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幸福 就在轉念之間

幸福 就在轉念之間

E-mail 列印
迎接新生命應該是充滿美好而喜悅的事,「母親」這兩個字,對女人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遙遠的名詞,但這角色對徐淨如來說卻面臨諸多考驗。

「你自己是護理師,怎麼會把孩子生成這樣子呢?」長輩的話句句刺痛著心。「我 只是凡人,雖然有醫護專業核心能力,但也有我沒辦法掌控的事情呀!」淨如啞口無言,想說的話只能默默吞下肚,痛苦與無奈豈能以淺言片語而釋解。

默然如小草吸取善法而滋潤心田,「轉念」而改寫人生劇本,享受幸福生活。

◎當小草巧遇佛法

岩縫的小草不畏風霜雪雨而更加堅韌。成長過程中,徐淨如對護理工作產生濃厚興趣,長庚護專畢業後即加入醫療體系。當時,在華人文化與社會中,對於醫護職業充滿刻版印象,而淨如面對這份職業時,心中也不免自我懷疑。「幫病患處理排泄物的手很髒嗎?」「對往生者行遺體護理後,身體真的會卡陰嗎?」面對病患生死,對自己的能力也產生懷疑與挫折。

某天,在腫瘤科大夜班下崗後,宿舍裡,大愛臺正播放證嚴上人講述《藥師經》,雖然不太懂經文意思,但心裡卻莫名被觸動,淨如覺得不應看輕自己,那份感動無形中讓浮動不安的心逐漸回歸沉靜,看不見的力量,支持著她不斷向前邁進。

◎當擔憂化為祝福

生命的隱憂與無常,讓生活陷入無底深淵。婚後不久,舉家搬遷至新竹,無論是環境或生理變化,對淨如來說皆是全然陌生。第一胎女兒出生時,因先天心臟疾病住進了加護病房,二週後,竟發現女兒斜頸而開始進行復健。

分娩後的產後創傷尚未復原,初嚐初為人母的喜悅竟如此短暫,有誰關心她的孤單而無助,除了先生之外,心中的苦無法宣洩。

某一天,淨如的心千頭萬緒,壓得她快喘不過氣,不知走了多遠的路,心中的陰霾依舊揮之不去,隨風猛然一撇,祥和沉靜的新竹靜思堂現在眼前。

她想起當年921地震,淨如以長庚護理師身份至國姓鄉參與賑災,剛到目的地,一下車,便看到慈濟人熱心烹煮熱食並協助賑災,這是她與慈濟的初接觸。而親身見證慈濟對多所學校進行重建,相較於理論,力行於實務上更不容易。想起當時的感動,催化為隻身走入靜思書軒的動力,在志工的接引下,開始參與親子手語班的活動。

好不容易,女兒身體狀況較為穩定,卻在懷第二胎七週產檢時竟發現異常,疑似腦水腫與頸部透明帶增厚,孕期中所有能做的檢查都做了,無論是絨毛膜穿刺、羊水穿刺、遺傳基因晶片、高層次超音波等等,「為什麼還會這樣?」這個震撼彈也讓接續的數月孕期,身心飽受煎熬。

兒子早產,又經歷了數次住院與手術,一連串的打擊與不安,讓淨如對孩子們的健康與生長過程,總是產生莫名的焦慮與擔憂,不是擔心孩子身體,就是擔憂孩子課業跟不跟得上進度,除此之外,又怕他們在外遇到不好的人事物等等,每當情緒上來,牽動整個家的氛圍變得緊張,自然跟孩子也常發生爭吵。

◎當佛法生活化

忙碌的生活,淨如依然每天關注大愛臺,每當遇到挫折煩惱時,佛法總是能讓自己得到安定的力量。慈濟有活動,淨如就帶孩子來,藉由親身體驗,讓善的知識在心中萌芽,她發現原來可以把擔憂化成祝福,換個角度看待事情,別人的經驗,並不代表適合每個孩子。想起上人曾說,在心中種下一顆善種子,某個時刻,一定可以長出很美的樣貌。幸福不在別人心中,而在於自己心間。

培訓委員期間,醫療課程中,王本榮院長說:「在醫院,病人自己走進來,其實,我們可以走進病人住的地方。」淨如聽到這句話很感動:「願意付出時間陪伴病人,有些病人跟家屬,他的需求或許不在於經濟上,只需要有陪伴與傾聽,很感動有一群人,願意為了一群不認識的人而付出,或許當時環境沒有很好,傷口可能也飄著惡臭味,但慈濟人還是願意繼續陪伴,我覺得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

陪伴的力量應用在親子關係上,母親學會了放手,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進而堅強與獨立。人生如岩壁夾縫中的小草,無論山石有多沉重,只要有養分滋長,終有自信探出頭的一天。

圖左 :「這位是我婆婆!是親子手語班的婆婆!」淨如與宋美玲師姊(中)相處猶如家人般地和樂融洽。[攝影者:張淑慧]
圖右 :淨如在慈委場開始前,做最後一次的演繹彩排。[攝影者:徐兆明]

圖左 :淨如與兒子一起做環保。[攝影者:林德文]
圖右 :淨如與女兒在大寮幫忙包水餃,響應「千家蔬食‧萬眾響」活動,藉由素食水餃推廣與香山社區結素緣。[攝影者:錢秋紅]
圖左 :六月的培訓課,淨如依循著臺上手語團隊,練習著〈人間有愛〉曲目。[攝影者:楊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