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志工盡心修繕 鄉親安心又安居

志工盡心修繕 鄉親安心又安居

E-mail 列印
「看到鄉親的家園受損,很是不捨;地震災難就像上人提到的,這是共業,無法預期地發生……」來自新北板橋,土木建築工程專業也曾經參與2022年「0918玉里地震」修繕工作的慈濟志工余子傑,希望能出一點力以撫 平鄉親的傷痛與驚恐,讓他們盡早恢復生活,國家也才能欣欣向榮,日子也能過得好。

4月26日,是慈濟北區修繕團隊在花蓮進行災後受損房屋修繕的最後一天,結束今日預定的三間提報待修房屋後,將任務交接與下一梯次修繕志工,繼續執行讓鄉親安心住,歡喜行的日常生活。

◎慈濟人的愛

今日團隊修繕範圍仍是在吉安鄉,一早大家便自花蓮靜思堂出發,來到東昌村開啟今日修繕行動。就在馬路旁的一棟大房子,外觀看來並無任何異樣。一位年輕又親切女士應門招呼大家,說起受地震影響,一樓後門無法鎖,樓梯間也出現裂痕,由先生提報修繕。

她沒想到的是,提報後,慈濟很快就前來勘查,並且接著又這麼快就來修繕,李太太很感謝慈濟人:「大家人都蠻好的,而且很迅速,很快就安排來修繕。」去年才從新竹嫁到花蓮的李太太,說起至今仍令她餘悸猶存的0403地震及後來的餘震,真是令她見識到花蓮地震的威力。「太頻繁了,真的被嚇到。」

志工們多管齊下,各自分工,很快便幫該戶完成修繕。李太太對此更是讚歎不已,她忍不住當面稱讚起大家:慈濟效率很高,很窩心。志工們人人合和互協,很快就解決了鄉親多日來的擔憂與害怕,繼續往下一站努力。

仁里村劉女士家中二樓樓梯口出現龜裂,樓梯也有裂縫。「很高興,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來關懷,讓我感受到溫暖。」劉女士繼而分享,每一次有災難時,慈濟都是第一時間在現場;這次,也是慈濟第一時間到來關懷她。

看著慈濟修繕志工動作敏捷卻又細心地修補自家的裂痕與縫隙,她非常感動,也想起昨日因外出去工作,慈濟人今天就很早前來,第三次到訪。劉女士備感溫馨,非常感恩。她有感而發說起此刻心情:「不是身旁沒有人,而是除了家人及朋友之外,就是慈濟人對我有愛心,而且也到處可見到慈濟人的愛心。」

當修繕完成,眾人予與祝福後,聲聲告別,她再次向大家到感恩:「今天修繕也非常感謝,對我受災戶真的有幫助到。」

◎獨居奶奶家

抵達太昌村一戶老舊民宅,平日獨自居住在現址老宅的八十三歲劉老奶奶,於五十多年前和家人自苗栗公館遷居花蓮。

大家走入屋內,摸黑經過一道陰暗狹小走道,來到住家後面一間廚房。狹小空間,擠不進眾人,只得列隊在走道上,先由「師傅」進入勘查。只要抬頭一望,就可以明顯看到這間廚房與前屋間一道清楚銜接處,可見這是一間加蓋廚房;在廚房與原屋銜接處兩側,都有縱向縫隙從屋頂至底部,需要補上水泥並加以塗抹平整。

志工們再次發揮螞蟻雄兵精神,在屋外機器攪拌水泥生嘎嘎作響,還有人往內送水泥漿。在狹小又晦暗屋內走道上,粗漢與重沉泥漿桶實在難以通行,後來發現屋外與旁邊菜園間有一小條通道可走,雖然高低不平,有如坑壑卻易於搬運,志工們選擇這一條「道路」。

在施工中,志工發現,原來這一裂縫不只大到手臂可以輕易伸進去,又是空心磚堆砌而成。灌進的泥漿都被「吃」了,大家發現這條溝太能吃了,趕緊補充水泥與沙土;專屬補給員,余子傑任務又來了。能文又能武的他,除了開車接送人員、載貨採買物資,還負起需大量體力的搬運工作;只見他立刻啟動客車兼具貨車功能的九人做起車,迅速前往採購補給。

