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透過團體學習 老年人心快活

透過團體學習 老年人心快活

E-mail 列印
10月26日上午,新竹靜思堂舉辦九九重陽敬老活動,四十七位工作人員歡喜迎接三百位長者。活動有長照據點的團體表演,展現學習的成果,志玄新竹終身學習教育中心的課程,為長者帶來許多面對生命的智慧。透過團隊學 習,讓老年生活多采多姿。

◎守護子孫的本錢

「123併、223併,1234、1234,恰恰恰恰,轉一圈。」

活動開始之前,香山長照C據點即將上台表演的學員,三五成群的年長者,腳步隨著口令移動勤練著舞步。三十二年出生,年七十八歲的學員張正宗說:「那個小動作,這樣來,我在這個小動作的時候會不記得,這個小動作這樣去,轉彎這個小動作有時會忘記,所以我要練得更熟一些才可以。」不是劇烈的全身舞動,帶給他感覺骨頭變很靈活,腦筋記性有改善一些,不致退化。張正宗說明:「來這裡學習,我田裡就少做,但願我能保持身體健康,我來這裡練習,等於我的筋骨會比較靈活,我在種田是勞動,這算是一種娛樂,所以說,既然學了,就認真把它學起來。」張正宗很高興可以來據點學習,自認為跟著證嚴師父是有福氣的人,也感恩有機會表演。

「我把身體顧好,不用拖累到子孫。」張正宗認為,如果身體不好,請一個外勞一個月要花兩、三萬元。所以,身體健康就是守護子孫的本錢。

參加了香山長照C據點活動,感受團隊學習帶來的好處,也經常邀約社區長者一起來參加的吳葉美英說:「老人就要給他走出來,不然在家裡看電視,變成給電視看,最終變老人癡呆。我很感恩,感恩上人給我們有這個場地,還有秀如師姊辦這個活動。家裡自己一個人,在這裡整群人,不是交朋友嗎?這些大部份都是鄰居,早上會叫他們在公園運動、走路,如果沒有出來,我就會去問、去叫,去關心他們。」

王蔡桂就是美英邀約來的學員之一,八十二歲的王蔡桂說:「出來就足歡喜了,在家裡一個人,來這裡就歡喜,好過日啦,來就熟識很多朋友,都熟識了,看人家做什麼就做什麼。」

◎分享健康 散播善愛

七十歲的廖秀梅,長期以來擔任諮詢志工,至今還是慈濟大學的懿德媽媽,練習鋼琴不間斷,經常在活動時分享琴聲娛樂大眾。五十歲存在壽量銀行,今年二十歲的廖秀梅分享:「我也是老年了,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同樂一下,我就來彈奏兩首歌曲。」現場七、八十歲的年長者,專注聆聽熟悉的《何日君再來》,鋼琴彈奏旋律動人心弦。雙手在黑白鍵盤上滑動的秀梅,全神灌注彈奏《想思豆》,琴聲流露慈濟人與 上人師徒情。

將「元極舞」融入慈濟人文展現太極之美,並帶領竹東長照C據點學員,來表演「武太極」的林玉華說:「一般我們這個年紀,在家裡都是做一些動作,都是差不多的動作,煮飯啦、洗衣服啦,這種動作容易五十肩。如果我們可以出來動一動,又可以做更完整的動作,把我們整個筋骨可以拉開的時候,對健康比較有幫助。」團隊學習和透過別人的鼓勵,對年長者能持之以恆的助力,玉華說:「自己一個人做就是比較沒有興趣,團隊的力量比較有鼓勵,他已經有進步了,旁邊有師姊再鼓勵的話,他會更努力的做。」

◎加法的生活 坦然的人生

五年前,得到帕金森氏症的慈濟志工康正雄,來志玄新竹終身學習教育中心學二胡,回家勤於練習,家人們的鼓勵,學拉二胡刺激,讓病情有明顯的改善。今日上台表演二胡,分享自己開朗面對人生的心境。

八十四歲的康正雄說:「要走路,練琴啊,我有問過林欣榮院長,他說沒問題啊,拉拉琴,訓練你的手配合腦筋,年紀大了,刺激腦筋,所以要背譜,我眼睛也不大好,看譜大概十分鐘就亂掉了,所以就是要背,強背啊,背起來就這樣練習。」康正雄感恩太太每天督導他拉琴一小時做復健,為了讓病情不惡化,他甘之如飴地每天拉二胡,勤動手拉琴,腳打拍子,背譜來當作是做復健。他笑著說,有時候沒拉琴,太太就會叫趕快拉、趕快拉。有時候,他拉二胡,太太唱歌,唱得很開心,他也拉得很開心,自娛娛人大家心情都很好。

