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尋根憶往 展望未來

尋根憶往 展望未來

E-mail 列印
2024年2月25日,農曆正月十六,年假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新竹區慈濟榮譽董事(簡稱榮董)團隊回花蓮靜思精舍尋根,有八十位榮董暨眷屬參加。早上七點半從新竹出發,搭火車北迴到花蓮,參訪靜思精舍和靜思堂。晚 上九點回到新竹。

◎續三十年前的緣 猶記當年

一直是慈濟會員,竹北國中退休老師林碧蓮開心道出:「三十年前參加慈濟活動,在精舍住過一個晚上,還聽師父開示。」經過了這麼多年,忘記是什麼活動的林碧蓮說:「印象中,有慈濟的委員找我們,而且慈濟列車還蠻長的,整車都是教師。」

「都七十多歲了,那時四十多歲,三十年後再回來重見,真的是不一樣,之前這就是那個精舍,我來的時候是小小的。我們早上五點多,還聽上人師父開示。就是住這裡,很難忘的回憶了。」

「我要回來再看看,沒想到變化那麼大。」林碧蓮老師說出了三十年來的心願。

「慈濟做的事,真的是很感動人心,就是你們的付出真的很不簡單,真的。那是無怨無悔,大家都是帶著微笑去做善事,我覺得很好,這都是一分感動啊!」林碧蓮頻頻讚歎,「師姊們那麼熱心,我就覺得這個愛,真的是叫做大愛。慈濟的大愛臺真的很好,就是把愛不是只有臺灣,還給世界各個地方,真的是很感動。」

「精舍經過了三十年,變化很大!」和媽媽在主堂前拍照合影的郭雅文說:「印象中是高中的時候來過,那時候師父有跟我們一些勉勵呀,印象有海外來的同學。」

郭雅文表示,慈濟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非常的和善,感覺就是世界一家,不分海內外,不分種族,很大的一個家庭,讓她感覺非常的溫暖。

媽媽是慈濟志工的郭雅文說:「一直奉行環保回收。愛地球從一顆小小種子,從小就埋在心裡。像我的小孩也都有教導他要做環保啊,做一些愛地球的事,我們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

◎姊姊領航 三姝同行

彭淑玲表示,到精舍感覺很溫馨,高銓德居士帶大家巡禮主堂建築,深刻感受到:「他在說師父的智慧,一般都不會注意到的那些小細節,師父都會看到,師父真的是很有智慧。」

淑玲的小妹桂琳分享:「參訪靜思堂的時間有一點趕,從師父在清水出生一直介紹,到後面因為時間比較趕,導覽志工就講重點。」

午餐結束,桂琳目睹師父將碗盤刮得很乾淨,她說:「希望有機會可以體驗一下師父的生活。」

與淑玲同行的,還有一個妹妹淑絲:「每天上班、下班,顧家裡,比較沒有跟外面的人有很多互動,參加慈濟之後,從經藏演繹開始就很感動,每次去到靜思堂看到大家都笑容滿面,互相打招呼都覺得這樣很好,很喜歡這種氛圍!」和妹妹桂琳要一起參加見習的淑絲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要跟著學習,自己也要跟著成長。」

「跟著姊姊一起學習,姊姊帶我慢慢的學習。」

坐在一旁的桂琳笑了笑,接著說,「覺得大家講話都好有智慧,可能多年聞法,無形中法都入到你們的心。」「跟就對了。」

彭淑玲表示,媽媽是環保志工,前幾年和住臺北板橋的姊姊同年受證。參加慈濟感受到「慈濟真的是很好,希望妹妹也進來。」

「入經藏真的好感動,小巨蛋震撼回憶還在腦海。」去年邀妹妹淑絲一起入經藏的淑玲說:「妹妹的孩子都長大了,現在時間也比較允許,雖然她平常也是有參加活動,但是我覺得如果經過見習、受證進來之後會學得更多。」

◎見證慈悲 學習行善助人

梁惠珍和先生肯林(Dr. Ondieki Kennedy G.)在美國念碩、博士,學有專精。十年前和先生回臺灣定居。梁惠珍表示先生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返臺前七、八年,先生在臺灣大學教書,平常會去幫助人家,然而疫情以後就沒有去學校教書,而覺得有點不得志。希藉著此行來看看上人,能夠做什麼讓先生更有信心,希望他能夠再找回正能量的信心。

