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花蓮蔬食市集 泛起愛的漣漪

花蓮蔬食市集 泛起愛的漣漪

E-mail 列印
「今天五四文藝節,也是假期,就過來參加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昨天有演過了,今天再繼續,剛剛看到大家很開心,開心自然就有希望……」這次應邀前來市集表演,擅長演奏世界各民族之「笛族」樂器,素有「笛神」美譽的蔡 介誠特別排開國內既有行程,並從所創作的幾百首曲庫中,挑選了五首樂曲,希望帶給花蓮鄉親歡喜及對未來的希望。

4月3日花蓮發生強烈震災後,事隔一月於5月4日、5日以「滴水之恩.洄瀾有愛」震災義賣蔬食市集,充滿熱情、溫馨及愛與善的活動,歡喜迎來新希望。這一由民間自發性結合各團體合作的愛心活動,是花蓮縣中華藝術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發起、主辦,在美輪美奐的花蓮美崙山自來水園區舉辦,其中包含有書畫、藝品展示與義賣,以及音樂、舞蹈與歌曲奏唱,更增添活動藝術與人文氣息。

◎歌曲 撫慰人心

兩日來,居於浩瀚太平洋及中央山脈之間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中,花蓮自來水園區有別於平日的寧靜,現場除了約六十個攤位齊以各自手藝、創意、收集或產品付出愛心外,舞臺上一場接一場的表演及奇畫共賞的書畫義賣品展示,雖然短暫卻展現人間之美,還有在下午三點鐘都準時進行的祈福。

表演活動,由一群穿著鮮艷桃紅色上衣、頭綁天藍色彩帶的男男女女,列著長長隊伍,人人手中舉著花蓮婦女家庭合唱團祝福……舉牌,歡樂入場;這一群來自社區大學的團隊緩緩步上舞臺,以非洲鼓的震撼鼓音開啟第一天表演。

舞臺上,海納百川,不分男女與老少,更沒有身分差別,人人都是來為花蓮加油打氣,在鄉親面前各展所能、獻出才藝,無論歌唱、舞蹈或是樂器表演,可說是個個都是使出渾身解數前來盡一分心意。

兩天來,來自宜蘭曾獲不勝枚舉大小獎項並受邀在國內及各國巡演,表演足跡遍布歐亞各國的音樂創作奇才,藝術家蔡介誠都參與此次「滴水之恩.洄瀾有愛」震災義賣蔬食市集舞臺演藝。喜歡遊歷世界,到各處采風的他,善用各地不同文化元素創作,更自其創作曲中挑選出深具意義的五首,作為兩天的演奏曲目。

蔡介誠以一首開場序曲,歡迎大家到來,到這一有意義的場域來參與活動,是歡迎也是謝謝與感恩,他如數家珍地分享著每一首樂曲的來龍去脈與特點。「第五首曲子就是〈大海之歌〉,這個很有趣,只是一個小片段……」蔡介誠表示,這首原長有十多分鐘的曲目,是結合非洲、印度、中國、中南美洲及美國印地安的傳統打擊樂器的融合。

從〈大海之歌〉這首樂曲裡,人們聽得到澎湃的音聲,他特別以這首樂曲向大海祈願,希望這次的震災過後,可以對花蓮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慈悲一些,以這特別的曲子來獻給同樣是面臨澎湃大海的花蓮。

第二天蔡介誠特別加演了第六首樂曲,這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很親民的臺語曲子〈乎乾啦〉。因為演奏的樂曲全都是古典音樂、世界音樂,雖然包含很多民間歌謠元素,貼心的他擔心,鄉親會覺得曲高和寡。為拉近與大家的距離,同時也表示,音樂家不是只有生存在舞臺上,他們和大家一樣,就是平凡的人,他便以這首流行樂曲與大家結緣:「在最後讓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知道未來要靠自己,一切都會好了。」

除了樂曲安排的親民,蔡介誠更在吹奏這首樂曲過程中步下舞臺,並隨著樂音在觀眾間律動、獻奏,此時,人人陶醉在熟悉的音調,卻以未曾耳聞的樂器音聲吹奏聲中,或鼓掌或和唱還有在一旁翩翩起舞者,好不熱鬧與和諧。

