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醫療服務法寶多 提升醫療軟實力

醫療服務法寶多 提升醫療軟實力

E-mail 列印
夏日朝陽早已東掛,一大早奔馳前進的車窗外、田野中,奔跑追逐的稻浪帶著壯麗的生命力,好似今日一堂又一堂醫療課程,堅定有力地推動志工,華麗轉身為大家一看到,就能安下心來的「流動服務台」。每一個梯次,來自全 台灣各個不同社區的醫療志工,波波強大美善清流在慈濟八家醫療院所,川流不息地流動著,她、他們是白色巨塔裡最美的「流動服務台」呢!

醫療評鑑不斷的更新,醫院志工的素質更要提升,2024年6月16日新竹靜思堂舉辦第二次醫療志工基礎研習課,課程安排「醫療志工使命與精神」、「像朋友的醫師來談健康好生活」、「病房區互動技巧及人文」、「大門&急診服務技巧及人文」等,參加的學員和工作人員合計二百零六人。

◎ 甘願做 歡喜受讓活著更精彩

花蓮慈濟醫院總務室主任沈芳吉分享「甘願做,歡喜受」,這樣的心地風光,在來日,培訓學員們親身體驗醫療現場時,要先自我建設必備的心態。

沈芳吉先向大家坦白,她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喜樂人物,很久以前於新竹市的某家醫院工作時,經由這家醫院每個月選出最佳親切護理師獎的活動。有那麼一次,她得的是別的獎項,但是報紙卻誤植她為「最佳親切護理師獎」的得主,導致她從此走上親切、笑臉常開的「不歸路」。

接著在花蓮慈院從事衛教工作時,如何讓面前的會眾不打瞌睡,唱作俱佳表演歌仔戲來打前鋒。示範一開始,今天在台上短短一兩句橋段,惹來一樓感恩堂現場每一個人哈哈大笑,能以這麼輕鬆的方式就讓身旁的人打從內心發出笑聲的人,應該就是人間菩薩吧!

一般來說,人在生病的時候,情緒幾乎就是最糟的時候。沈芳吉表示,十年前自己歷經了頸椎手術,莫名的疼痛也已持續十年,初期,曾經痛到使她想跳樓自殺,痛徹入骨地體會到俗話說:「久病厭世」,還好花蓮慈濟醫院也有一位鄭醫師,他本人也開過一樣的手術,在請教鄭醫師時,他提醒:「芳吉,我們都還活著喔!」。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自此沈芳吉稱呼自己是一位「永不低頭的女人、會算命的女人」,因為直到目前,她仍不能低頭太久,也有手指彎曲變形的疼痛。說出自己的這一段小故事、大意義,就是慈母心呼籲在座的學員和慈濟人,在生命的過程中,或許需要面對的「有那麼一天」--臥床時,能想起沈芳吉的故事,提起勇氣繼續好好的活下去,讓活著的生命繼續帶給世界清朗的笑聲。

講師沈芳吉還分享一個與病患互動的小故事,「泡泡龍」症狀患者,講師提醒志工不要先有「他好可憐喔!」的刻板想法,沈芳吉提及認識這位泡泡龍已有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裡,這個年輕人都表現出樂觀、自得其樂的氣息。志工客觀觀察後,進而了解他目前的需求,或幫忙尋找福利資源或陪伴加油打氣成為人見人愛,最棒的啦啦隊。這個分享案例讓竹南培訓學員李伊琳印象深刻。

另外一堂,醫療專業領域的課堂,來自一位擁有病人及家屬口傳口建立起的「好口碑」--像朋友的好醫師;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家庭醫學科主任鄭宜哲分享「健康好生活」。

鄭宜哲開口第一句話「肚子餓才吃飯」,簡簡單單幾個字促使他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可是每天日常三餐的「重點」。他示範「八段錦」教學,引導學員們動一動身子,全部的招式只有八個,每一動作皆令人有舒暢筋骨之感,再加上鄭宜哲用中醫專業素養,向大家解釋,構築動作與穴道、筋骨、呼吸之間互榮互補現象的奧秘。