「最重要是心情愉快,沒有煩惱你就不會想東想西,該做什麼就做,碰到什麼就去解決嘛,解決不了就隨緣,心就會開闊一點。」康正雄分享加法生活,他說:「加法的生活就是每天早上起來,要感恩,我又多活一天,隨著因緣的關係,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事,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間,不知道,你的因緣到了你就走了,所以年紀大了,就大概隨時可以準備往生。所以,每一天起來看起來都很高興,就不會有又少了一天,又少了一天。每一天都多一天,每一天都多一天,加嘛,加減乘除的加,這樣就比較愉快。」

◎福德智慧齊修

天天做環保,來靜思堂社教班練二胡,勤練客家山歌,慈濟志工江能枝唱客家山歌分享大眾。中氣十足的江能枝說,一般人說老人有三好,顧家好、顧孫好、能遊玩好,能走就是福氣。他說:「進來慈濟最好!」在慈濟,上了年紀的老菩薩一大堆,做得很精進,尤其在環保,七十多、八十多、九十多,甚至做到一百多還在做。2005年以自家地成立環保站的江能枝,做了十五年的環保工作,年事高在環保站改做拆解工作,拆解看似簡單,卻是大學問。他說:「你要先分辨出這是什麼,要怎樣去拆,拆了之後,還要分辨出這是什麼質料,你的智慧增加的時候,你就會拆解得很好。」

感恩有健康身體的陶惠姬,在慈濟找到人生目標。陶惠姬分享從環保志工做分類,到大愛媽媽入校園說靜思語故事,以及醫療志工的生命課題學習,慈濟大家庭充滿正能量的知識,讓她汲法不斷,日日法喜,時時感恩。

「這一生來到人間是要來賺取金錢,或是積累福慧資糧呢?金錢可以存在銀行,那福慧資糧存在那裡呢?」顏吉滄分享,上人要我們福慧雙修,把五十歲存入壽量銀行。如何積累福慧資糧呢?顏吉滄告訴大家,造福自得,做環保是修福,讀書會、薰法香是修慧。「福」從苦中得,「智慧」則是從人與事中磨練出來的,從見苦知福的過程,體會蘊含其中的真理妙法。不要認為付出很多,做很多好事就儲存很多福,福是有可能被你花完。我們絕對不要隨便亂發脾氣,瞋念起就火燒功德林,福就馬上花完了。顏吉滄提醒大家,每天靠自我的修行累積資糧,在慈濟做了很多的福報是滿業,引業是你的習氣,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生,這叫引業。最後這一念是引導我們到哪裡去,這一念不能錯,最後這一念是很重要,一定要存正念。所以,臨終那一念,一定要起正念。以清淨心布施,切莫有所求的心付出,不執著,要三輪體空。

證嚴法師慈示:「人生本來就是會老,這是自然法則。」「面對著大自然,自己要拼,拼出我們生命的價值。」證嚴法師常常說:「要不斷好事要傳,福要積,就像在提井水,我們的水井不會減少掉,但是我們能幫助很多人需要水,我們若能夠見苦知自己的福,我們才有辦法去造福。」

上台表演與分享的團隊和長者,都是在每天努力透過學習,尤其是團隊學習,讓生命不孤單,也讓老年生活多采多姿。

圖左 :帶領竹東長照C據點學員表演「武太極」的林玉華(第一排前)說:「自己一個人做就是比較沒有興趣,團隊的力量比較有鼓勵,他已經有進步了,旁邊有師姊再鼓勵的話,他會更努力的做。」[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守護健康、守護愛,年輕的志工為每一位來到會場的年長者量血壓。[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在慈濟找到人生目標的陶惠姬,分享從環保志工做分類,到大愛媽媽入校園說靜思語故事,以及醫療志工的生命課題學習,慈濟大家庭充滿正能量的知識,讓她汲法不斷,日日法喜,時時感恩。[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上臺表演前,很認真練習的張正宗(左一)說:「我把身體顧好,不用拖累到子孫,跟著證嚴師父是有福氣的人。」[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顏吉滄師兄(左站立者)分享:「福」從苦中得,「慧」從人與事中磨;從見苦知福的過程,體會蘊含其中的真理妙法。[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七十歲的廖秀梅,也是慈濟大學的懿德媽媽,現場彈奏《何日君再來》與《想思豆》,旋律動人心弦。[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五年前,得到帕金森氏症的慈濟志工康正雄,透過志玄新竹終身學習教育中心的二胡課程學習,讓病情有明顯的改善。今日上台表演二胡,分享自己開朗面對人生的心境。[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慈濟志工江能枝說:「老人有三好,顧家好、顧孫好、能遊玩好,但是,進來慈濟最好!」當天唱客家山歌分享大眾。[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康正雄(右)感恩太太柯美津(中),每天督導他拉琴一小時做復健,為了讓病情停滯,不致惡化太快,他甘之如飴地每天拉二胡,勤動手拉琴,腳打拍子,背譜來當作是做復健。[攝影者:黃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