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天然淨化水資源 親子學習護大地

天然淨化水資源 親子學習護大地

E-mail 列印
今天(4/27)竹東親子成長班移師至竹東頭前溪的生態公園舉辦。一大早仍下著毛毛細雨,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不禁令人擔心戶外的課程在進行中會下起大雨,學員長王德志師 兄細心請工作人員如遇雨則將隊伍帶回橋下躲雨,還好天公作美,上午課程進行中都是涼爽的好天氣。今日共有親子學員四十人及工作人員三十人參加。

竹東頭前溪的生態公園,是一個兼具生態保育、生態教育、觀光休憩和親水活動的多元化生態公園。學員長首先解說這是個環境教育園地,可來此親近大自然和觀察各種動植物,此處 是以自然溼地處理生活汙水和部分工業廢水混合後的雜汙水。此次和去年參觀的竹東生活污水處理廠後端接的人工溼地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污水處理廠必須用電費曝氣和添加化學藥劑 的方式來去除汙染物;這邊則完全透過大自然本身的淨化能力來處理廢水。

一開始先採集中興大排源頭尚未處理的髒污廢水,並分別於中段與尾端採集水樣,以測試比較污水經過濕地淨化之成效。透過實作,學員們體認到環境和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也瞭解 透過高高低低和彎彎曲曲的水流流道設計,營造亦陰亦陽的環境,即部分有陽光部分沒陽光,可讓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如水藻、青苔等生長,因此可以讓地形設計和水中的多種動植 物,發揮不同的沉降、過濾、吸附和生物處理等作用,所以到最後端才能很神奇地將污水變清水,也看到清澈的水中有魚兒在游動。

就職工研院的鄭曉芬博士第一次擔任竹東親子成長班講解志工的工作,她教導小學員如何用簡易快速的藥劑和試管測定PH值、溶氧度和濁度,以了解經由這片生態工法的溼地處理前 後的水質變化。小朋友玩中學、學中覺,聽得津津有味。學員游庭偉今天才知道可以用這種天然的方法將水質淨化,而且植物竟然有這麼大的功用能吸附水中雜質,覺得很神奇。

曉芬老師是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她覺得除了環境教育外,親子成長班的志工教導小朋友不要打蚊子和亂拔樹葉,都是以愛護環境和生命的觀點來啟發小朋友的慈悲心,她說:「很 有意義,讓小朋友可深刻體會疼惜大地萬物的重要性。」

大愛媽媽林麗滿在講解各種陸上植物時,特別介紹構樹,構樹的樹皮可以造紙、樹葉可以作為鹿的飼料、果實也可食用,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植物,就像人若能充分發揮良能,生活就能 過得更充實。

學員洪宇駿與父親洪肇勝一同參加本次親子班活動,洪爸爸非常投入本次的課程,與宇駿一同研究師兄及師姊講解內容,並熱烈回應上課內容。國小三年級的卓玟均和二年級的卓文浩 是姊弟,兩人都很認真地聽講,尤其姊姊更是不時地做筆記,了解原來水生植物又分成挺水型、浮葉型、漂浮型及沉水型四種,更在做完水質實驗後,知道從汙水逐步處理成清水,是 要靠大自然不同種生物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

活動在姜竹茹師姊有獎搶答中畫下句點,小朋友和家長們都很踴躍地回答問題,如生態公園分成哪四大區(健康休閒區、生態治理區、生態景觀區、親水教育區),表示大家認真的學 習增長知識,最後收穫滿滿歡喜地回家了。

圖左 : 竹東親子成長班移師至竹東頭前溪的生態公園舉辦環境教育課程。[攝影者:黃兆沐]
圖右 : 就職工研院的鄭曉芬博士(右)教導大家如何測定水的PH值、溶氧度和濁度,她並表示:以愛護環境和生命的觀點來啟發小朋友的慈悲心很有意義 。[攝影者:羅國威]

圖左 : 愛媽媽林麗滿講解各種陸上植物,學員認真聽講。[攝影者:羅國威]
圖右 : 活動在姜竹茹師姊有獎搶答中畫下句點,小朋友和家長們都很踴躍地回答問題。[攝影者:羅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