而這次的蔬食市集,蔡介誠除了感受到了大家的善與愛,他更發自內心感恩參與所有攤商,更表達對慈濟大力支持及提供主辦單位種種協助更加讚佩。在此同時,他更提及這次蔬食市集令他感受到了海洋發出的訊息,環保很重要:「今天的蔬食,也帶著這個意義。我們不要再對地球、這塊土地,再做傷害它的事情。」

◎畫作 共襄盛舉

而5月5日早上,自來水園區內來了很多不同膚色的年輕面孔,原來是慈濟科技大學一群來自不同國度的國際學生也同樣秉持的大愛精神,以一己所能,前來共襄盛舉。

慈濟科技大學國際學生聯誼會得知此次義賣市集,便招集管樂社、親善大使及國際學生三組包含印尼、泰國、烏克蘭、莫三比克、辛巴威……國家的外籍學生成員,以溫暖的歌聲、熱情的舞蹈及澎湃的奏樂和花蓮一群熱心有愛的鄉親共享假日的溫馨。

來自馬來西亞的慈濟科技大學國際學生聯誼會會長,資管系二年級,身材高挑的蔡妤謙同學認為,學校有很多外籍生,是一個很多元的環境,有很多機會讓自己多方面發展,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求學渠道以提升自身能力,就決定飄洋過海前來就讀。她熱情分享,到這裡表演,既為這市集出一分力,又能將同學練習的成果展現出來,真是一舉兩得。

「昨天看到這為震災募款義賣的市集,覺得很溫馨。」蔡妤謙感到大家都很有熱誠來為有困難的災民貢獻一分心力,深受感動;而在他們表演時候,無論是歌唱或是演奏,觀眾都展現無比熱情,讓他們很開心,覺得付出努力表演,獲得大家的認可。

舞臺上除了是表演者的處所,更是愛心奉獻及書畫展現的文藝舞臺,兩天來來自各地的不同表演,展現了各自才藝更顯出人人的熱情與愛心,除此之外,藉由一幅幅書畫,也讓大家欣賞美的藝術,更加難得的是看得到做與得之間的結合與連結,及蘊含其中、密不可分的融合。

當作者與購得者於舞臺上合體,共同展現一幅幅書畫的畫面,是美、也是藝術。這樣的畫面在這舞臺上不斷上演,雖然主角不同、書畫作品各異,卻同樣是既和諧又美好的一幕幕。

舞臺上藝術家林閒以捐出字畫作者身分與購得書畫代表田于妹聯手舉起「蝶遇」展示這幅作品並留下合影。花蓮縣美術協會的前會長林閒捐出此幅畫作,是2019年於臺灣國寶美術館「花鳥閒情」書畫展展出作品之一,看到花蓮災情嚴重,感於鄉親的窘境,她捐出這幅「蝶遇」,透過蝴蝶遇到荷花的景物,來盡一點微薄力量。有善心人購得,她再捐出所得,是種善的循環。

受地震影響,家中物品也是東倒西歪,四散零落,林閒也受到驚嚇。然而最好的治癒方式,就是忙,她忙著作畫寫字或做計劃,在恐慌中進行未完成的事情,也是撫慰心靈。她分享,今天有人「義買」她的畫作,她感到很欣慰,也很開心。

而與之攜手展示「蝶遇」的是自來水廠的導覽志工田于妹,也是林閒多年的好友,是代表遠在臺北的買方朋友上臺合影並接受由自來水公司第九區處處長李慶興代表致贈,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的既環保又與人留香,以水底泥與炭所製的臺灣黑熊模型精油擴香紀念品「熊炭吉」(臺語:最賺錢諧音)。「一直很欣賞她的畫作,所以她發心,我們就跟著一起發心。」田于妹更感謝自來水廠能夠辦這一『滴水之恩.洄瀾有愛』,大家一起共襄盛舉。

◎祈福 上善若水

5月4日,「滴水之恩.洄瀾有愛」賑災義賣、蔬食市集,當人潮湧入自來水園區,在舞臺側邊草地上,便另設有一座藍色小平臺,上方立了一座大甕,令人不禁好奇。而後,轉眼間平臺上大甕旁竟多了大小樣式各不同的盛器,臺前則多了一張掛著祈福區招牌的長桌,上面還有三個缽。

