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屏東布板戲教學研習 寓教於樂真有趣

屏東布板戲教學研習 寓教於樂真有趣

E-mail 列印
人人皆愛看戲,若能把靜思語教學,採用源自日本的布板戲,是多麼令人期待又興奮的大事。2024年4月20日屏東教育功能教育團隊研習活動中,分別由戴鈴蕙師姊、何淑蘭老師及鄭心瑋老師帶來新年度的菩提種子教案演 示、布板戲靜思語教學演示及介紹布板戲與教具製作。

◎菩提種子教案試教 用生命教育生命

此次潮州教育功能團隊負責編寫菩提種子教案,單元名稱「友善生命」,今日亦由編寫菩提種子教案的慈濟志工戴鈴蕙上台做演示教學,採用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與生活實踐五段式靜思語教學教學法,這已是她第三次試教,先前兩次在學校舉行。

首先放映〈搶救蚯蚓大作戰〉影片故事,再由影片延伸來做體驗。影片故事如下:某日晨,蕭老師要進教室,經過操場看到滿地蚯蚓!原來是前一天下了大雨,雨水淹進了草叢,把蚯蚓都引出來了。她想到下課時同學們跑出來打球,蚯蚓會被踩死的,於心不忍下,於是一邊進教室一邊想著要如何救這些蚯蚓。

最近又發生了一次,下課時,一個小女孩跑進來大聲說:「老師,有人虐待小動物!」原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生,在樹底下戳著蚯蚓嬉戲。怡珒老師輕輕地把蚯蚓拿到了水龍頭底下,開了小小的水把蚯蚓清理乾淨,然後再帶著男同學一起將這隻蚯蚓放生。沒想到隔天,有一個小朋友舉手報告老師,他也救了一隻蚯蚓,跟老師一樣幫牠洗了澡,可是這隻蚯蚓體力不太好,要住進加護病房,他就先養在教室的盆栽裡面,等到蚯蚓比較健康之後再拿去放生。

那天戳蚯蚓的小男生也跟老師說,他又發現一隻乾掉的蚯蚓。這次怡珒老師親自帶著小男生洗蚯蚓,要把牠放生的時候,沒想到蚯蚓真的死翹翹了。老師就集合所有的同學,一起來埋葬這隻蚯蚓,一起合掌跟蚯蚓說:「祝福你到天上當小天使!」所有孩子的臉上立即溫柔的帶著笑容送走往生的蚯蚓。這就是蕭怡珒老師的十分鐘的生命教育,也如同靜思語說的:「啟動孩子的悲憫心,用生命教育生命,孩子就能擁有真純的智慧。」

「生命教育是一份真實的感情交流,相信這堂生命課程會跟著孩子一輩子。」戴鈴蕙師姊亦發表報告靜思語菩提種子編輯教案團隊的經過,其中嘔心瀝血的教案構思與備極艱辛的教案撰寫,非局外人所能理解。教案編寫由她當主幹,李月英老師做結論修改,鄭美雀老師負責省思,她在舉辦過演示教學兩、三回後,經過多次檢討修正,才呈現如今最完美的版本。

◎布板戲靜思語教學 使教學更生動有趣

回顧屏東教聯會有三位採用靜思語教學而榮獲師鐸獎的老師,一位是採用活潑生動的本土布袋戲教學,亦是靜思語教學的創辦人尤振卿老師(已故)。另兩位分別是採用靜思語繪畫教學的徐雲彩老師與布板戲靜思語教學的何淑蘭老師。

今日由任教幼稚園的何淑蘭老師承擔布板戲靜思語教學演示,教學的單元名稱「機智的老人」,她利用可攜帶的布板來說故事,令人大開眼界。

幾十年前,在日本一個臨海的小山村裡發生一件很感人的故事。某年七月,山下的寺院舉行法會,所有村民都去參加了,只有住在山頂的八十多歲老人和孫子不便遠行,留在家裡。近黃昏時,老人走出房子散步。陣陣山風吹來,老人覺得奇怪,風吹在身上黏黏的,和平常不同。忽然他感到有地震,雖然不強,但和平常的地震也不一樣,是慢慢地發生,也緩緩地搖蕩,他從來不曾遇到這麼奇怪的地震。

老人想起小時候阿公曾告訴他,如果遠方發生大地震,這裡也會感到震動。他不經意地望向海面,「咦!海水怎麼變成黑色?而且海浪和平日不同。」平常的海浪是從遠而近,一波波地捲來又退去,現在卻像一層堅硬的牆壁,愈來愈近。
不得了!這一定是阿公說的,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嘯。

老人趕緊叫孫子拿火把來,然後毫不猶豫地引燃剛收成的稻穀和一堆堆乾草,火勢一下子就蔓延到倉庫,當時所有村民正聚在海邊看變色的海水,一發現山上失火了,紛紛跑上山來要滅火。老人卻阻止大家滅火,但山下的村民仍繼續衝上山來,直到全村的人都到齊了,老人才讓大家滅火。村民問老人為什麼會失火?為什麼阻止大家滅火?老人的孫子在一旁害怕地說:「阿公瘋了!一直點火!」

老人指著海面說:「你們看!」大家轉頭一看,不禁嚇得目瞪口呆,海水似千軍萬馬般衝上海岸,山下所有房子都像火柴盒一樣在水上漂浮。幾十分鐘後,海水才慢慢退去,所有房子也隨著流入海里了。這時村民才明白,老人點火燒了自己所有稻穀和倉庫,是為了拯救大家啊!

