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志工研習戲劇呈現 人文醫療守護愛

志工研習戲劇呈現 人文醫療守護愛

E-mail 列印
繼四月十二日第一堂研習課後,今(六月十四)日醫療志工第二堂研習課程再度於新竹靜思堂舉行,課程內容精彩豐富,有資深醫療志工、社服室吳芳茜主任與大林慈院簡瑞騰副院長 的分享,上回課程博得滿堂彩的醫療志工戲劇團這回加碼呈現,讓連同工作人員在內的六百名學員在笑聲不斷中度過輕鬆又充實的研習課程。

◎ 講師分享法寶 志工收穫滿滿

資深醫療志工鄭粧師姊鼓勵志工用手到、心到、口到與腳到「視病如親、視病如己」的態度來膚慰病人,透過指尖的溫暖,協助建立病患與醫護之間溝通的橋樑,發揮祥和穩定支持的 力量。台北慈院社服室吳芳茜主任也提醒病人隱私更應給予嚴格維護,甚至醫療志工之病房臨床關懷需要病人同意,並注意不主動探詢病人就醫情形,也勿在公共區域、電梯談論病人 狀況。

大林慈院簡瑞騰副院長以骨科醫生的專業,用詼諧肢體語言分享「守護健康 愛你入骨」,他以實際看診過程為例,讓學員充分了解病徵與有效的治療方式,他強調「用心」與「手 路」,是成為一個合格醫生應有的本質,醫生擁有的醫德不光是指醫師的內在涵養,而是專業醫療技術加上視病猶親的態度。

醫療志工窗口羅仕賢師兄說明,男眾志工勤務有急診、病歷、病房區及門診幾個點,主要是服務病患,在做的當下希望能啟發師兄們的慈悲心,用感恩心付出。他擔任窗口常常因志工 不足、遇到瓶頸,會起無明煩惱,當下就會看上人的書,把困難當作 上人送的禮物,很高興地去接受、克服它。

醫療志工團隊集思廣益、用生動活潑的演繹方式呈現志工們應了解的服務技巧與人文應對,十二個單元短劇將志工們不自覺常犯的錯誤或常遇到棘手之問題,用輕鬆不說教的方式提醒 學員,讓所有學員在歡笑中了解,醫療志工在入出院、門診診間、急診室、住院病房與病歷傳遞服務上應該注意的事項與應對人文。

◎ 大醫王膚慰 病癒做整年志工

郭月娥師姊回憶當時因車禍導致腳要動手術,她非常害怕、緊張到全身發抖,陳英和醫師很溫柔地要她把心交給菩薩念佛,把身體交給醫師,她聽完後很放心也很安心就決定開刀,康 復之後就發心立願簽下整年的醫療志工來回饋社會。現在她在醫院也會以同樣這句話來膚慰病患,安住病患的心,非常歡喜。

因髖骨開刀拄著拐杖來精進的黃子耘師姊分享,第一次當醫療志工是在2012年,在婦產科病房服務,讓她感受最深的是爸爸、媽媽面對新生兒誕生的那份感動與喜悅,第一次醫療 志工的初體驗收穫滿滿。然而,2013年過年期間的梯次志工,因無常到來,爸爸無預警的往生,錯失了再做醫療志工的機會。今天課程中以幽默的戲劇方式呈現在醫療志工時要注 意的應對進退,讓她印象深刻,也更了解醫療志工所承擔的使命。今年十月底她也報名了梯次志工,但因髖骨開刀深怕又錯失醫療志工的機會,經過這次的生病,體會人生最大的財富 就是健康的身體,祈願早日復原,有健康的身心來照顧病人。

◎ 志工溫情 融化冷漠化為愛

梁鳳蘭師姊於八、九年前新店慈院第一年招募醫療志工時,她就發心加入志工團隊,從兩日志工到梯次志工,再到花蓮慈院服務。她觀察到新店慈院的成立能帶動大都會醫療品質,看 到病患愁眉苦臉地進入醫院,經過醫療團隊與志工們的照顧、關懷身心,能歡喜地走出醫院,視病如己的志工們也同感歡喜。在志工服務的過程中,她發現都會中,人與人之間彼此已 習慣冷漠,即便是照顧病患的家屬,也心有所苦,但現在慈院在醫療、護理團隊與志工的用心帶動、與家屬互動後,融化了家屬的冷漠,化為暖暖的溫馨,這是讓她最感動的事。

曾富榆師姊在擔任醫療志工的過程中,體悟到「老」與「病」真的至苦, 上人說:「能做就是福」,所以時時提醒自己能動、會做、就盡量去做,做到不能做為止。今年也如願買到 了車站附近的房子,往後做志工就可以走路去車站搭車,不用再麻煩師兄、師姊們的接送,她很感恩菩薩慈悲保佑。

來自竹北和氣人文真善美團隊的賴郁沁師姊今日邀約三位往日同事與好友一起上課,聽到課程中鄭粧師姊分享有位師姊十八天滴水未進,後來可以進食時,喝第一口水時覺得那水簡直 是人間美味,幸福原來就是這麼簡單,她因自己兩個月前也有喉嚨痛的經驗而心有同感戚戚焉。她也認同醫療志工的陪伴非常的重要,期待自己能盡快成為陪伴別人的貴人。

一同來精進的羅瑞鈺大德也提到,今年四月份陪妹妹到台北慈院看診,可以感受到醫療志工的貼心與愛心,今天上課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讓自己變成一個擁有柔軟心的人,雖然平常 要照顧家中長輩,但若個人時間調配得當,很願意到醫院做醫療志工,服務更多需要服務關心的人。

一日課程結束,學員們深刻體會生命的良能與應承擔的責任,都希望能將所知所學,應用於醫療志工服務,把握當下善因善緣、惜福造福,學習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圖左 : 大林慈院簡瑞騰副院長呼籲醫師應仔細看病人走路步態,耐心聽病人陳述病史,進一步詢問患者哪裡不舒服,並伸手細心觸診,最後才以現代醫學影像或抽血生理檢查為輔助,才能確實揪出病灶,對症下藥達到治療效果。[攝影者:陳金芍 ]
圖右 : 黃子耘師姊對於今天課程中以幽默的戲劇方式呈現在醫療志工時要注意的應對進退,印象深刻,也更了解醫療志工所承擔的使命。[攝影者:余亭慧]

圖左 : 梁鳳蘭師姊時常以同理心,由病患大德角度出發,反覆思考志工應如何與病患大德互動,因此「學習做人的道理」就是她志工服務最大的收穫。她滿滿的收穫與感動也帶動了周遭友人一起來參與醫療志工。[攝影者:黃泓允]
圖右 : 賴郁沁師姊(第二排左著灰衣)認同醫療志工的陪伴非常的重要,期待自己能盡快成為陪伴別人的貴人。隔鄰而坐一同來精進的羅瑞鈺大德也提到,當個人時間調配得當,很願意到醫院做醫療志工,服務更多需要服務關心的人。[攝影者:陳金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