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長者居家修繕 守護平安健康

長者居家修繕 守護平安健康

E-mail 列印
「他用他們的青春換來我們的成長!」如今垂垂老矣的他們,臉上刻劃著歲月的痕跡,「愛在鄰里‧守護長者」,身為晚輩要來守護他們的平安健康,防患未然,就該給他們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

2020年11月23日 至11月24日於新竹縣竹北市,慈濟志工分成五條動線展開第一波長者居家安全修繕計畫,擴及範圍包含大眉、東海、斗崙、新社、新庄,共五個里,其中有里民長者十三戶、慈濟照顧戶一戶、慈濟法親三戶,共十七戶為這次修繕對象。

「安穩家園‧美善社區」計畫,主要分成四個區塊「慈善關懷、防災教育、環保教育及公益人文」,而竹北長者居家安全修繕在慈善關懷上邁出了這計畫在新竹縣的第一步。

慈濟基金會投入慈善事業五十五年,雖然在許多國家得到認同,但在推動的過程中,不論是提報、會勘、規劃、施作,都有其必須克服的瓶頸,若能透過公部門的協助,以結構性方式往前推動,必能更有效的達到合作共善的願景。

因此2020年6月3日慈濟基金會與新竹縣政府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目的希望透過雙方彼此的合作,在慈善、環保、救災等方面執行上,縮短申請時間,以及讓更多不符合政府福利政策資格者,卻又急需要救濟或協助者都能受惠,因此更貼近事實所需,進而達到社會的共利、共好。

跌倒是老人事故傷害第二大原因,影響層面甚廣,造成個人身心與社交問題、增加家庭經濟負擔與照顧問題、社會醫療與福利成本增加。因此「居家安全修繕」專案,目的改善長者居家環境預防跌倒,讓他們在家多一分安心。

2020年7月31日慈濟基金會慈發處呂芳川主任與縣府代表、亦是慈濟志工的邱俊良在東海里與大眉里,與村里長召開「居家安全修繕」說明會分享此計畫的目的。其中修繕項目包含加裝安全扶手、照明改善、止滑措施、浴缸拆除、馬桶蹲式改坐式、無障礙坡道。接著慈濟志工在2020年10月12日起動第一波家訪,透過村里長提報,先行瞭解各戶需求,以及丈量相關尺寸。

2020年11月23日至11月24日的修繕作業,志工先行讓長者確認尺寸與安裝位置,安裝項目有安全扶手、上翻浴室椅、感應燈、防滑墊,而相關泥作會擇日再進行。每每安裝完,長者總眉開眼笑說:「很好!很好!感謝!感謝!」這次受惠的長者,有的行動不良、有的痀僂駝背,修繕作業對他們來說可是一大福音。

有位阿嬤因為聽不懂國語跟臺語,本來都不想裝任何設備,直說:「毋使!毋使!」(客語),不會講客語的志工怎麼說都沒有用,後來會講客語的志工胡媛甄與阿嬤溝通後,一問之下,原來阿嬤以為這些裝修要錢,其實都免費,疑慮解除了,阿嬤就同意裝了,所以在溝通上語言也很重要。而有一戶阿公看到扶手裝得很好、牢靠,打趣地說:「有沒有辦法做一支扶手材質的手拐扙來!」志工聽得趣味十足。

原住民阿鳳(化名)的兒子2009年意外往生,完全走不出來的她,重度憂鬱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因驚覺自己不能再依賴藥物,而以堅定信仰強迫自己每天靈修,沉浸在《聖經》裡頭,最後打開心房。心情開朗後的她開始走出戶外,常常出門去了。後來先生小中風,她一直要陪伴照顧,凡事也以她先生為主,去哪兒也都載著他去。

先生中風後,有一次在浴室跌倒,但都沒說,連著幾天一直都在睡覺,阿鳳覺得不對勁帶去看醫生,才知道他因跌倒造成腦部一直內出血,經過幾天就往生了,那時是2015年的事。先生的離世,更讓她覺得居家防跌很重要,才讓慈濟志工來家訪、修繕。志工每裝好一項,她都好開心,一直說很好、很好。

「我們多一分用心,長者多一分安心。」全方位守護弱勢家庭,讓「安穩家園‧美善社區」計劃,隨著慈善的腳步遍及各地,愛在行動中,愛無所不在。

圖左 :門口處有著階梯,為了長者安全,志工韋錦清加裝三支扶手。[攝影者:林錦彩]
圖右 :因為燈離瓦斯爐太遠,造成光線昏暗,因此志工孫鳳安協助改善燈管的位置。[攝影者:王芮雯]

圖左 :志工齊力為長者安裝紗門。[攝影者:彭瑞芬]
圖右 :志工張世謀(右)與兒子(左)在浴缸旁加裝扶手,讓長者多了份安全。[攝影者:徐兆明]

圖左 :馬桶旁加裝扶手,讓長者如廁完起身時,安穩些。[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上翻浴室椅,使用完可上翻摺疊,不占空間。[攝影者:林錦彩]

圖左 :原住民阿鳳試用剛裝好在浴缸旁的扶手,直說:「很好!很好!」[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志工黃震騰加裝感應燈,讓長者在經過時不再找開關,燈自動亮起。[攝影者:黃雲姿]
圖左 :修繕完畢,志工林錦彩送給長者吊飾,一份祝福,祝福他們居家平安健康。[攝影者:胡媛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