靜思語:「知識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所以時時刻刻用心地聆聽、觀察、思考,才能在緊急狀況發生時,發揮智慧幫助自己及別人度過難關。」淑蘭老師把上課的故事內容人物逐一呈現於布板上,一面配合圖片說明講解。特別的是,呈現於布板上人物生動不呆板亦會彈跳,讓學員覺得新穎有趣而目不轉睛,雖然是短短的示範教學,卻令人印象深刻永難忘記。

◎介紹布板戲 攜帶方便環保又有趣

從屏東大學附屬小學退休的鄭心瑋老師介紹布板戲,它緣起日本作家古宇田亮順創立於1973年並命名。高雄慈濟志工陳貞吟師姊將它從日本帶回臺灣,並使用於靜思語教學進而發揚光大。

布板戲的特色是不受空間限制,輕巧又方便攜帶,可重複使用頗為環保,富吸引力能免除孩子沉溺於3C的困擾。故事題材,來自一般童話劇本及證嚴法師說故事。製作材料是以珍珠板來製作活動舞台,白色的大棉布來製造黏貼效果,紙襯做棉偶,以各色顏料著色讓棉偶更加美觀生動與活潑。操作技巧上,一般張貼以拿、放、翻面為主;特殊設計上,則以藏、抽、加、開、來、縫、疊等技巧來加強變化性。

製作前的準備需先選定紙偶角色、物件,再放大彩色列印,然後勾勒粗邊,也要列印故事、安排紙偶出場順序。鄭心瑋老師以故事〈撿栗子〉為例做示範工作,她引用靜思語:「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強調布板戲重分工合作,有製作紙偶達人外,亦要有說故事達人。屏東布板團隊現正熱烈招生中,擅長繪畫的可以繪圖製作紙偶,口才好的則來說故事,各司所長。

◎布板戲深受喜愛 生命教育話題不斷

任教恆春國中的吳秋君老師,認為以布板教學讓靜思語故事生動有趣,值得推廣,可惜恆春路途遙遠,參加研習殊屬不易,若能在恆春舉辦研習使更多教育工作者或慈濟志工認識了解認識布板教學,將對學生品格教育貢獻更大。

從新園國中退休的陳美英老師回到新園照顧婆婆,一面從事農耕。她說田園蚊蠅眾多,佛教徒認為眾生平等不能殘殺生靈不噴農藥。提到對於蚊子如何處理?大家討論結果,眾說紛紜沒正確答案。資深的徐雲彩老師上台分享木瓜的故事,以前她家門口長了一棵木瓜,地理師認為不吉祥必須砍除,徐老師慈悲為懷讓它持續成長,後來長出木瓜,採一個買一個,款項投進慈濟竹筒撲滿為善助人。

今日研習讓所有人獲益匪淺,尤其是靜思語採用布板戲教學,讓教學邁入新的領域與更寬廣的世界。

圖左 :從新園國中退休的陳美英老師提到對於蚊蠅如何處理,為了不殘殺生靈不噴農藥,討論結果眾說紛紜沒正確答案。[攝影者:張玉梅]
圖右 :徐雲彩老師分享木瓜的故事,往昔她家門口長了一棵木瓜,地理師認為不吉祥必須砍除,她愛木瓜不砍除,後來長出木瓜結實纍纍,採一個買一個,款投進慈濟竹筒撲滿為善助人。[攝影者:張玉梅]

圖左 :布板戲教學與教具介紹,邊說故事時,圖片還可以移動,有趣極了。[攝影者:張玉梅]
圖右 :今日屏東教育功能教育團隊研習活動,主要介紹布板戲教學與教具研習,圖中為學員上課的情景。[攝影者:張玉梅]

圖左 :課程進行之前,任教仁愛國小的林文雄老師指導示範氣功,既健身又能舒展筋骨。[攝影者:張玉梅]
圖右 :布板戲教學與教具研習,由何淑蘭老師(左)承擔布板戲「機智的老人」示範教學,令人大開眼界。[攝影者:張玉梅]

圖左 :來自恆春國中的吳秋君老師,認為布板教學讓靜思語故事生動有趣值得推廣,可惜恆春路途遙遠參加研習殊屬不易,若能在恆春舉辦研習使更多教育工作者或慈濟志工認識了解布板教學,將對學生品格教育貢獻更大。[攝影者:張玉梅]
圖右 :研習活動首先由戴鈴蕙師姊演示教學與報告編寫菩提種子教案的進度。[攝影者: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