下午三時,原本包羅萬象的表演,引人注目的舞臺轉移至這藍色小平臺,除了主辦花蓮縣中華藝術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旭霖外,還有花蓮縣議員韓林梅、自來水公司第九區處處長李慶興、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呂芳川主任……來自各方貴賓雲集,在大甕旁為今天祈福儀式拉開序幕。

透過尼洛穆提脈輪頌缽,發出低沉、渾厚的缽音,迴繞現場,人人靜心、放鬆且愉悅,祈福儀式在澄靜缽音中,由十三位貴賓依序將花蓮全縣十三鄉鎮市淨水倒進大甕,在園區共同為花蓮大地和家家戶戶祈福。以此匯集於大甕裡的淨水,象徵花蓮全縣凝聚的祝福。

李旭霖表示,將擇日將祈福淨水送往七星潭,象徵上善若水、涓滴成流,透過太平洋鏈結全世界,也將花蓮人的愛與祝福流向四方;也藉以連結五大洋,代表全球同為花蓮祈福。

當人人依序將手中一盆盆淨水匯聚入甕時,不斷伴隨著主持人祝福聲音:「在最困難的時刻,承接起土地上的每一位人士,願這清水成為新生的泉源與希望,透過自來水的管道傳送到每一戶的家中,滋養著每一寸土地,療癒每一個心靈,將我們的愛和力量傳遞給每一代的花蓮人。」

兩日皆於下午三時進行引水祈福、向天地感恩,雖參與貴賓不盡相同,卻人人有相同心意與滿懷祝福。人人祈願,藉由秀林鄉、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鳳林鎮、光復鄉、豐濱鄉、以及卓溪鄉、萬榮鄉、瑞穗鄉、玉里鎮以及富里鄉十三鄉鎮淨水匯聚一起,如同是給予花蓮共榮、共贏的大愛,永遠充滿愛與希望。

◎義買 盡一分力

除了參與祈福會儀式為花蓮共同祈福外,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呂芳川主任更以實際行動支持藝術義賣,認購一幅書法大師劉鳴岐書寫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詩文《短歌行》的作品。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呂芳川展示此幅受人矚目,書法如行雲流水,字字飄逸灑脫,充分表現出曹操藉此蒼勁悲壯,浩淼雄深詩文,抒發內心感慨和懷抱。

而就這次蔬食市集,是為了賑災、匯聚人人愛心,也是一種行動,就是慈濟持續不斷進行的蔬食推廣,敬天愛地、環保愛地球的行動。「一直以來,邀年輕人共同來參與,成立年輕人素食團隊,定期舉辦素食活動……」呂芳川很肯定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推素小組的用心;同時,他認為,這一場市集結合一些協會、民間單位一起發揮愛心,為0403花蓮地震募款同步推動素食,是一種非常好的行動:從推素中,淨化心靈,回饋大地。

「上人希望能推動素食,大家要有覺醒。」呂芳川提醒大眾,慈善的濟貧扶困,歸根究底,人心淨化才是源頭;推素雖然不是直接在執行濟貧扶困行動,卻是人心最根本的源頭。他誠懇分享內心感觸:「人心淨化後,社會更祥和,對所有的人乃至整個大地,都是一種祈福。」

◎民代 協助重建

不論是攤商、表演者或遊客,雖然角色不同,卻人人皆以一分熱誠與愛心,想為早日恢復花蓮這一片受天災傷害的好山好水,及居住於此地的鄉親,盡快回復安居樂業生活而努力。

在園區內,都看到縣議員楊華美身影在市集各處,逢人打招呼外,還到各家攤商關懷,更不忘採買給予各攤商最實質的支持與響應。楊華美佇足在花蓮縣新住民協會籌措邀集的攤位前,與攤商們熟稔地寒暄、問候。

曾經在花蓮縣新住民協會任社工的她,很開心看到一群新住民都相聚於此地,楊華美分享:「看到很多新住民的姊妹共襄盛舉,之前在協會做社工十五年,都在協助新住民。」面對眼前這一幕,這一群原來受助需人輔導的新住民,如今已能互助,更甚而已經是足以幫助他人的人,她不免為之振奮與歡喜。

