機」及「碳捕快」,也讓他今天學到了世界的碳排飆升的嚴重性。[攝影者:曾彥儒]
圖右 :志工莊淑惠(左二)很感恩有因緣進慈濟,也很把握因緣承擔與學習,今天來學習行動環保教育車導覽,過程中她不停做筆記,來加深印象。環保行動車導覽集訓,她被安排跟著陳哲霖師兄學習,讓她最有感的是水立方及省水妙招「一筷省水,洗手三十秒,洗一次手就可節省一公升」。她說點滴累積起來就很可觀。[攝影者:曾彥儒]
圖左 :有學習就有收穫,環境教育講師志工們今天來學習導覽,收穫滿滿,心得全展現在笑容上。[攝影者:曾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