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從「淨零」出發 用行動來守護地球

從「淨零」出發 用行動來守護地球

E-mail 列印
家樂福文化藝術季活動於5月10日至12日熱情開展,縣民公園內更有慈濟的行動環保教育車駐場,此次活動旨在宣導「淨零」理念,呼籲大家從日常生活做起,實踐綠色生活方式,共同為減碳淨零與搶救地球盡一分力量;這 次活動也是一個難得的跨界合作,不僅帶來豐富多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激發大家對環境的關注和實際行動,讓我們一起以行動來守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

氣候危機日益嚴峻,地球暖化已到臨界點,需要大家共同行動才能減緩趨勢。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設有多個關卡,包括人力發電、綠色旅行、認識KOKO、水立方、樂樂牛、碳真多早餐車、碳捕快、環保五寶、認識碳足跡、拯救海龜等,慈濟志工主動出擊,從第一天(5/10)即以熱情邀請民眾引導前來參與者做闖關體驗的方式,親身感受環保知識,並實踐於生活中。雖然活動現場人潮眾多,加上車內空間有限,但志工仍感恩民眾的耐心排隊等待,希望透過這次活動,向更多人傳遞環保理念,號召更多人加入淨零行列,為地球出一分力量。

◎KOKO的呼籲發人省思 讓省水、減碳淨零成日常

闖關中的KOKO呼籲特別令人震撼,讓會眾與慈濟志工一同學習手語,模仿KOKO比出「人類愚笨」的手勢。KOKO學習了一千個人類手語,使得牠能夠與人類進行溝通和表達,這實在是令人驚嘆。在志工的解說下,蔡雨彤與陳宣晴才明白KOKO的驚人能力。

呂馥吟深受KOKO這一個關的啟發,她指出KOKO用手語表達人類的愚蠢,因為人類總是為了開發土地而焚燒樹木,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動物懂得珍惜地球,人類更應當效法,展開淨零行動來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這樣的呼籲使人深深省思,我們應當更加珍惜和保護我們共同居住的地球。

在生活中實踐節約用水的習慣,是為地球有限水資源盡心力的具體行動。屏東教育大學四年級的謝同學和林同學受邀到縣民公園參加環保行動車闖關活動,讓謝同學尤其受到水立方這個關卡的觸動,意識到水資源的消耗速度比想像中快。

一位小弟弟隨著父母安靜聆聽著志工李桂枝的解說:「若將一千支寶特瓶堆疊成水立方,地球上的水若裝入寶特瓶,其中九百七十五支為海水,僅有二十五支為淡水。若扣除南北極的十七支及地底的七支,人類實際可使用的水只有一支。」志工解說完向小弟弟提問,該如何節約用水?小朋友不加思索的回答說:「在洗手時,可以將水龍頭開小一點。」環保教育活動真的即時又立竿見影。

透過遊戲方式選擇最減碳的旅遊方式,吸引了參與者對闖關活動的興趣;同時透過與「碳排大魔王」互動,成為一位勤勞的碳捕快,了解到要達到淨零排放,必須認識到生活中各種碳排放來源,並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碳捕捉的行動中。林同學在碳捕快這個關卡中透過互動,深刻體會到步行或共乘交通工具是減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徑,平日應盡量減少單獨開車的頻率。

◎領悟節能減碳、實踐綠色生活的重要性

沈先生住在復興南路,在下班後帶著兩位小寶貝到公園散步,偶遇了環保行動闖關活動。他帶著孩子一關接一關地體驗,而在「綠色旅行」這個關卡中,他們玩得非常開心。因為這個關卡裡有許多按鈕和綠色揹包,情境較能引起關注,透過遊戲建立正確的淨零教育觀念,讓旅遊也能實踐綠色生活。

在「人力發電機」這個關卡中,除了增加綠能知識外,還能讓所有人動起來,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參與闖關。發電並不容易,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來節約能源。家人們一起齊心協力踩人力發電機,體驗發電的辛勞,並學習如何節約能源。

潘家的兩位姊弟在志工莊淑惠的指導下,用力踩腳踏車發電,爸爸則在一旁幫忙和鼓勵,最後兩人一同感受到這是一項艱辛的挑戰。志工莊淑惠提醒他們:「為了產生一度電,需要用心踩踏,所以別忘了隨手關燈、關電扇喔!」兩位混血兒姊弟羞澀地點點頭,潘爸表示他們是平埔族。而參與者蘇翊翔在體驗人力發電後,感受到這是一項辛苦的任勞工作,因此節省用電變得更加重要,這樣的活動從中積極性的鼓勵大家來重視節能。