「近距離聽到上人的智慧,上人沒有想他自己,他想到的是眾生。上人自己可能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他沒有想他自己的健康,他說你們大家就是要把自己身體顧好,才能夠多做善事。」與證嚴上人短時間會面的梁惠珍,感受到上人的風範。她表示回去會跟先生轉述證嚴上人的期許,「讓他知道你要肯定自己,趕快把你的時間奉獻出來,不能蹉跎了,我們才幾歲而已,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梁惠珍轉述先生肯林此行的分享:「很高興今天參加這個活動,雖然與上人只有幾分鐘,看著他覺得很尊榮,感受到很震撼。」

肯林說:「全世界還好有證嚴法師,全世界可以更良善、更好,還有其他的宗教也是真的了不起。他會持續的去做助人的事,持續的修道,然後把慈濟的愛再分享出去。」

此行,感受到慈濟人滿滿的愛,梁惠珍說:「不要去想什麼錢財和工作賺錢。我希望如果機會,有空就出去結善緣,不管在新竹或回到內湖,我會希望他能夠多出來,不希望他待在家裡。」

茹素三十幾年的梁惠珍表示,先生跟著她茹素也十幾年了。在肯亞出生的他,從小就是單親家庭,受到親人虐待,可以讀到博士是不簡單的人。上天為什麼會讓他那麼苦,他自己也不放棄,就是要他以後去幫助很多受苦的人,教老人家英文,也教臺灣很多小朋友英文。

「希望有機會多讓他出來,可以去奉獻。要多去做,去幫助那些也是走不過去的人,去告訴他們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跟著慈濟走 感受善的氛圍

從事建築的陳明河帶太太、媳婦、孫女,三代一起參加尋根之旅。

第一次參加精舍巡禮的陳明河說:「對整個精舍的建築,只能說用心。主堂有很多具代表性的特色,比如說對光、對空氣的設計,都是蠻自然的,不會一味的採用設備或者機械來處理,而是很自然的設計方式,我蠻感佩的。」

「很高興兩歲的小孫女幫忙擦桌子、擦椅子。」陳明河開心地笑談小孫女在精舍,也能感受到做好事的氛圍。他強調:「小孩子有善念,就不會變壞。」

陳明河表示,太太八十幾年就是榮董,他前年才當榮董。參與歲末發放的陳明河接著說:「全家跟著慈濟走那麼多年,是種幸福跟快樂。感佩慈濟做了很多善舉,我能盡一點小微薄的力量,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也是希望大家能夠日子過得很好。」

口中頻頻道感恩說此行是來學習的梁中原將軍分享,「世界上有很多很偉大的人,為什麼受到人家尊敬?第一個很有才,像佛洛德啊、米開朗基羅啊;還有德雷沙修女,慈濟的證嚴法師,也是德。」梁中原接續說:「上人的行為,讓我們非常折服,發自內心的敬佩。」

梁中原表示,聆聽高銓德建築師導覽主堂,由衷的讚歎證嚴法師。證嚴法師的德行與智慧令人折服,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軍職退休,七十歲的梁中原說:「看人生還有沒有什麼剩餘價值,讓我可以創造或是成就他人,我都願意做。」他接著說:「慈濟也是我很願意加入的一個團體。」語畢,掌聲響起,歡迎加入慈濟聲四起。

◎身體力行 繼承父母志業

慈濟志工高銓德導覽解說主堂建築,和鐘鼓設計過程的點滴故事之後,一行人在細雨中道別了靜思精舍。上了遊覽車,來到了靜思堂參訪。距離回新竹的火車班次時間有限,靜思堂導覽志工帶大家快速地瀏覽,重點解說。

其中一站導覽完畢,大家都移往下一個站,一位婦人駐足在一張海報前凝視著。這位是婦人是七十幾歲的賴張金蘭,她說師父很慈悲,救度眾生,慈濟的醫師醫術好又都很用心醫病。

賴張金蘭說:「兒子、媳婦和孫女三人,今天也一起來到這裡陪我們一整天。平時我在竹南環保站,今天兒子叫我嫂嫂的媳婦和兒子跟我一起來。」她口中的兒子賴家慶和太太林佳蓉,為了陪伴在花蓮慈濟中學就讀的女兒,舉家搬到花蓮定居。夫妻倆去年在台南參加慈誠委員見習,今年則是在花蓮參加慈誠委員培訓。