◎牽出慈濟緣

志工步出屋外,看看再行採購的水泥補充物資是否已送到,此時,一位年輕路人緩步經過,泛起笑容向志工道:師姊好。「你好。」彼此間問候,搭起了一次短暫因緣。

「可以往這邊走,比較好走,這邊可以通。」原來是剛才路過的年輕人。「可以走嗎?」志工們深怕會打擾鄰人,他卻肯定表示,「可以」並熱心引導志工向菜園另一端一處矮房前的走道,依照他的引導,真是通往目標的一條平直鄉間小路。不一會兒,年輕人和志工們抱著一包包補充採購的水泥,通過菜園邊這一條路,往施工地點前進。在屋前空地上,拌水泥漿的嘎嘎聲再次響起,志工又開始忙活起來。

問起這位指示「明路」又協助搬運的好心人士尊姓大名?才知道原來他是修繕提報人,劉老奶奶的兒子,斯先生。目前已成家居住在美崙的他,每天都會開車回家探望老母親。他在菜園那方,靜靜看著志工們,把簡易梯子架在不平整的土地上,登高補填、抹平……細緻又熟練的功夫在牆面上展現無遺。

斯先生不免說起昨日(25日),慈濟志工二十多人前來勘查,他很是感動。今天又有這麼多人來修繕,心裡更是滿滿感動。斯先生表示,震災後花蓮很多地方都需要幫助,像偏鄉如銅門、文蘭或是弱勢團體,很多地方需要幫助,也有很多危樓。「但是資金不夠,要重新蓋,不管是有無貸款都是很大的負擔。」

說著,說著,他也說起這次地震帶來的陰影,「尤其現在餘震還很多,很恐怖,聽說還要一年,一直搖不停,都叫朋友不要來……」看似輕鬆的對話,卻藏有他內心的擔憂。分享起九十多歲、生病十多年往生的爸爸,他仍心有不捨表示,爸爸當時在花蓮慈濟醫院醫治,也是家人與慈濟的一次連結。而現在,斯先生也常看大愛臺,也看《靜思語》。

◎視如一家人

拄著柺杖,總是在屋內晦暗狹窄走道走動的劉老奶奶,因為出車禍,左腳無法久坐,不一會兒就需站立以緩和疼痛。雖然,每每都要藉由拉著茶几使力,才能很吃力地站起,而為了減緩疼痛,她也不得不要奮力一站。

狹窄客廳除了茶几、沙發椅及簡單擺飾外,還在邊上停了一部體積不小的摩托車,是劉老奶奶平日的交通工具。以往曾參加慈濟活動,平日也都看九號臺(大愛臺)的她,在志工陪伴閒話家常間,時時讚歎上人說故事很好,常常看到慈濟人很有愛心。

連結起平日生活中所看到,感受到,劉老奶奶更分享:「在社區的活動中心也有慈濟人來,大家都很好,很有愛心。」看到今天來了這麼多慈濟人前來,她更是開心,常常把「謝謝」二字掛嘴邊。

說起地震,劉老奶奶叨念著:「會怕,我怕到流眼淚,真的很害怕,一直地震,地震,震不停,晚上震,白天也震,很害怕……」她心有所感念著,花蓮,全世界搖最多,沒人可以控制它。地震,她嚇得直念「 阿彌陀佛」為自己打氣、給力,也祈求「不要再搖了, 不要有傷亡了。」

房屋修繕完成後,劉老奶奶在志工陪同下步出屋外,享受和煦陽光。志工送上平安吊飾,給予愛的關懷與祝福,以安撫老奶奶受怕的心。她也露出陽光般笑容,給予志工無限鼓勵:「你們大家通通做得很好,這麼遠還能給我們幫忙,謝謝大家。」

圖左 :修復李太太家一樓無法鎖的後門。[攝影者:楊文道]
圖右 :修復劉女士家中二樓樓梯口出現的龜裂,及樓梯的裂縫。[攝影者:楊文道]

圖左 :在施工中,志工發現,原來這一裂縫不只大到手臂可以輕易伸進去,又是空心磚堆砌而成。[攝影者:楊文道]
圖右 :屋主斯先生協助搬運水泥包。[攝影者:楊文道]

圖左 :余子傑希望能出一點力以撫平鄉親的傷痛與驚恐,讓他們盡早恢復生活。[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接到到平安吊飾,劉老奶奶露出陽光般笑容,感謝慈濟的幫忙。[攝影者:楊文道]

圖左 :水泥攪拌機拌水泥漿的嘎嘎聲響起,志工開始忙活起來。[攝影者:楊文道]
圖右 :抬頭一望,就可以明顯看到廚房與原屋銜接處兩側,都有縱向縫隙從屋頂至底部。[攝影者:蔡翠容]
圖左 :原來龜裂的大裂縫已填補,牆面看起來平整,完成修繕。[攝影者: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