行經愛心鑼攤位,楊華美也進入敲響愛心。「不管是買東西或是捐款,我一定要付出一點心力,也謝謝大家的付出,一起努力。」她更分享,這麼多人願意幫助花蓮,透過市集義賣,將所得捐出,這是花蓮的事情,一定要來支持,要將大家的苦看成是自己的苦,不論是不是受災,都要盡一點心力,讓花蓮重建進度快一點。

雖然自家也有一些小災損,楊華美仍到統帥、花蓮大樓及天王星大樓等災難現場協助,她立刻為大家建立line群組,讓所有人無論安置在收容中心、在親人家中……身在任何地方都能接收到訊息,事實也證明這一群組在災後一個月確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急難的時候,應該要與愛共鳴,才能讓老百姓不要慌張,安撫民心對民意代表也很重要,是必須要協助的。」

身為一名社會福利背景的工作者,楊華美認為這樣的市集很好,她更提及,對這市集的辦理,慈濟出很多力、幫助很多,單是慈濟所提供的所有帳棚,就省了很大一筆成本,又邀集那麼多人出那麼多物資來設攤,為花蓮付出心力,她也向慈濟致上一分謝意。

◎捐米 為助鄉親

在市集各個攤位內,無論食品、飲料、農作物或是衣物、用品,都在各家攤位前展示呈現,以招來客人前來光顧採買。然而,慈濟基金會卻有幾個攤位,愛心鑼、天地大課堂、「淨斯福慧環保隔屏」及淨斯家具等非賣品,只是用來推廣與展示。

兩天市集中,只見一位身著僧服的修行師父,總在掛著「愛心鑼」攤位前招呼著來往行人,入內發揮愛心。目前正在慈濟大學宗教研究所研讀的德妙法師,得知市集活動便主動表示要前來盡一分心力。「我是學生,能有機會讓我出來學習,也是我很感恩。」

德妙法師抱著只要有因緣就參加的一念,他不在意要承擔什麼,只要有機會投入便是歡喜。兩天全程參與募心募愛的他強調:道場在日常生活中,有因緣善用生命就是道場,隨順每一個人的緣分,在家或出家,每一個角色都將善心、愛心擴散,法界天地敬天敬地,道場就是在心中。「看到大家就是很歡喜,大家來這裡就是善緣共聚一處。」德妙法師讚歎,前來敲起愛心鑼,就是敲起、啟發愛心。「這愛心鑼如同在天地之間,敲起人人愛心,讓天地祥和,也是少災、少難的心念與好的緣分。」

因多年前一場病被花蓮慈濟醫院救回的老闆陳貴珍,感念慈濟救命之情與關懷陪伴之愛,當得知義賣活動,她便一口答應邀約前來共襄盛舉,為善不落人後。於5月4日第一天市集前來設攤的花蓮知名素食餐館「阿彌搭巴」攤位前總是有絡繹不絕人潮,人人自動自發排起隊來,等待一道道美味可口佳餚。也正因為人潮紛至沓來,佳餚很快便供不應求,老闆陳貴珍女士與身邊一群年輕人便早早收攤,換個身分,踩街「付出」去。

在愛心鑼前,白色或黑色上衣印著「阿彌搭巴」的一群人,正紛紛依序上前敲響鑼聲。這是老闆陳貴珍為大家植福,也是一種回饋更是愛心的展現。這樣愛與善的足跡在這蔬食市集中都悄悄烙印著,處處都有令人動容的感人事蹟與善行。

而花蓮市長魏嘉賢也來到現場,更在愛心鑼前擊出響亮鑼聲。魏嘉賢也在祈福致詞時,輕輕問候大家辛苦了。「我們災後最欠缺的一件是什麼呢?」臺下回應一句「錢。」魏嘉賢立刻回以:絕對不是錢,是團結。他分享,此時,不論是中央或是縣政府、市公所或是各級機關,都在為花蓮做災後的搶修或是復健之路,他希望花蓮不要再有災難,大家一起好好為未來努力重建。

