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慈濟路修與行 法入心得智慧

慈濟路修與行 法入心得智慧

E-mail 列印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三月」,分享會一開始,濟雨師兄索性地哼起了早期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並詢問現場眾人是否有養成讀好書、一讀再讀的習慣,以及如何評 斷一本書籍的價值。濟雨師兄特別強調,如果有一本好書值得一看再看,只要能從書本中汲取到一生受用的一句話,就算要花費不小的開銷,那也是值得的。

◎修與行 萬法惟心造

四年來隨師的劉濟雨師兄,感受深刻,因此特地將這段期間觀察證嚴上人的思維和聆聽上人與會眾的對話記錄下來,從中挑選後再以問答解惑的方式呈現,彙整集結成《修與行》一 書。目的希望全體靜思弟子要跟緊慈濟步伐,時時將佛法映入心中,自然而然落實在生活上,如此就能練就單純不易受外境擾亂的功夫,處事也能夠隨緣就方、輕安自在。

為了宣傳新書上架,濟雨師兄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跑遍大陸十七座城市,接連舉辦了五十四場演講,他自嘲說:「在這些跑過的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就屬當地機場和前往分享 演講的場所,實在是沒有太多閒暇空檔可以瀏覽當地景色,就必須再趕赴下一站演講。」雖然行程匆忙,但是透過佛法與生活結合,每到一處師兄就當成是回家和自己家人分享上人法 語,也因為習慣回家,並不感覺路途遙遠。

濟雨師兄也詢問在場所有人,是否覺得靜思堂坐落位置太過偏遠,而阻礙前來參加活動的念頭?濟雨師兄給了這樣一個答案,「萬法惟心造,做慈濟就是一條走菩薩道的道路,不但要 知難行易,只要有心就不遠矣。靜思堂是慈濟人心靈的故鄉,也是一個溫馨的家,千萬別讓心理障礙阻擋了前進的腳步。」此外,他也另外補充一點,鼓勵大家要同時兼顧修身與心, 因為「如果只修身,便容易力不從心;但如果只修心,也會容易心有餘而力不足。」

◎藉假修真 安忍不動

緊接著,他提到2014年的年度代表字「假」,並感嘆現在社會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荒誕怪象,去年初一般媒體跟進炒作的消慈風波,這些名嘴或許在各自領域學有專精,可惜 口才好、口水也多,當時名嘴們為了競逐收視數字,在各大談論性節目中就逕自高談闊論一些不詳加查證、無中生有的不實爆料,也印證了五濁惡世,人心無明造業引起紛擾的禍端更 甚於天災。

濟雨師兄藉著這個話題提醒大家要培養正面思考習慣,提到「上人教眾開示那麼多年,弟子們不知道有記下多少好的法語資糧?而這些所謂的名嘴才在電視講了幾天,就連有些慈誠和 委員也對法門缺乏信心,心生退轉。」雖然現場一片笑聲,但卻也如當頭棒喝般,讓所有聽眾深刻反省。接著,他提到要對治亂世,唯有「藉假修真,安忍不動如大地,對妄言妄聽, 自能安然處之。」

◎心中有法 悲智雙運

慈濟已邁入第五十個年頭,一路走來始終秉持慈悲喜捨的信念,外行誠正信實的處事原則,步步踏實地落實慈濟四大八法,因此慈濟的道場是走入人群中修行。「慈濟是事,佛法是 理;走入人群是宗門,深入經藏是法脈。將經中義理付諸實現就稱為『依經入道,以解導行』,亦即是藉由解決在生活中遭遇煩惱去彰顯真實佛理。」

可是仍有許多師兄師姊,明明已經加入慈濟多年,生活周遭俯拾都是法,一但碰到問題卻拿不出辦法。濟雨師兄強調都肇因於煩惱習氣未斷,要用正思維克服,行在菩薩道上,沿途必 多所阻礙,雖然關關難過,(只要心中有法)則關關難過關關過。雖處已是末法亂世,上人仍心不散亂,並且更積極以正法宣流,淨化人心。慈濟宗門是「悲」、靜思法脈為「智」, 若能善加運用悲智,則能因緣會合而智慧成就,達到自覺覺他的圓融境界。

