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靜思語布善種 教師情話初心

靜思語布善種 教師情話初心

E-mail 列印
2020年8月29日新竹靜思堂的一樓感恩堂進行醫療志工基礎研習(二),二樓大愛廳則是訪視培力工作坊,花道教室則是教師聯誼茶會,而人文真善美分別出班紀錄個別的活動,慈善、醫療、教育和人文齊聚,很熱鬧。

◎莫忘初心 教育願

2014年至今時隔六年舉辦教師聯誼茶會,新竹區教聯會合心窗口白慧真老師說因緣:「七月參加合心共識營,會中師父特別對教聯老師殷殷的期待,連上人都多次提到,好久沒有看到穿著教聯制服的老師了。所以想透過舉辦這次的教師聯誼茶會,找回老夥伴並接引新老師,在開學前給予老師們加油與打氣,讓大家能帶著滿滿的能量回到職場。」

播放美國懸疑職業廣告「你準備好要接下,超困難工作了嗎?」鼓舞即將開學迎接新學期工作的老師們。教書近三十年,去年退休的慧真老師問大家:「離開學校,即將進入職場,我們進入校園裡面,面對一群學生,請問您有什麼樣的期待?您有什麼樣的教育願?簡單地說,您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老師?然後怎麼樣的帶著您教過的孩子,走向什麼樣的方向?讓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想,當初成為一位老師的初發心。老師還記得當初成為一位老師的初發心嗎?」

上人說:「教育是好好地給予與對待」,莫忘初衷、恆持初衷,用愛堅持、永不放棄,當一個為孩子的學習引光的老師。

◎教學因緣 感恩心

教職退休前在國中任教國文的許玉鳳老師,在升學導向的教學,競爭激烈的年代,升學率不理想的打擊,省思「教育在追什麼,追成績呢?還是要找到一個理想來實踐呢?在學校要教學生什麼?只是教他們課本上的知識,考試會考的東西?還是要教一些課本以外的東西?」疑問督促她要去找答案。

去那裡找答案呢?新竹縣國文科教學輔導團到豐原教師研習中心,全省國文科教學交流會中,有位老師分享慈濟教師聯誼會。玉鳳聽了那位老師分享,慈濟證嚴法師教的一些生活實用方法,和生命的體認的靜思語教學。玉鳳老師直覺認為,「這就是我要的」。

回到新竹的玉鳳老師,鍥而不捨地找到了慈濟,一九九四年接觸了慈濟教聯會,參加了在慈濟護專的人文精神研討會。會中吳秀英老師的靜思語教學分享,刺激了玉鳳老師在教學找方法。在一次的上課中,學生的答案讓她自省:「雖然找到了方法,但是沒有用對方法。」於是,把原本找學生抄靜思語的工作,換成自己寫板書,並且下功夫調心,用心領悟證嚴法師的智慧法語,吸收消化。深入靜思語教學,體悟到教育學生不只是教知識,也要教他生活、做人做事,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改變自己,首要學會說感恩。對身邊的人說感恩,練了很久的玉鳳老師說,第一個感受到她改變的人是婆婆,婆婆感受到媳婦的改變,主動幫忙募款。

透過影片,慈濟基金會編纂處洪靜原主任分享,上人對「大哉教育」開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2019)這一波疫情,是一個全球受教育的機會---『大哉教育』。要讓疫情平息,齋戒是唯一的靈方妙藥。不要輕忽這一波新型冠狀病毒,我們要縮小自己,真正的要謙卑以對;抬頭向天求懺悔,低頭向地道感恩。」

◎教學相長 柔軟心

任職於山湖分校,擔任教務主任的何欣妮分享剛教書不久,總想尋求更好的方式去對待學生,透過玉鳳老師介紹,第一次接觸靜思語教學活動,參加後的感動深刻,能量滿滿,整個人好像會發光的感覺。欣妮老師分享有一年,做靜思語教學影響到受邀的老師們,大家共襄盛舉一個活動,有共同完成一個共同活動的幸福感。後來因為調校、人事變動,沒有帶班致教學活動暫時停止,但是精神卻一直融入教學活動。

欣妮老師說:「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是因為接觸了靜思語教學,而變得比較不嚴苛,以前學到的東西叫知道,因為它一直存在我的念想當中,其實它是不斷地在腦袋裡被複習的,隨著年紀增長更深刻體會到,當初只是知道的東西現是在心中,學會體會杯子是圓的,不要看缺口。」她笑著說:「以前嚴又急,感覺現在比較柔弱。但是,一直在念想之中的時候,才有機會被改變。」

服務於竹東國小的葉秀幸說:「我為什麼會走上老師這條路?因為許玉鳳就是我的老師。因為老師是一位教學非常認真的老師,在她身上學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現在自己當老師了,玉鳳老師還是我的人生導師。很感謝老師!」每天都會陪小朋友寫一句靜思語,跟小朋友講這句話的含意,在教導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是受益良多,自己也會不斷地去反省。藉由靜思語的教學,跟著孩子一起成長,隨著年齡增長,領悟也會不一樣。當班上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的時候,小朋友會自動去跟哭的孩子說:「常笑笑人緣好,愛哭哭惹人跑。」秀幸老師說:「家長回饋孩子今天回來說了一句靜思語很有道理,發現孩子潛移默化的鼓舞與鼓勵,是老師最大的安慰。」