在市集內除了大人、小孩齊來敲響愛心鑼捐愛心,還有隱藏版,看不見的愛與善在此醞釀、起漣漪。在人聲鼎沸的市集裡,總有攜家帶眷、同學、朋友或是鄰人、親戚邀約前來。卓秀鳳女士與鄰人相邀,各自帶來數千元,想要到市集花光,也算是為受災鄉親盡些棉薄之力。

花光了身上的錢,兩人都買了米,卻不帶回家,便找了慈濟要捐出採購的二十包米。慈濟志工向她們解釋,臺灣已經是高齡化社會,為了讓長者獲得妥善照顧,慈濟基金會關懷長者健康,與當地社區合作,在花蓮秀林鄉、吉安鄉、壽豐鄉、光復鄉、玉里鎮五地開辦「幸福共餐」,為獨居、行動不便的弱勢長者提供免費餐點,更帶動社區居民彼此互助,愛的善行深耕社區。

聽了之後,她們也樂意將這些愛心米供「長者幸福共餐」運用。然而她們的溫暖心意,也深得很多朋友認同並也加入效法善行行列,一點點心意與行動,帶動周邊紛紛響應,悄然泛起陣陣愛與善的漣漪。

◎災戶 貢獻愛心

這一次地震的受災住戶吳先生與太太葉女士也來到市集,自自來水公司退休的吳先生,受自來水公司處長之邀承擔市集的攝影工作。在園區走動隨時捕捉動人畫面的他分享:「看到來設攤的,都是一些慈善機構,都願意拿出一些物資義賣,大家共襄盛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人很感動。」

他也提及,因地震住家受損嚴重,很感謝慈濟基金會協助修繕,在一天的時間就完成讓他很感動。「也已經報名參加5月12日在慈濟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舉辦的浴佛大典,第一次參加浴佛,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參與慈濟志工的行列,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吳先生露出靦腆笑容心中的期待。

看到民眾很踴躍參加市集,他希望活動很順利圓滿,透過政府及民間各團體的力量,應該很快使花蓮地區的觀光再恢復商機,對受災戶有所幫助,讓大家很快再過著平安快樂生活,不要再生活在恐懼的環境下。

如同李旭霖會長致詞所說,心情就像今天天氣一樣,日月同輝,花蓮大同。這一次活動只是小小的善念,因為非常單純與愛的力量愈滾愈大,各方力量都匯聚到花蓮。而兩天活動都在現場的韓林梅議員也認為,花蓮是一個很有愛的地方,在母親節前夕辦理這有意義的活動,看到滿滿的愛與正能量。

在這一場有意義的市集裡,所有人發心勇往直前,除了以人捐出購買白米,還有人購買認捐的藝術品後又捐出義賣的善心人士,再為物命創造另一價值,如此生生不息。可見所有參與活動人員是世界上最有愛的人,人人盡一分心力,與大家一起產生更大共鳴,造就共振愛的力量。

圖左 :感於鄉親的窘境,林閒(左四)捐出這幅「蝶遇」,透過蝴蝶遇到荷花的景物,來盡一點微薄力量。[攝影者:廖文聰]
圖右 :魏嘉賢希望花蓮不要再有災難,大家一起好好為未來努力重建。[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呂芳川主任(左)更以實際行動支持藝術義賣,認購一幅書法作品。[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表演活動,由一群穿著鮮艷桃紅色上衣,人人手中舉著花蓮婦女家庭合唱團祝福……舉牌,歡樂入場。[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蔡介誠以樂曲向大海祈願,希望這次的震災過後,可以對花蓮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慈悲一些。[攝影者:廖文聰]
圖右 :慈濟科技大學一群國際學生也同樣秉持的大愛精神,以一己所能,前來共襄盛舉。[攝影者:廖文聰]

圖左 :楊華美要將大家的苦看成是自己的苦,不論是不是受災,都要盡一點心力,讓花蓮重建進度快一點。[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阿彌搭巴」攤位前總是有絡繹不絕人潮,人人自動自發排起隊來,等待一道道美味可口佳餚。[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吳先生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參與慈濟志工的行列,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攝影者:蔡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