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摸黑行善 碧雲無悔

摸黑行善 碧雲無悔

E-mail 列印
「一聽到哪裡有需要,三更半夜起身,簡單準備饅頭、包子,拔腿就去了,所以,常常摸黑起身又摸黑回家。」是什麼樣的心念和力量,讓彭碧雲不畏嚴寒酷暑、翻山越嶺,溫存徬徨 無助的心?「人生,忙忙碌碌,現在想想,還好有做到。」彭碧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歲月留下了斑駁和氣味,老照片,瀰漫出濃濃的故事氣息。看著手中一張張泛黃的照片,彭碧雲臉上揚起幸福的笑容。是什麼樣的心念和力量,讓這株慈善訪視種子,不畏嚴寒酷暑、 翻山越嶺,飄然落於孤獨暗角,燃盡青春,溫存多少無助的心靈。翻閱著三十年前的老照片,碧雲回憶起最初的感動,淡淡地訴說著畫面裡的記憶與味道。

◎善心初萌 慈濟因緣

1983年,台北區勸募委員范碧霞師姊,力行「推動小組」,想藉由媒體的傳播, 讓更多人認識慈濟。彭碧雲因此得知不受供養的證嚴上人,抱持單純理念而心生敬仰,從此,帶 著出萌的善心與熱忱、緊隨上人的腳步,決定從訪視出發。

在花蓮精舍常住師父的叮囑下,擅於客家話的碧雲,開始協助桃園區楊金雪師姊的訪視翻譯工作,因此, 培育出楊梅第一粒慈濟種子劉秀英師姊。1985年喬遷至竹北後,又相 邀從小一起長大的姊妹淘鄧春妹(法號:慈燕)師姊攜手同行,以訪視為根基,廣招親朋好友宣揚慈濟文化。

◎體悟真諦 愛心存摺

在家家沒有電話,幾十個人擠在一起看黑白電視的年代,需要生活救濟的人多,捐善款的人又少,尋常百姓的點滴奉獻,是護持慈濟的根本力量。由於房購已付出大筆資金,家中尚有 兩老及四個嗷嗷待哺的幼子,沉重的經濟壓力,逼得不得不將原本每月五百元的善款逐漸刪減,這無奈的選擇,讓碧雲心生羞愧,決定拿起電話,撥回慈濟花蓮本會。

欲辭去委員身分的碧雲,心中反覆練習待會的對話,哪知電話響起的那一頭,卻遲遲無人接聽。回憶這段過去,仍讓她直呼因緣不可思議,因為本會忙於「打佛七」,巧然令她放棄那 不該燃起的退轉念頭。天助自助,自助人恆助之。半年後,有了固定收入,小孩乖巧、家庭少了看病等額外支出。直到如今,全家每月近萬元的繳款,不禁令她莞爾一笑:「我戶頭沒 有存款,只有愛心存摺。」從中碧雲也深切體悟上人所說:「入我佛門不貧,出我佛門不富」之真諦。

◎摸黑行善 摸黑訪視

慈善訪視是慈濟志業的根基,也是每一位慈濟委員的本分事。新竹區初行訪視之際,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傳承,只是憑藉滿腔的熱情與善心。碧雲回憶當時訪視群裡多是 職業婦女,在人力缺乏的情況下,往往需要與時間賽跑:「一聽到哪裡有需要,三更半夜起身,簡單準備饅頭、包子,拔腿就去了,所以,常常摸黑起身又摸黑回家。」

淒涼的那一幕,想起來,仍心生不忍。新竹千甲社區裡,一間暗不見天日的矮房子,父女倆相依為命,自女主人往生後,父親疏於照顧智障又四肢萎縮的女兒,生活中所含之吃、喝、 拉、撒、睡都在那張破爛的木床上。唯一能取暖的那張少了被單的棉被,早已數不清被經期染紅了幾回,那乾了又濕、濕了又乾的血塊,令人作嘔的各種氣味充盈於空氣中。碧雲說: 「上人常說,去訪視,不只是去『看』而已,要用心去擁抱、膚慰,瞭解他們的需要,苦他所苦,才能感同身受。」

