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訪視培力工作坊 菩薩道上勤精進

訪視培力工作坊 菩薩道上勤精進

E-mail 列印
2020年8月23日、8月29日及9月5日三天,在新竹靜思堂共舉辦十八小時的「訪視志工培力工作坊」。三天的課程主軸分別是「自我認知與長處管理」、「時間管理與壓力管理」及「人際關係與溝通,建立團隊工作默 契」。課程的最後,再讓學員試著運用學到的資訊,對應在實際個案上,學習如何解決才能兼顧人際關係與工作成效,總共有三十七位學員一起來參與進修。

慈發處的社工郭怡君說:「去年的工作坊,我們請到另一位老師來講同理心,反應不錯,今年又安排這三天,邀請奈普敦學習顧問公司創辦人高明智老師,以『內在自我成長』為主軸,希望提升志工邀約和帶動團隊的能力。」

◎人生之鑰 自我智慧

高明智老師專研人文探索教育,擅長以遊戲及體驗的方式,讓學員從自我觀照到與人互動,進而任務圓滿。人生難免遇到障礙,要跨過去或撞牆呢?高明智老師強調:「人生之鑰,就是自我智慧。」

首先,學員們藉由選出歡喜的玻璃珠來自我介紹,了解自己的特質,啟發學習的期望。例如深紫色玻璃珠是能欣賞自己的能量、藍天色的能感受心寬念純、帶點黃色的有陽光的性格、清晰透明的代表單純無欲等。

接著,高老師要大家回答四十八個簡單的問題,找出自己的人際風格與行為傾向,是屬於分析型?平易型?駕馭型?或是表現型呢?再來,十分鐘內完成七十個問題作答,發掘自己的才能特質,是適合訪視、醫院志工、香積、福田或是人事工作呢?

高老師說:「了解自己與他人,就會欣賞不同類型的對方,特別是能善(正向)解(了解)他人。」

屬於平易型的學員鄧麗玲分析自己,有責任感也隨和,但缺點就是不懂得拒絕,所以學習求教於他人,多傾聽讓自己更圓融,自己先喜歡自己,他人也就會喜歡自己了。

剛受證的學員李芳玉,在培訓期間就開始參與訪視,記錄個案資料的過程中,往往過於投入,以至於讓自己心情低落,做完問答的她說:「這個課程,讓我更了解自己的特性,還有與個案互動時應有的正確態度。」

◎時間管理 事半功倍

「時間管理」這個單元,包括三個層面。第一是掌握重點;高老師提出「八十二十原理」,就是人生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真正重要的事,但會產生百分之八十的影響力。第二是事有輕重緩急,把事情依重要和緊急程度分為四類,然後高老師說:「每日早晨按照優先順序,列出最重要六件事情,並依序完成。」第三是完成事情有七個要件,分別是準備工作、制定計劃、技能增進、危機預防、必要休息、人際關係建立,以及讓工作有合理的完成期限。

不要小看其中「必要休息」這一項喔,高老師引用莊子的話:「嗜欲深者天機淺!」,意思是沉溺於嗜欲之中的人,天賦的靈性就有限,也就是容易受到外界的「人我是非」,或內在的「無明煩惱」干擾的人,遇事容易慌張沒有效率,所以規劃前要適當休息,把心調到「寂靜」狀態,才能不急不徐、事半功倍。

周美伶是新湖區的訪視主責志工,之前曾上過高老師的其他課程,受益良多,所以能來上這三天課,就覺得機會難得,她說:「交談的重點是『傾聽』,傾聽訪視個案的內心世界,才能對他們有實質的幫助。還有『時間管理』,對我也很有幫助,因為我本身有在上班,又是慈籃和慈少班的隊輔,事情很多,更要先定下心來,提早做規劃,才可以急事慢做。」

◎工作接龍 專注與信任

「工作接龍」共有十個代表物資的球,志工團隊要以接力的方式把球傳遞到指定的位置,不能中途掉下來,靠的就是專注心、歡喜心、精進心和完全的信任心。

高齡八十一歲的羅瑞貞,她說整天上課本來是會覺得有壓力的,但上高老師的課就像回到學生時代。課程中,不論是團體活動或是分享,老菩薩認真的態度不輸其他學員,就如她長期擔任訪視志工,從不因年事已高或其他困難而退轉!

