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有關懷士在 總會好的

有關懷士在 總會好的

E-mail 列印
「爸爸拜託你,讓爸爸活著,你活著,我從高雄把你帶回花蓮去治療。她寫了三個字就是,對不起,(爸爸)真的崩潰了!」陳志明師兄分享八仙塵燃影片,一位父親對女兒的聲聲呼喊,令在場學員淚流不止。影片曲目歌詞「總 會好的,總會好的,別輕易妥協……」信念的堅持,撐過就浴火重生。

桃竹場關懷士培訓,第三、四天於新竹靜思堂八月十三、十四日舉行。透過災難照片的情境思考,現場如何救災、管理,志工如何陪伴、關懷災民,第三日的課程主題,紛紛讓學員震撼,獲益良多。

第一堂課由現任新竹縣政府社會處長李國祿擔任講師,談到「社會救助四大照顧面向」:生活扶助、醫療補助、急難救助、災害救助。接著處長分享弱勢社會福利的部分,教育帳戶、就業方案、希望存摺等計畫。最後分享以「大愛為師、結合社福、發揮愛的良能」如何協助案家度過困境。

慈發處綜企室主任呂學正分享慈濟災害防救工作概述,內容為防災、減災、備災、應變、復原、重建。而「慈濟災害援助與關懷模式」主題中,呂學正主任認為陪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最無助的時候,至少知道有個人在陪著,平安的人做受災者的肩膀。而災難沒有在分規模的,只要有一人往生就是重大災難,衝擊都是劇烈的。至於「合作共善.公私協力」,則由民政局、消防局、社會局、衛生局等單位,執行防災、備災、救助與復原。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準備好了嗎?」下午第一堂課由陽光基金會主任陳皇廷主講「災難管理與專業合作」。「要救人,自己不要被救。在災難現場,要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安置有不同的需求,每個年齡就有不同的需求。地方官沒有上過救災系統,那又要如何指揮災難現場。」陳皇廷主任向聆聽的學員點出災難現場要注意的事項。「不同專業,談合作容易嗎?如何增進專業間的合作?」陳皇廷主任讓學員了解多個單位一起應有的合作進行,放下我執、聽進弦外之音、觀察相關需求、尊重專業、耐心等待。

「災難過後中長期,災民需要什麼?」王運敬主任主講「災難因應與生活重建實務工作」。而「關懷團隊的組織與共識」主題中,瞭解到關懷士的任務,與在各現場適合做什麼?面對災民提供適切的陪伴關懷,以降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機率。配合政府總體救災與慈濟援助方向,與社政系統、社工專業、醫療系統等合作,為受難者及其家屬提供適切的關懷膚慰、心靈支持與資源連結。急難階段,關懷士以「固定案家、團隊輪值」模式運作。

在關懷他人時,學員陳筠媞因年紀合適,覺得自己可以學著以孫女之身分同理長者,以兒女之角色同理長輩,亦可以姊姊身分同理孩童。今天的課程,讓她看到了一個災難現場的全貌,雖然自己無親身參與過,但透過課程了解慈濟三點共構的想法,而在災難現場時可以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然後能做什麼?

在人文真善美承擔過錄影工作的黃瑞芬,參與過台南維冠大樓地震、高雄氣爆出班。看到受災鄉親,拍攝做紀錄都要很謹慎,其實大多時間是靜靜地陪伴他們。上課老師說,在災難現場能做什麼,能做的有限,瑞芬當然希望在做紀錄的同時也能夠投入關懷。在災難現場,把受災鄉親陪伴好照顧好,這就是志工去災難現場的目的。

因為德懷師父的慈示,認為新竹區還沒有人做新住民專案,所以學員朱玉如就答應師父來投入這專案,因為要投入這個專案,必須跟訪視團隊學習,所以也就報名了關懷士的課程,學習怎樣關心別人,怎樣給別人力量。今天課程以大型災難為主,讓玉如很震撼,國土危脆,到底是無常先來?還是明天先來?

當初會擔任張老師志工的學員李姿蓉,感覺自己蠻幸福的,也想把這份幸福傳出去給苦難的人。看到今天災難現場照片,令人震撼,就覺得自己很渺小,如果想要有一個助人的心念,靠自己一人力量真得很微薄。有慈濟團體的力量,加上自己的特質易去傾聽、膚慰、同理他人,也就發揮自己小螞蟻的力量。

五年前開始參與訪視志工的張惠汶,主責新竹縣五峰鄉山區原住民個案,平均同一時期有負責七到十個感恩戶。除慈濟志業外,也參與新竹縣尖石錦屏國小導讀志工,已有十年時間。參加關懷士課程,希望自己在慈善關懷時不是隨性的,透過專業訓練,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在該與不該之間能拿捏分寸。

「用塵爆的爆,敘述當時的發生狀況真的太慫動可怕,人們一回想慘傷畫面又在腦中浮現,所以要說塵燃不說塵爆。」新湖和氣訪視窗口江秀香,對於陳志明師兄說過的一句話印象深刻。而讓秀香佩服的是陪伴志工,已事隔多年,仍有跟當時受傷孩子聯繫互動,這就是慈濟人用心用愛關懷,走在前面、做到最後。

圖左 :陳志明師兄分享八仙塵燃影片,一位父親對女兒的聲聲呼喊,令在場學員淚流不止。[攝影者:李淑貞]
圖右 :在關懷他人時,學員陳筠媞因年紀合適,覺得自己可以學著以多種身份同理他人。[攝影者:李淑貞]

圖左 :參加關懷士課程,學員張惠汶希望自己在慈善關懷時不是隨性的,透過專業訓練,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在該與不該之間能拿捏分寸。[攝影者:李淑貞]
圖右 :今天課程以大型災難為主,讓玉如很震撼,國土危脆,到底是無常先來?還是明天先來?[攝影者:李淑貞]

圖左 :「災難過後中長期,災民需要什麼?」王運敬主任主講「災難因應與生活重建實務工作」。[攝影者:李淑貞]
圖右 :學員李姿蓉看到今天災難現場照片,令人震撼,就覺得自己很渺小。[攝影者:李淑貞]

圖左 :八仙塵燃事件讓學員江秀香佩服的是陪伴志工,慈濟人用心用愛關懷,走在前面、做到最後。[攝影者:楊正儀]
圖右 :在人文真善美承擔過錄影工作的黃瑞芬,希望在做紀錄的同時也能夠投入關懷。[攝影者:楊正儀]
圖左 :陽光基金會主任陳皇廷主講「災難管理與專業合作」,認為:「要救人,自己不要被救。在災難現場,要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攝影者:李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