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啟智教養院長期義診解病苦 全面健康照護更完善

啟智教養院長期義診解病苦 全面健康照護更完善

E-mail 列印
今天(5/26)是慈濟人醫會來教養院義診的日子,希望能為教養院帶來更完善的醫療服務。屏東人醫會合心幹事郭慧芬提到,最初只有牙科義診,後來增加了腹部超音波、耳鼻喉科等專案,這次更引進營養師為院生的營養進 行評估,今天參與義診的有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慈青、志工等共有六十八人參與。

教養院收容的多數是重度智能身心障礙者或孤兒,他們長期的住在教養院裡,渴望家人的愛與溫暖。慈濟定期關懷這裡的歷史可追溯於2006年,慈濟志工邱炳輝引入慈濟團隊在此帶動團康活動,進而與慈濟人醫會合作開始提供義診服務。教養院也因長年有慈濟志工的關懷與醫護人員視病如親的義診,院生能定期接受專業的醫護治療和照顧,讓身心皆更加的健康。

◎為院生義診不容易 相互合作相輔相成

來到教養院,裡面掛滿了鼓勵的標語,如「能自行做垃圾分類」、「能站立三十分鐘」、「能自行用餐」等,教養院以愛用心的教育與陪伴,讓人感到敬佩。義診活動開始,院生早已坐好等待看診,如有同學未到,院生會自發性協助叫同學來看診。陳穩仁院長對慈濟長年的提供義診服務表示很感謝。

今天的義診,洗牙和潔牙是重點。志工一早就開始忙碌,五張牙床要組裝床架以及消毒器材,因為合作的默契與效率十足,不到一會兒就完成了準備工作。

朱靜心、吳慶源、楊銘錄、陳慶輝等五位牙醫師和多位牙助、護理師也很早到教養院,依時間來為院生進行洗牙和潔牙,他們依序躺上牙床接受檢查。有十來位院生在坐上牙床後,不肯躺下,還有些院生躺下後,身體就發抖還尖叫,有院生則不願意張開嘴巴,甚至需要愛的抱抱才能進行診療……儘管有一些挑戰,更需要教養院來配合協助,所以在教保員、牙助和護理師們的配合下,院生一一完成看診,雖不容易但忙得很開心。

像有一位院生從小就經歷不愉快的就診經驗,所以每次看牙他都很恐懼。每當這位院生出現時,就需要多人一起協助,陪伴他完成了洗牙和看診,這樣才不會有牙齒不舒服的問題。

在這次義診活動中,志工們也以無私的精神協助當後盾,為院生提供了牙齒診療時的膚慰與安撫,他們更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耐心和關懷,不辭勞苦地幫忙每一位院生,這樣的付出讓義診團隊覺得很感恩,更加感受到義診的價值和意義。

◎解除病苦心歡喜 健康照護更全面

耳鼻喉科醫師的黃正輝醫師在這次義診中,使用精密的儀器來為院生細心的檢查耳朵。有院生的耳朵讓黃醫師清潔後,就很開心地喊出了:「沉浮多年,家樂福,很幸福。」事後還不停地向黃醫師表達感謝,讓在場的志工都會心一笑。志工祝福院生能恢復清晰的聽覺,也為他感到開心。義診能為病苦的院生解除生病的煩惱,讓黃醫師心歡喜,也體悟到上人常說的「苦既拔已」的心情。

另外,蔡奇璋醫師是曾在國軍醫院服務過的專業醫生。他這次活動要為院生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從檢查中發現大部分院生都有脂肪肝的問題,這時蔡醫師要與營養師共同合作,幫助院方調配更好的營養,還有發現院生有存在膽結石等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追蹤和處理,會提供給教養院。義診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為院生做更全面、更好的健康照護。

蔡醫師曾多次參加義診活動,他表示義診活動很有意義,平時沒有太多閒暇時間,但在假日能參與義診,比起在家上網、看電視或玩手機更有價值。他發願只要有因緣就會繼續參加義診活動。

◎用專業無私付出 持續傳遞愛與善

朱靜心醫師以前是慈青,曾服務於陽明醫院,並參與過到宅服務,照顧需要特殊照顧的老人。這次的義診來為特殊院生診療,因為口腔狀況比較複雜,要張開嘴才能進行檢查和治療,需要花費很多心力。面對有些院生的配合度不高情緒就上來,或是有些院生因為會害怕而情緒失控時,她感恩醫護還有院方的幫助,讓這些狀況都能處理得很好。