◎減緩暖化人人有責

甲烷對於造成地球暖化的影響遠高於二氧化碳,其暖化效應是二氧化碳的八十倍以上。選擇蔬食不僅能夠減少碳排放,同時也有益健康。在環保闖關中將食物球投進樂樂牛的口中,代表我們從這個關卡中了解了甲烷對環境的威力。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衣著、居住、出行和娛樂都會產生碳排放,我們的碳足跡隨之增加。透過參與環保活動,可以學習如何減少碳排放,只要有心,減碳並不難。其中,減少碳排放的妙方之一就是從飲食開始,選擇當地的食材,不僅環保減碳,同時也支援當地農業。同時,二氧化碳對地球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讓後代子孫能擁有良好的環境,我們應該努力減少碳排放。開始從低碳飲食著手,同時避免浪費食物,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五寶不可或缺,包括使用環保的杯子、碗、筷子、手帕以及購物袋,這些簡單的日常環保行動能夠助力淨零綠色生活。尤其從小就要培養環保意識,落實教育下一代重視環境保護。

會眾非常用心和耐心地參與各站的講解和排隊等候闖關,展現了他們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和對學習環保知識的熱忱。參與的會眾分享說,他們很重視環保議題,並對學習新的環保知識感興趣。楊先生和他的朋友一同從高雄帶著小孩參加環保行動闖關。朋友已經參加過一次了,今天又一同來參與。

楊先生分享說,「在家裡他們一定做好資源回收,並每週有一天選擇食用素食。由於他們有兩個小孩,老大喜歡吃菜,而老二喜歡吃肉,因此飲食方面需要進行引導。他認為淨零教育非常正面,從小的教育開始,才能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這種正面的環保教育對他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林品雯和女兒顏子恩在參加闖關活動時展現了耐心和毅力,由此可見,透過慈濟的環保九關不僅是一個挑戰,更重要的是他們透過了耐心的考驗。他們的付出和堅持是值得肯定的,對於環保意識的培養和對環境的關懷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人們對環境議題的重視和努力,對於促進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環境永續發展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希望能激勵更多人關心環境、努力學習環保知識,並透過自己的行動來保護地球的美好,三天來參與的會眾共有一千兩百人完成闖關完成。

最後一天(5/12)的活動,周春米縣長第二度前來關心,志工以「小米縣長最讚!家樂福很讚!慈濟最棒!」祝福縣民公園活動圓滿,淨零宣導教育在屏東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圖左 :慈濟展區於攤位區後面,志工就定點排定人力主動出擊,才能一群群的將會眾帶來行動環保教育車區體驗,用行動翻轉地球環境的惡化。[攝影者:蔡藜旭]
圖右 :環保教育行動車前,體驗民眾大排長龍,人潮多加上行動車空間有限,感恩會眾耐心排隊等待互動體驗。[攝影者:蔡藜旭]

圖左 :KOKO的呼籲最是震撼,會眾跟著慈濟志工一起學習跟著KOKO比出「人類愚笨」的手語。[攝影者:蔡藜旭]
圖右 :透過動態教育,讓小朋友感受一筷省水的方式來洗手,省水的效果是明顯看得見的。[攝影者:陳麗英]

圖左 :淨零從小教育值善,住在復興南路的沈先生在下班後,帶二位小寶貝到公園逛逛,遇環保行動闖關,帶小孩持單一關ㄧ關過,在「綠色旅行」這一關玩得很開心,因為有很多按鈕與綠揹包,遇到情境題ㄧ下紅,ㄧ下綠吸引大家建立正確的淨零教育,旅遊也能落實綠生活。[攝影者:陳麗英]
圖右 :屏東教育大學四年謝同學跟林同學相邀來縣民公園玩環保行動車闖關,林同學在碳捕快這ㄧ關的互動中,深刻體會到要多走路或共乘,盡量少開車才能減少碳排放。[攝影者:曾彥儒]

圖左 :學習生活上帶五寶,生活中最基本是五寶,小朋友跟上志工的口訣就闖關成功,大人、小孩開心,生活中過關了。[攝影者:陳麗英]
圖右 :小弟隨著父母安靜聆聽著志工李桂枝的解說,「若將一千支寶特瓶堆疊成水立方,最後人類實際可使用的水只有一支。」當志工問小弟弟,該如何節約用水?小朋友回答說,「在洗手時,可以將水龍頭開小一點。」環保教育活動即時又立竿見影。[攝影者:郭素霞]
圖左 :家人們一起齊心協力踩人力發電機,體驗發電的辛勞,並學習如何節約能源。兩位姊弟在志工莊淑惠的指導下,用力踩腳踏車發電,爸爸則在一旁幫忙和鼓勵,最後兩人一同感受到這是一項艱辛的挑戰。[攝影者:郭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