「這次來精舍尋根,是兒子替我跟莊淑琴師姊報名。上次我榮董受證,他們特地從花蓮來新竹參加。」賴張金蘭心疼兒媳賺的是辛苦錢,還幫她付這麼一大筆錢,心中雖有不捨,卻也歡喜接受兒媳的孝心。

賴家慶說:「前兩年爸爸生病,當時先幫父親圓榮董,但是爸爸還沒領到榮董證就過世了。兩個是公平的,所以也要成就媽媽。錢存足了,就幫媽媽圓榮董。」笑容燦爛,「雖然媽媽認為我們又不是賺很多錢,而且孩子讀書需要用錢。但是,爸爸有,媽媽也要有,要公平,錢夠用就好。」

◎心寬念純 辦度人舟

舉辦此次榮董暨眷屬榮董尋根之旅的慈濟志工莊淑琴表示,原本年度計畫都在四、五月辦活動,今年團隊提議要回精舍拜年,剛好歲末祝福上人沒到新竹為新發意的榮董授證與祝福,他們很渴望見到上人,得到上人的祝福,所以就很想回來。

「感恩上人給我們機會,為十三位菩薩祝福,他們相當開心。」莊淑琴說,「此外,也是希望藉由活動來接引企業界的董事長、建築師,還有將軍,以及從美國回來的夫妻。將軍說退休以後他還可以做什麼,很棒啊;還有人發心圓滿榮董,很開心。」

榮董去年也參與歲末發放,跟感恩戶結緣,讓榮董見苦知福,也可以親手布施。未來,還是要很多的活動來接引榮董,參加見習志工,進而培訓受證,加入志工行列。

圖左 :新竹區八十位志工、榮董和眷屬們參訪花蓮靜思堂結束,在感恩堂前拍團體照紀念。[攝影者:彭慧美]
圖右 :從事建築的陳明河(左四)帶太太、媳婦、孫女,三代一起參加榮董靜思精舍尋根之旅。[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軍職退休,年齡七十的梁中原(左一)說:「看人生還有沒有什麼剩餘價值,讓我可以創造或是成就他人,我都願意做。」在台北站上車,和新竹來的團隊一起往花蓮。[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新竹區八十位志工、榮董和眷屬,抵達靜思精舍已接近中午,下著雨,大家在小靜思前列隊禮佛問訊。[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午齋後,一群人把握機會到精舍園區走走。竹北國中退休老師林碧蓮(右)開心道出:「三十年前參加慈濟活動,在精舍住過一個晚上,還聽師父開示。」
經過了三十年,讀高中時參加營隊,來過精舍的郭雅文(左)說:「精舍變化很大!」[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彭淑玲(右二)、彭淑絲(中)和彭桂琳(左二)三姊妹一起參加尋根。前幾年,彭淑玲和住臺北板橋的姊姊同年受證。她感受到「慈濟真的是很好,希望妹妹也進來。」[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午餐後,到靜思精舍落羽松步道走一圈,回來時,德安師父以靜思語書籤與每一個參訪者結緣。[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梁惠珍(右)和先生肯林(Dr. Ondieki Kennedy G.)在美國念碩、博士,學有專精,於十年前回臺灣定居。與證嚴上人短時間會面的梁惠珍,感受到上人的風範。她表示回去會跟先生轉述證嚴上人的期許。[攝影者:黃敏祥]
圖左 :賴家慶(左二)和太太林佳蓉(右二),為了陪伴讀花蓮慈濟中學的女兒(中),舉家從臺南搬到花蓮定居。夫妻倆去年在台南完成慈誠委員見習,今年則是在花蓮參加慈誠委員培訓。一家三人除了來陪伴竹南來的媽媽,也幫忙團隊打點在花蓮的所需。領隊志工莊淑琴(左一)感謝他們的幫忙。[攝影者:黃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