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花蓮靜思堂無聲布展 化為有聲說法

花蓮靜思堂無聲布展 化為有聲說法

E-mail 列印
慈濟於5月12日在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舉行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浴佛大典,並在靜思堂慈悲智慧外迴廊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佛陀足跡布展——「禮敬與感恩」慈善人文特展,當天浴佛後開放給慈濟志工參訪,邀請 靜思精舍師父在現場為慈濟志工說法。

「佛陀足跡布展」今年主題為佛陀帶給人間的教育和慈濟回饋佛陀故鄉的事蹟;分為A區:回饋佛陀的故鄉--傳續正法到佛國,和B區:證嚴法師說故事--落實佛法在人間。

◎佛陀想做的事 慈濟來延續

「回饋佛國故鄉」展出,將佛陀重要紀事分十個階段,由佛陀的足跡從出生到涅槃的八大聖地為基礎,按時間軸來作呈現,延伸慈濟人2023年落實在菩提迦耶、藍毘尼所做的慈善、醫療、教育和人文,各取一故事來做介紹。

精舍師父為慈濟志工導覽,德寋師父敘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慈濟建立於此時此世,傳續佛陀精神法脈。「回饋佛陀故鄉」,在尼泊爾與印度,深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將慈悲濟世的精神理念帶到當地,啟動在地的力量,行佛陀正法,自利利他,讓善傳續佛陀的故鄉。

德諦師父敘述2022年慈濟踏入佛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志工從救貧慈善起步,每月慈善日結合營養物資發放計畫,發放下個月的物資,讓貧困家庭不必擔心生活難以為繼,持續接力關懷至今。

德宸師父敘述2022年底,慈濟在藍毘尼積極走訪村莊,建立社區健康數據庫。入校園宣導衛教觀念,改善孩子習慣和生活品質,帶動當地師生投入付出。2023年積極展開「零輟學計畫」,努力說服家長,鼓勵孩子重拾書本,以行動支持他們的未來。

◎人人喜聽故事 易接受勸導

《證嚴法師說故事》,透過一則則佛典故事來闡述佛法的教育,穿插慈濟人「菩薩足跡」,希望能呈現出落實佛法在人間,創造良善在世間,透過佛陀故事以事理印證,藉事顯理。

德昕師父說人人喜歡聽故事,上人將佛典故事,以淺白易懂的語文,娓娓道述,讓人明瞭人生道理,給予適時的讚美與鼓勵;當建立良好的關係後,對方才容易接受勸導,認同佛法的道理,進而信受奉行,如此才能成就普度眾生的目的。

德佩師父敘述掃地有五種殊勝的功德,一者,自心清淨;二者,令他人內心清淨;三者,諸天歡喜讚歎;四者,植下來世相貌端正莊嚴的善因;五者,命終往生天界。

德寧師父敘述一位富豪獨子不受教,對父母惡言惡語、好吃懶做、敗光家財。父母傷心無奈地將他趕出門,在外全身垢穢,受人棄嫌。他去找佛陀乞求出家,佛陀用慈悲勸誘,引導他學會捨離不對的事。年輕人最終醒悟,向父母懺悔,並殷勤工作、重新做人。

藉由精舍師父的說法,讓志工了解慈善人文特展的內容意涵,進而成為導覽種子,為將來的參訪會眾,解說佛陀的一生和慈濟行菩薩道的足跡。

◎利益眾生的事 人人來承擔

精舍師父導讀佛陀足跡,以深入淺出的故事,讓每一位參訪者印象深刻,獲得啟發。「聽到師父講述『浪蕩子改過』的故事,百感交集,同時燃起一線希望,期待我的兒子也有機會被度出來做慈濟…… 」說著說著,黎瑞蓮已經哽咽了。

兒子在高中時學壞,惹事生非,幾十年來進出監獄無數次,讓黎瑞蓮心力交瘁,現在還在服刑,雖然絕望但仍不捨,母親節前夕才去看他。「幸好有進慈濟,才懂得轉念,也感恩小姑愛喜師姊一直鼓勵陪伴。」

來自玉里志工黃麗雲以前認為佛陀說的「菩薩」是經書上的,今天聽德宸師父解說志工在佛國為眾生所做的事情,真是難行能行,「回想自己及身邊的夥伴們,也是在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體悟到佛法是在人間。」志工陳碧媚聽了德佩師父「掃地功德」的故事後,發願邀約更多人來靜思堂做「福田」。

志工邱煥榮透過布展,了解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故鄉,也明瞭當地村民目前貧困的狀況,深有感觸。他說:「慈濟到佛國去幫助窮困的人,提供生活的改善,感覺上人很了不起,透過上人說故事,推展菩薩理念,我們是上人的弟子,要效法慈悲喜捨的精神,把它推展起來。」

志工林鳳玲讚歎新、馬志工能進入尼泊爾跟印度,積極推動教育,蓋大愛屋,希望能夠翻轉他們的生活。「很想到靈鷲山去感受二千五百年前,在佛陀旁邊聽經聞法那種莊嚴的氣氛。」這是林鳳玲畢生的心願。

佛陀足跡慈善人文特展活動,透過佛陀轉凡入聖的足跡、證嚴法師說故事的意寓,引領大家深入了解佛陀的本懷、慈濟人行經之路,把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藉由此布展希望能洗滌大眾無明煩惱與污穢心垢,以清淨無染之心,生生世世行在菩薩道上。

圖左 :德寋師父講述「回饋佛陀故鄉」,慈濟在尼泊爾與印度,深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將慈悲濟世的精神理念帶到當地,[攝影者:陳汝津]
圖右 :德恭師父敘述一位窮人說自己一無所有,要如何布施?佛陀開示七種生活中不花錢的布施--和顏施、言施、心施、眼施、五身施、坐施、察施。[攝影者:廖文聰]

圖左 :來自玉里志工黃麗雲(右二)以前認為佛陀說的「菩薩」是經書上的,今天聽德宸師父解說志工在佛國為眾生所做的事情,真是難行能行。[攝影者:陳汝津]
圖右 :德寧師父講述「浪蕩子改過」的故事,他去找佛陀乞求出家,佛陀用慈悲勸誘,引導他學會捨離不對的事。[攝影者:陳汝津]

圖左 :德勷師父敘述著佛陀誕生於尼泊爾藍毘尼,在菩提迦耶苦行林裡苦修六年不得解脫之道而放棄苦修,而在菩提樹下靜坐思惟,夜睹明星,最終得以覺悟成道。[攝影者:陳汝津]
圖右 :慈濟志工林鳳玲(左二)讚歎慈濟能進入尼泊爾跟印度,積極去翻轉他們的生活;她畢生心願是想到靈鷲山去感受二千五百年前,在佛陀旁邊聽經聞法那種莊嚴的氣氛。[攝影者:廖文聰]

圖左 :志工陳碧媚(左二)聽了德佩師父「掃地功德」的故事後,發願邀約更多人來靜思堂做「福田」。[攝影者:陳汝津]
圖右 :德昕師父看到楊怡寧(右二)推著失智的母親一起來參加浴佛,讚許她的孝行。[攝影者:陳汝津]
圖左 :來自玉里的慈濟志工邱煥榮透過布展,感受到慈濟在佛陀故鄉的付出非常了不起,並要大力推動慈悲喜捨精神。[攝影者:廖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