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多元化親子課程,學習無私與分享

多元化親子課程,學習無私與分享

E-mail 列印
慈濟新竹區親子成長班(11/23)日在竹東共修處舉辦,主題為「無私,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這學期小而美的班級,共十位小朋友、五位家長暨十八位工作人員參加。

◎課務用心,課程開心

竹東和氣課務組,每個月例行開會討論親子成長班的課程,反覆思索「用甚麼方式讓孩子了解」?經由宗教處規劃的相關主題及教材,透過網路、大愛電視台找到相關主題方向,並在 雲端設立資料夾參考其他人的想法,用不同的角度商討,與講師模擬課程內容。黃介一則利用上班午休時間,在網路上找答案,期許透過影片或者短劇的呈現讓孩子了解課程意涵。

課務組規劃的動態活動,ㄧ二三四、二二三四,腳踏、腳點,配合著〈認識您真好〉的歌曲旋律,一起來跳舞。有的媽媽與小朋友勾勾手轉圈圈;有的隊輔與小朋友拍拍手、扭扭腰、 牽牽手,身體細胞隨著五線譜樂章的高低起伏,整個暖和度升到最高點。

課務組規劃也靜態活動。蔡佳訓爸爸有感而發地表示:「〈讓愛傳出去〉是有史以來最簡單的手語,以往〈跪羊圖〉、經藏手語單單字裡行間的意思,就要想半天。」一旁的志工則回 答說:「因為這首歌裡,有許多愛。」

靜思語教學主題「無私」。「要自己快樂,先讓別人快樂;要自己成功,先讓別人成功。」影片中腦性麻痺的多多是牧愛生命協會的志工,還沒當志工之前,她常常難過。看完影片的 洪翎軒找到多多難過的原因,她很有信心地舉高手回答:「別人都排擠她。」

接著講師帶來ㄧ個抽獎箱,裝著不同的獎品,讓人眼睛一亮。小朋友開心地排隊等抽獎!講師說:「每個人最多只能拿三個哦。」一開始有的小朋友拿三個、有的拿兩個,結果獎品很 快就沒了,卻還有七個人沒有拿到獎品。沒拿到獎品的小朋友,喜悅的心情變成失落。講師藉此結果引導孩子學習分享,他說學員們:「怎麼辦?」只見孩子們陸續拿回獎品放回獎品 箱,讓每個人都能得到ㄧ個獎品,皆大歡喜的好結局。

◎多元化課程,智慧真善美

佳訓爸爸與蔡昱芸已經連續三年參加竹東親子成長班課程,因為家住竹北來往竹東的距離,讓爸爸曾勸說女兒放棄來上課,但是女兒的堅持,最後是父母親輪流陪同她上課。

坐在角落最後排的佳訓爸爸,為了方便督促女兒的一舉一動,而找的「好位置」。透過慈濟親子成長班的課程編排,原本內向的昱芸轉為活潑開朗,在家裡還會主動幫忙媽媽做家事。 爸爸覺得這是團體氛圍影響了她,而且昱芸喜歡這種自在的課程。學校的聯絡簿上,她還寫上親子成長班的心得報告給老師批閱,他還推薦學校老師看《清淨赤子心》這本書。

許玉鳳老師與家長座談會,以經驗法則分享對孩子教養的部分。這學期更以《清淨赤子心》這本書與家長分享閱讀,佳訓爸爸很認真思考後回答:「親子成長班的課程,讓自己對事情 的看法更加清楚也比較寬闊。」課程的設計不僅孩子受用,家長也受益良多。

國小六年級的洪宇駿,對於「名字串成ㄧ句話」的遊戲及〈發好願、說好話〉的手語讓他印象深刻,他俏皮地說:「媽媽逼我來的」可是學期的課堂中卻看見他認真、開心的身影。

孩子在成長過程,經由靜思語教學一點一滴地種下心田,翎軒覺得課程裡有唱歌、跳舞很有趣。雖然現在他還無法說出完整ㄧ句的靜思語,可是靜思語的意義,已經放在孩子的心裡, 用在日常生活中,親師們衷心期許種子早日發芽茁壯。

圖左 : 黃介一分享利用上班午休,在網路上找答案,透過影片或者短劇的呈現讓孩子了解課程意涵。[攝影者:徐子雁]
圖右 : 坐在角落最後排的蔡佳訓爸爸,為了方便看見女兒的一舉一動,而找的「好位置」。[攝影者:徐子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