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挑戰21過後 邁向健康99

挑戰21過後 邁向健康99

E-mail 列印
「我現在減了三公斤,三酸甘油脂紅字也減下來。」「我們要不要推?」

「一定要推,不是直接推素食,是推『健康挑戰21』。」

◎走出挑戰 身心清淨

新竹福緣功能合心幹事溫秋蓉,多年來吃了很多藥,依然未 見改善的三酸甘油脂過高問題,在參加了社區七月中旬開辦的「健康挑戰21」活動之後,竟然降了許多。「二十一天吃完之後,健康會說話。」溫秋蓉笑說:「比吃藥還有效,這個好不好?」「當然好啊!」

在困難中學習「健康挑戰21」,是參加者也是社區飲食品管組成員的溫秋蓉說:「每一餐要品嘗,食材OK嗎?鹹度OK嗎?甜度OK嗎?都要照它原來的設計理念比例去做。」「真的很挑戰,工作人員挑戰,店家也挑戰,參與者更是挑戰。」

要店家配合改變烹煮方式,真的是挑戰。參加挑戰的人一開始要適應餐點口味的突然清淡,也是艱難的挑戰。工作人員在推行活動時,面對店家和參加者,也是挑戰。

溫秋蓉說:「曾經接到參加者打電話來反應,哪一樣沒鹹、太硬,老人家咬不動。」兩個月來的箇中酸甜苦辣都嘗過的溫秋蓉表示,「一定要挑戰下去,要有耐心、有勇氣去接受每一餐的食物,不管它是一點點鹹或是淡淡的,我們都是慢慢去品嘗。」「經過營養師分析之後,才體會到全植物飲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

◎新竹靜思堂開始推動「健康挑戰21」

新竹第一梯次「健康挑戰21」結束了,參加者都改善了身體的狀況,除了再開始新的梯次挑戰活動,也在各區展開。新竹慈濟人希望能把這個活動更積極地推展給更多人,就從自己做起。提議到「要不要我們新竹開始來動,每天就中午一餐而已。」溫秋蓉回說:「好啊!這麼好的事情,大家吃得都健康,我們就規劃,訊息出去,就開始來執行。」

於是,新竹靜思堂也開始推動「健康挑戰21」全植物飲食餐。由各和氣輪流承擔每天的中餐,全部改成全蔬食健康餐的料理方式,新的開始,也是新的挑戰。大寮的氣氛也隨著烹調方式的不同而改變了。

溫秋蓉認為:「沒有挑戰,只吃一餐是沒有感覺的,假使在靜思堂做午餐讓他們先吃。他們覺得這個餐還是很好吃,回到社區就推得動。」停了幾秒,秋蓉笑說:「從這裡推,我也怕啊!」

「這個也是很挑戰耶!」「吃這個餐是無味喲。」

9月24日疫情降為二級之後,香積煮餐的第一天,大寮煮的就是「健康挑戰21」全植物飲食餐。突如其來餐點口味的改變,讓當天許多參加慈誠委員培訓的人吃不下。溫秋蓉說:「因為他們真的不懂,也不知道它改變身體的好處。」於是,她在例行會議中特別以簡報說明,要藉由蔬食健康邁向推素的方向,讓大家瞭解推行全植物飲食餐的好處,和會遭遇到的困難。

陳美娟說,培訓課那天帶回家的食物,很用心地擺盤。沒多久先生說吃飽了,可是東西都完好的啊,只好拿醬瓜給先生,才將午餐吃完。兒子說東西少了香味,於是在地瓜葉上加了薑泥。美娟覺得先少油、少鹽、少糖,再漸近到清淡,葷食的人就很容易接受素食。

「從靜思堂推到各社區,在社區的會眾很重要,他吃得好,會去宣導,就會一傳一,一直傳下去。」溫秋蓉很篤定地說。

「要推,一定要推,讓我們慈濟人吃得健健康康。」

◎堅持水煮不炒 無油煙廚房人稱讚

「我們這裡做得來嗎?」

烹煮方式改變了,汆燙或是蒸或是水煮,不再用油炒;香積組的工作也改變了,少了油炸聲和炒菜聲,只見安靜地挑菜、切菜;食材也改了,食用油換了,白米少了,全榖多了。每天親臨大寮陪伴,鼓勵志工,了解志工適應的情況,溫秋蓉說:「我們有馬來西亞的醫師,還有花蓮慈院醫師和高營養師,他們分析得很清楚。」「要改,會改,一定要改善。」「要恆心,每一餐還是要照那個比例去做。」