朱靜心:「過程雖然會有挑戰,但不會害怕,因為有很多人會在旁協助,讓我可以很放心來做治療。」從她自在的言談間,可以深刻感受到朱醫師不為難所折服,將醫療工作視為責任和使命的心念。她還分享說:「參與義診不僅能幫助人,還能提升自身的醫療技術及人文關懷,而且還能和這麼多專業的同仁一起合作,互相學習。」所以她很開心來參與義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時間參與這樣的活動,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和成長。

趙淑娟、趙靜敏、陳怡岑和鄭淑敏等四位牙助都參與過義診活動,很感恩有這樣的因緣。鄭淑敏很感恩有這樣的因緣,她也曾到台東義診,這次來屏東啟智教養院為特殊孩子來義診服務。在台東義診時,趙淑娟遇到了無法動彈的病人,需要很專注觀察血氧濃度並協助牙醫進行治療。一位病人的血氧濃度低於90,因此無法接受治療。這案例也觸動了她,從這樣經驗讓她更加珍惜生命的重要性,並時刻提醒自己要把握因緣,能幫助人是最有福的。

在屏東啟智教養院的義診中,要協助醫師固定病人的頭部、消毒儀器、協助病人起床等一系列牙助工作,趙淑娟學到很多有關洗牙的知識,也注意到一些病人因情緒不穩定而需要更多的安撫,被醫生和志工們的耐心所感動,她更想繼續參與培訓,還有義診的牙助團隊。

趙靜敏也是一位出色的牙醫助理,參與了多次義診活動,每一次都學到不同的經驗。她說:「能無私付出用專業來為院生做更好的服務,有因緣也願意分享這些經驗點滴,並鼓勵更多人來參與義診,從中學到幫助人的快樂。」

慈濟人醫會長期為啟智院的孩子義診,解除他們的病苦,讓這些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溫暖。義診團隊也體悟到,要珍惜健康和平安時,繼續關懷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愛與善的力量在世間各角落。

圖左 :人醫會及志工在義診活動前,大家雙手合十,一起祈禱,祈願今天的義診活動能圓滿順利。[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牙醫師及護理師穿好防護衣,要準備為院生的牙齒看診,也順便要幫這些患有身心障礙的院生們治療牙齒與做潔牙、洗牙的服務。[攝影者:郭雪珍]

圖左 :5月26日一早,志工就來到啟智教養院開始忙碌,五張牙床要組裝床架及消毒器材,因為合作的默契與效率十足,不到一會兒就完成了準備工作。[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朱靜心醫師(右二)以前是慈青,曾服務於陽明醫院,這次來為特殊院生義診,面對院生有情緒、會害怕而情緒失控或配合度不高等複雜狀況,她不僅不擔心與害怕,反而感恩醫護還有院方的幫助,讓這些狀況都能處理得很好。[攝影者:郭雪珍]

圖左 :趙淑娟(右一)在屏東啟智教養院的義診中,要協助醫師固定病人的頭部、消毒儀器、協助病人起床等一系列牙助工作中,她學到很多有關洗牙的知識,也注意到一些病人因情緒不穩定而需要更多的安撫。她被醫生和志工們的耐心所感動,更想繼續參與培訓,還有義診的牙助團隊。[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鄭淑敏(右一)參與義診活動,很感恩有這樣的因緣,也曾到台東義診,這次來屏東啟智教養院為特殊孩子來義診服務。[攝影者:郭雪珍]

圖左 :教養院義診挑戰多,有十來位院生在坐上牙床後,不肯躺下,還有些院生躺下後,身體就發抖還尖叫,有院生則不願意張開嘴巴,甚至需要愛的抱抱才能進行診療。多年來院方與義診團隊間彼此合作互補、相輔相成,加上慈濟志工在旁協助,總能圓滿每一次的挑戰。[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蔡奇璋醫師多次參加義診活動,他表示義診活動很有意義,平時沒有太多閒暇時間,但在假日能參與義診,比起在家上網、看電視或玩手機更有價值。他發願只要有因緣就會繼續參加義診活動。[攝影者:郭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