◎翻山越嶺 灑播大愛

三至四個月才上山拜訪一次,但每次面臨的困難卻不盡相同,尖石司馬庫斯,原住民的家。隨著四輪傳動車的滾動,總能揚起陣陣黃沙,沒有柏油路,只有用石子及砂土堆積而成的黃 土路,來回的租借車資就高達三、四千元,山上居民多為婦女及老人家,交通的不便及觀念上的差異,也考驗著志工們的智慧。

為免原住民因酗酒,而沒有將善款用在改善家庭生活上,所以,山上大多以物援為主。山上天氣變幻莫測,上山時路況還算好,但下山,路坍不坍,就得靠運氣了。碧雲說:「常常步 行在水石路上,走這一趟,真的很不容易。」

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有一次,訪視組陪伴因重度感染之個案就醫,卻因沒有接續陪伴,讓受助者心生徬徨,不願繼續接受治療而急於出院,更不幸的是在家又不慎跌倒,竟因長時間 無人發現而喪失生命。這段遺憾令訪視組格外傷感而受挫,也讓碧雲明白,即使有再多的關懷,也無法挽回因疏忽而喪失的生命。

「當時除了慈濟,幾乎沒有別的機構在補助。以前碰到難題,也不懂得要轉至什麼樣的機構,現在社會福利提升,『社工』當然有它的專業和優點。」但冗長的提報申請手續,讓碧雲 覺得似乎已找不到早期的那種溫馨:「這個你沒有先提報!也沒有傳真流水號,怎樣怎麼樣的……。樹大就要分枝的道理,我當然懂,但常常面對社工一番冷言冷語『澆』下來,真的 會有挫折感。」

雖然「改變」讓碧雲感到心傷,但當看到受助者,得到實質上的幫助所露出的笑容時,什麼辛苦都拋諸腦後,也是最大的回饋。承擔訪視區塊整整二十年,雖然「交棒」已好幾年了, 但早期的受助者還是會像家人一樣,不時打電話來問候。碧雲說:「上人一直告訴我們,一定要去做。當我們付出勞力、金錢與時間之後,建立如家人的情感互動,那是去做才會有的 體悟。」

放下執著,境界才不易受阻礙。憑著一念跟著師父走的心,全然無怨無悔。看著手中慈濟溯源薪火相傳的照片,碧雲感慨地說:「你看,這些都是我的『小雞』,我們老了,上人也真 的老了。真的隨時要把握住聞法的機會,法要入心;心要入法,才能增長自己的慧命。」溫婉的碧雲感恩一路支撐她的家人:「早期頭累累(台語:努力之意)做慈濟,我也不會把家 給『丟掉』,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家人一定會支持,成為背後最有力的支柱。」

人生每一階段都會經歷不同風景,在生命與生命的對話中,唯有不求回報、犧牲和奉獻的愛,才能讓留存記憶的樸實老照片,更有味道。

圖左 : 對不受供養的證嚴 上人,彭碧雲(右前二)抱持單純理念而心生敬仰,緊隨上人的腳步。[攝影者:彭碧雲提供]
圖右 : 早期慈濟事務是單純募款,故稱勸募委員,彭碧雲靠著小小的一本慈濟世界(左本)向外界募款也號召菩薩加入。[攝影者:彭碧雲提供]

圖左 : 初行訪視之際,沒有專業知識,彭碧雲師姊(左三)和大家憑藉滿腔的熱情與善心,往尖石新光國小的路上。[攝影者:彭碧雲提供]
圖右 : 慈濟四十周年,彭碧雲師姊(右一)與鄧春妹師姊(右二),在追本溯源薪火相傳活動中合影。[攝影者:彭碧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