主廚饒瑞娥說依照溫秋蓉所說的方式烹煮,感覺加了黑米、糙米、胚芽的飯更營養。煮菜則是先放水,再加鹽,再加一點油,少了加工品,少了用煎的,少了油炸的,又更好、更健康。以前用一大盆油,什麼東西都拿來炸,吃了對身體也比較不好,剩下的油在第二天來煮還可以,有時候用了太久,對身體也是不好。

改變了烹煮方式的饒瑞娥說:「完全用燙的、用煮的,有的用涼拌,廚房的油煙就少很多。」

◎食用者善的回應 掌廚獲寶信心增

大寮輪換了幾個和氣掌廚,依然是依全植物健康餐的方式烹煮,主廚師姊分享:「現在煮的時候也不會那麼累,不會油膩膩,不會滿頭大汗,也不用那麼多人來煮。」

也是主廚之一的張秋蓉說,參加了「健康挑戰21」才發現吃素這麼多年,澱粉攝取太多了,而蛋白質的量卻是不足。現在會照著營養師說的方式,自己調理做來吃。

張秋蓉表示,「使用餐盒分格可以評估蛋白質和青菜,是不是足夠每天需要的量。營養師講的時候可以多多學習,不管你有沒有吃「健康挑戰21」的餐,如果都一起聽,對健康是會有幫助。」

在靜思堂用午餐的環保站志工回應現在的餐:「比較沒有那麼鹹,沒有那麼油。」

鍾彩秀說:「多吃一些健康的穀類、蔬菜、蛋白質,身體很輕鬆。師姊們很用心,都配得很好。」吃素對身體改變影響很大,脾氣也變很好,比較有耐心。

蘇家慧分享:「有蛋白質,有豆類、有蔬菜,有五穀米,吃起來清爽又好吃。

張綺薇表示,參加了「健康挑戰21」糾正了以前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全穀類四分之一,蔬菜水果四分之二,蛋白質要四分之一,蛋白質就從黃豆、黑豆、鷹嘴豆等得來。知道整個餐盤怎麼樣去搭配,還有顏色的調配,烹煮不用熱油大火去炒了。

◎少油、少鹽、少糖 懂得學習也如實烹調

「健康餐對身體的改善很大,整個身形都瘦下來。」「吃了健康餐之後,完全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現在就是菜燙一燙,加一點油,一點鹽去拌。」現在也在學習煮健康餐的翁月琴說,買菜錢省了很多,以前去一趟市場要花兩千多元,現在用不到五百元,全部都蔬食。

翁月琴笑說:「現在如果我用以前的煮法,師兄會說怎麼這麼鹹?要淡一點。」懂得營養成分,也懂烹調方式,瞭解了,吃過一個梯次之後,就知道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煮,家人也都可以接受。慢慢地吃習慣了,也就接受這樣的料理方式。「一個好習慣養成之後,終生都有好處,真的很好。」

朱燕貞說,大廚習慣會想要讓大家覺得好吃,就會煮得比較油,而「健康挑戰21」要少油、少鹽、少糖,重點是蛋白質的攝取要足夠。

知音合心張柳枝說:「現在大家都知道這樣做,非常符合身體健康,大家也很喜歡,這樣的料理方式應該會持續下去。」

圖左 :張綺薇(左)和張秋蓉(右)準備煮飯的米豆,秋蓉說,米豆照比例秤重泡水另外煮,熟了再加入飯裡拌。[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切菜是香積組最多人列隊的工作,人人專注當下,不同的人切好相同合宜規格的菜。[攝影者:彭慧美]

圖左 :香積打餐盒動線,每一個餐盒經過不同的人就裝進去設計好分量的菜,特別注意蛋白質夠不夠。[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使用餐盒分格可以評估蛋白質和青菜,是不是足夠每天需要的量。[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改變了烹煮方式的饒瑞娥說:「完全用燙的、用煮的,有的用涼拌,廚房的油煙就少很多。」[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陳美娟(左二)說,培訓課那天帶回家的食物,沒多久先生說吃飽了,可是東西都完好的啊,只好拿醬瓜給先生,才將午餐吃完。美娟覺得先少油、少鹽、少糖,再漸近到清淡,葷食的人就很容易接受素食。[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新竹福緣功能合心幹事溫秋蓉參加了社區開辦的「健康挑戰21」活動之後,體會到全植物飲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她是新竹靜思堂推動「健康挑戰21」全植物飲食餐的舵手。[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新竹靜思堂10月11日的全植物飲食餐[攝影者:彭慧美]
圖左 :新竹靜思堂也開始推動「健康挑戰21」全植物飲食餐,每天的午餐用心擺盤,拍照美編後存檔。(溫秋蓉提供照片)[攝影者:彭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