◎醫療志工身懷多法寶 關懷同理心和正知見

承擔醫療志工已有十年的志工張惠汶分享「病房區互動技巧及人文」。曾到過慈濟醫院的人,不管是看病、探病,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體驗到慈濟醫院志工服務的「獨到之處」。

透過慈濟醫療志工身懷的「五寶」: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眼要亮、手要快。張惠汶還獨創了兩個寶物,形成她今天口中所謂的「七寶」,多出來的兩樣,就是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還特別指出,社區輪值到醫療志工勤務,自己的服務定點,如果被分派到病房區,要鼓舞病人和家屬,記得帶著同理心,也要散播慈濟法脈的正知、正見。

學員林靜雯對於張惠汶分享十年醫療志工心得很感動,很適合初學者,比如說,打招呼的重要、尊重他人、保護自己,也強調民眾進出時,慎重問候的用語,將這些運用在醫院裡,很貼切、很實用,有助於志工跟病人互動之間,想要努力建立的美善關係。

◎付出無所求的愛就是人文

午齋後,課程來到「大門、急診服務技巧及人文」,志工沈哲民匯整多年的心得,他認為清靜無染的愛就是「人文」就是付出。

他準備慈濟歌曲〈美〉的歌詞投影片,這首歌的歌詞引用上人的開示,沈哲民舉例:「慈濟人心身平齊」,他的心得:做慈濟事、當志工,能整合身行和心靈一起成長,還有醫療志工在醫院裡,一天行程是從每天清晨連線靜思精舍做早課開始,能親近佛、法、僧,有別於慈濟大家庭裡其他功能志工,收穫更多。

一整天的課程下來,學員們好像株株秧苗,吸飽了法水般的晶瑩剔透,正是抽穗開花時節,似乎個個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到醫療院所一展身手呢!

◎課程內容精彩 提升醫療志工服務品質

學員黃氏鳳怡分享,近日有一個機會隨著社區訪視團隊拜訪創世基金會,再加上今天學習的課程,同感於病患的苦,具體見證「見苦知福」,在面對自己的「小毛病」時,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醫療合心志工郭碧英認為志工制度不造成院方困擾,應該是最基本要求。一年開二次課,課程內容,針對學員在此領域需要的功能,並強調符合慈濟醫療人文,重要的是志工能提供服務對象真正的需求。

雖然,病痛是人生最苦的,病人的笑容卻也是最美的。心蓮萬蕊、一方福田,您看到了嗎!不遠的前方,自帶光如珍珠柔潤亮光的蓮花兒,或含苞待放或毫無保留地大大盛開,正是醫療志工隊伍走過,留下的每一步腳印。

圖左 :鄭宜哲具有中醫專業素養以「八段錦」教學示範;引導學員們動一動身子,全部的招式只有八個,每一動作皆令人有舒暢筋骨之感。[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花蓮慈濟醫院總務室主任沈芳吉分享「甘願做,歡喜受。」以輕鬆的方式就讓身旁的人打從內心發出笑聲。[攝影者:楊德芳]

圖左 :志工張惠汶承擔醫療志工已有十年,分享「病房區互動技巧及人文」。曾到過慈濟醫院的人,不管是看病、探病,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體驗到慈濟醫院志工服務的「獨到之處」。[攝影者:詹憶明]
圖右 :志工沈哲民匯整多年的心得,他準備慈濟歌曲〈美〉的歌詞投影片,沈哲民舉例:「慈濟人心身平齊」,他的心得,做慈濟事、當志工,能整合身行和心靈一起成長。[攝影者:詹憶明]

圖左 :志工郭碧英認為志工制度不造成院方困擾,應該是最基本要求。一年才開二次課,課程內容,針對學員在此領域需要的功能,並強調符合慈濟醫療人文,重要的是志工能提供服務對象真正的需求。[攝影者:詹憶明]
圖右 :在越南長大的學員黃氏鳳怡(前),同感於病患的苦,會促使旁人具體見證「見苦知福」,在面對自己的「小毛病」時,就沒什麼大不了的。[攝影者:詹憶明]
圖左 :竹南培訓學員李伊琳(前著藍毛衣)對於講師沈芳吉講的一個與病患「泡泡龍」症狀患者互動的小故事印象深刻,志工不要先有「他好可憐喔!」的刻板想法。[攝影者:詹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