「啟幕時歡樂送到你眼前,落幕時孤獨留給自己,是多少磨鍊和多少眼淚,才能夠站在這裡...」,濟雨師兄接續以一曲〈小丑〉來表達志工們的心情,尤其是為別人付出的當下, 卻還不一定會得到所有人肯定。不過佛法是用來提醒自己,若能凡事保持平等心與平常心,不因眾生相而起分別,也就到了一性圓明自然的境界了。

◎聆聽智慧法語 心通路就通

「做慈濟不要用個性做,要用本性做慈濟」,許瑞芸師姊分享聽完濟雨師兄演講的心得,她認為每個人的個性會因後天環境造就不同的習性。而來到慈濟有戒律的團體,每一位就必須 學習縮小自我、放下我執,不能因為個人的習性影響團體的整齊莊嚴,必須回歸最初清淨的本性來做慈濟,才能順利完成活動。

張秀如師姊分享濟雨師兄提到的一段小故事「香蕉和金條的選擇」。大家認為猴子會選擇香蕉而非金條,因為牠不曉得金條可以買千萬條香蕉。同樣的,給一個人金條和智慧,多數人 應認為選擇金條會比智慧重要,這也是凡夫眼光淺薄,不懂得智慧更甚於金條的意義。秀如師姊很開心地分享,自己是一位選擇智慧的人,放得下、不會執著在金錢上,讓自己可以為 人群、為社會付出。

今年培訓的蔡政育師兄對於此講座受益良多,其中「生活中無處不是法,無處不是淨土,所以要恆住正念,只要轉一個念頭,世界就會顯得不一樣。」現在的政育,職業與志業上的勤 務多了後,偶爾會因忙過頭迷失方向,因此訓練自己,在忙碌中要把心安住,不因身體的疲憊使其渙散,而要常聞法與汲取善知識。濟雨師兄提到「從宗門中探討法脈,並時時反省自 己」讓政育體會到,在一切人與事中,要能靜心思維其背後的道理,方能做事得歡喜、對人存感恩。

濟雨師兄的妙語如珠,字字真切,打進了黃惠楨師姊的心坎,也打醒了她內心迷惘的一角。其中提及「沒有佛法,生活就沒有辦法」讓惠楨想起這兩年來的確有著深刻的體會。有段時 間因故,人意志消沈,就是因為沒有法入心,才會對境沒法度,讓自己沉溺在哀戚中,無法自拔、虛度人生!現在想來,真是浪費生命。

提到消慈事件,濟雨師兄詢問大家:「我們是皈依上人?還是皈依名嘴?上人的智慧法語記不起來,名人的妄言妄語,我們卻謹記於心。」這點真的令人深感慚愧。下周惠楨要導讀的 內文,提到禪定。 上人曾說入人群處處皆是「禪」,讓惠楨可以意會,但難以體會。正在傷神之際,濟雨師兄的說明「禪是心離境,定是心不亂」終於讓她懂了,入世若能心離境, 則不會對境起煩惱心,始能淡定面對人事物,即能從容處理好。

圖左 : 今年培訓的蔡政育師兄(左三)分享到,職業與志業上的勤務多了後,偶爾會因忙過頭迷失方向,因此訓練自己,在忙碌中要把心安住,不因身體的疲憊使其渙散,而要常聞法與汲取善知識。[攝影者:林秋子]
圖右 : 王桂蘭師姊(右)協助濟雨師兄於新書上簽名,期望會眾歡喜購書外,書中的字字珠璣,皆能啟發人人的自覺。[攝影者:滕宗華]

圖左 : 濟雨師兄在會眾購買的新書《修與行》上,親自寫下智慧妙語,願人人皆能心開意解無煩憂。[攝影者:滕宗華]
圖右 : 今日心靈講座邀請到劉濟雨師兄分享「志工的修與行」,求法若渴的會眾讓新竹靜思堂一樓坐無虛席。[攝影者:楊家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