◎修正自己 方能同好

「聽話畫圖」這單元是兩人一組,一人將圖卡上的一組幾何圖形「說」給另一人聽,讓對方畫出來。蘇碧華形容過程:「師姊說先畫一條直線,再在線的左上方畫一個長方形,我就回問她有多長多寛?然後她又說,在長方形的右上角延伸一條線,跟下面的直線形成一個三角形,我再問她三角形底部的長度多少?說的人要描述清楚,聽的人不懂的要回問,達成默契,才能完成圖象。」

上了三天的課,蘇碧華說話的語調明顯變柔合許多,她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因為是主管,比較注重目標管理,實事求是,但是:「我太心急,明明是對的,就會變得理直氣壯,別人跟不上,就會覺得『你在指責我嗎?』」上了課,了解自己是屬於分析型的人,與人溝通時難免缺乏耐性和温度:「老師今天講到『柔合善順』,我就開始修正自己,專注、傾聽、理解,才能同好!」

◎溝通練習 傾聽與同理

名為「Mirror」(鏡子)的單元是一種「溝通」練習,每一組三個人,「說者」要試試看用一兩句話清楚描述一件事情的主軸,「聽者」要完整重覆一遍,「觀察者」則是負責評論補強。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別人尊重的期待,所以「傾聽」與「同理心」是練習的重點。

「覆誦得很完整的請舉手?」高老師徵求分享者。東區的陳韋臻說:「我本來對傾聽是有障礙的,越是在意的事我反而會越緊張,後來我試著放輕鬆,在腦中把對方說的內容圖像化,然後跟著她的內容想像,就容易記起來了。」

「這就是我要的答案,這個遊戲不是要你硬記,而是融入,跟著說者去旅行,這是一種『專注』、『同理』、『接受』,進而『完整』的修練!」高老師這樣評論。

◎菩薩渡眾為遊 人間是道場

課程的最後是個案討論,都是訪視志工很可能遇到的難題,讓各組學員動動腦,分享看法和解決方式。例如:「與互愛訪事幹事溝通不良的愛珠」的個案中,愛珠能力夠也願意承擔,但缺點是不太與訪事幹事阿娟商量,口氣也不好。學員列了一串建議,像是愛珠決定事情前要先想一下;阿娟要更常主動關懷,了解愛珠的心情等。學員大半都是投入訪視多年的志工,所以分享頗為踴躍。

高老師引用上人的話:「菩薩以渡眾為遊戲,人間就是道場!」這些課程,高老師在設計時都聚焦在「內在自我成長」與「外在能力提升」,好讓學員能在「平和的心境」和「輕鬆的遊戲」中,帶著滿滿的收穫與信心,在人間的道場上繼續精進不懈。

註:「佛菩薩遊於神通度化眾生以自娛樂,曰遊戲。」節錄自《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第733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圖左 :八十一歲的羅瑞貞覺得上高老師的課像又回到學生時代。[攝影者:李淑貞]
圖右 :傾聽有障礙的東區陳韋臻,試著放輕鬆,在腦中把對方說的內容圖像化,跟著想像,就容易記起來了。[攝影者:李淑貞]

圖左 :「聽話畫圖」的單元,周美伶(左)體會交談的重點是傾聽,而蘇碧華(右)受益良多的是老師講的「柔合善順」。[攝影者:李淑貞]
圖右 :不同顏色的玻璃珠代表不同的特質,鍾明勳師兄選擇透明的玻璃珠,清晰透徹,代表「單純無欲」。[攝影者:邱鏸斳]

圖左 :屬於平易型的鄧麗玲(左)分析自己,有責任感也隨和,但缺點就是不懂得拒絕,所以,先學習喜歡自己,再懂得傾聽別人,處事就會更圓融了。[攝影者:邱鏸斳]
圖右 :剛受證的李芳玉(左一)在這個課程讓她更了解自己的特性,還有與個案互動時應有的正確態度。[攝影者:楊德芳]

圖左 :個性隨和的黃梅娟上完「自我認知與長處管理」,才知道只是一味的努力是不夠的,還要了解自己和別人的特質,才更容易配合,並把事情圓滿解決。[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高老師正向學員解說「TOP 6」,這是「時間管理」中很重要的概念之一:「每日早晨按照優先順序,列出最重要六件事情,並依序完成。」[攝影者:張淑慧]
圖左 :在「龍的傳人」活動中帶頭的郭怡君(右二灰衣蒙眼),是慈發處的社工,既是今天的學員,也要留心活動的進行,正好可以把課程內容學以致用。[攝影者:王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