◎志業老師 菩薩心

一九五八年師範畢業,十九歲即投入教育的劉玉貞老師,任教四十四年退休。教學三十年後,玉貞老師認識慈濟,教聯會剛好成立,和同事張綺薇老師一起參加教聯會成立大會。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的玉貞老師,感覺慈濟做事積極,一開始大家快速將椅子排好,會議完畢,一轉身椅子就被人家收走了。那時候沒有什麼靜思語教材可以用,大家幫忙收集故事找靜思語搭配做靜思語教學。以前不叫「靜思語教學」,叫「好話教學」,「好話」不但學生喜歡,家長也很喜歡。家庭訪問時,尚未入其家門,家長回饋說:「劉老師,你的好話教學好棒哦,我孩子變乖了。」玉貞老師說靜思語教學獲益良多,也分享同事。

上人說:「不是問題孩子,而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和老師還沒有找到方法。」教學上遇到困難,玉貞老師用心找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屋寬不如心寬」讓孩子不再計較住公寓,而沒有住豪宅。玉貞老師說:「上人說我們不是只有教孩子讀書,而是關愛學生不分貧富,不分智力高低的平等愛。」

詹碧娥老師任教於交通大學語文中心兼任英語講師,去年年底參加歲末祝福是她第一次到新竹靜思堂,當時深受影片畫面感動流淚。七年前媽媽癌症,經過媽媽友人介紹認識慈濟,媽媽也成為環保志工。聽欣妮老師分享靜思語教學的感動,讓她也想將靜思語放入自己的教學裡。教語文的碧娥老師分享:「希望學生在接受語言技巧的同時,也能融入生命教育。自己先學習之後,或許可以英文靜思語設計給學生好的影響,盡己所能讓社會正向充滿愛。」

◎退而不休 喜捨心

2018年受證教師的楊慧珠老師分享:「雖然退休了,可是都沒有離開教孩子和帶孩子這件事情。來慈濟更棒、更優質的老師太多了,偶而要回來浸泡一下。」

受慧珠老師邀請,參加教師茶會的輔導主任翁偉平說:「上人說在教育上,不應該只是教小孩子知識。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兒童教育很重要的是教小孩子如何安身立命,一生中如果在小學階段,他就能明白如何安身立命的道理,未來不論在知識的學習,或者各種技能的學習,我們都不會太耽心,因為有安身立命的指南針立在他前面。安身立命的過程當中,以前教的是四書五經,在四書五經裡面,有些東西對小學生來說其實是不困難的。可是,靜思語把比較困難的一些概念,透過一些轉化,變得比較平易近人的內容,然後可以教給小孩子。在一些淺白的文字和有趣的活動中,他能夠明白了他這一生安身立命的道理,有了這些道理,我們不會耽心他會走偏。」

偉平主任感恩慧珠老師,退休後回學校幫忙輔導弱勢孩子課程。她說:「幸運的人用他的童年治癒了他的一生;不幸的人卻要用他的一生,去療癒他的童年,我們國小老師都高度的參與了學生一生重要童年的部分,所以,我們大家共同來揮灑每一位學生的童年的生活。」

「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老師心,菩薩心,燈傳燈,心連心。大慈悲為室,讓心充滿愛;柔和忍辱衣,心心不打結;諸法空為座,凡事不執著;以己身為教,處此而說法。」茶會結束,二十三位老師唱著教聯會會歌,比著手語,期許能學習佛陀教化普度天下眾生的精神,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圖左 :楊慧珠老師(中間穿青天)分享雖然退休了,都沒有離開教孩子和帶孩子這件事情,如常地回學校輔導弱勢孩子課程。[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各組把握小組分享時間談慈濟因緣,談靜思語教學話從前,靜思語對我的影響與改變,點滴在心頭。[攝影者:彭慧美]

圖左 :劉玉貞老師(右一)分享早期的好話教學,親師生都受益良多,當教學上遇到困難,就用心找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任教國中的許玉鳳老師(前排右)覺得「好像要做些什麼事」,鍥而不捨地於一九九四年找到了慈濟,加入教聯會。因為深入靜思語教學,體悟到教育學生不只是教知識,也要教他生活、做人做事,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改變自己,學會對身邊的人說感恩。詹碧娥老師(左)希望學生在接受語言技巧的同時,也能融入生命教育。[攝影者:彭慧美]

圖左 :任職於山湖分校教務主任何欣妮(右一)說,接觸了靜思語教學,而變得比較不嚴苛,以前學到的東西叫知道,因為一直存在念想中,不斷地在腦袋裡被複習,才有機會被改變。[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由靜思語的教學,跟著孩子一起成長的葉秀幸老師(右),感恩她的人生導師許玉鳳老師。[攝影者:彭慧美]

圖左 :新竹區教聯會合心窗口白慧真老師分享「祈一個教育願」,期許當一個為孩子的學習引光的老師,莫忘初衷、恆持初衷,用愛堅持、永不放棄。[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翁偉平主任(左)分享:「靜思語把比較困難的一些概念,透過一些轉化,變得比較平易近人的內容,然後可以教給小孩子。在一些淺白的文字和有趣的活動中,孩子能夠明白了他這一生安身立命的道理,有了這些道理,我們不會耽心他會走偏。」[攝影者:彭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