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邀您一起「閱上雲端」 --高雄線上讀書會與上人溫馨座談

邀您一起「閱上雲端」 --高雄線上讀書會與上人溫馨座談

E-mail 列印
2024年5月25日,高雄線上讀書會團隊九十人回到花蓮,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高雄線上讀書會,成立已滿十一年,實體讀書會,於每周三上午在高雄靜思堂舉行,然透過網路,在全球不同的時間與地點,都可連線高雄線 上讀書會。參與讀書會的書友,及團隊成員也是遍於全世界的各地。溫馨座談首先由窗口,高雄慈濟志工呂美雲代表向上人分享。

◎用「班級經營」方式凝聚團隊的心

「讚美時間!」美雲老師說,在場的團隊比出大拇指說:「讚、讚、讚!」

大家口中的「美雲老師」過去任教於小學,退休後全心投入讀書會,她向上人分享用過去「班級經營」的方式,運用在這個大班級--高雄線上讀書會。

有人會好奇,她怎麼有那麼多的讚美可以說,但她就是常常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全力以赴、締造佳績。」此句話聽久、說久了,團隊都能嚷嚷上口,已經融入大家的心中。

美雲老師時時激勵、打氣加油,團隊說她是「最大的發電機。」團隊常常也被她的讚美,深深的感動著,此次特地從泰國回來的志工郭玫君分享,她加入影音回顧團隊前,是沒有影音製作的經驗,當她第一次做了兩則影音回顧,傳給美雲老師。

「美雲老師,馬上給了我很大的讚美和鼓勵,當下的我真的好感動……」郭玫君說,她在家真的哭了一下,因為有「被疼」的感覺。這份被疼惜的感覺,也深深地凝聚著團隊的心。

◎「閱上雲端」手提袋共善一起來

此次團隊回到精舍,手提著「閱上雲端」的手提袋走在精舍中,真的是很吸睛。不止是很吸睛的提袋,它還是個福袋,到處去「造福共善」,團隊義賣此「閱上雲端」的手提袋,已援助日本能登半島地震,還持續在援助花蓮0403地震。

高雄志工楊碧蓮分享,閱上雲端福袋中的小沙彌,源自她的設計、手工縫製小沙彌。楊碧蓮再請臺南志工陳松德,以繪畫專才,繪製Q版的小沙彌,再轉印到袋子上。好多人看到袋上的小沙彌,都心生歡喜,愛不釋手。

美雲老師笑說她自己,很喜歡「想康想旁」(臺語,意即常突發奇想,點子很多),讀書會就好好讀書就好了,怎麼還設計活動甚至提出義賣手提袋,讓大家更忙碌。但團隊都很支持美雲老師的突發奇想,隨即大家就動起來了支持共善。

美雲老師分享,這就是另類的竹筒歲月,小錢行大善,到目前為止,提袋義賣共善了約兩百多萬,還在持續中。她很感恩負責總務的高雄志工黃雪玲,這陣子,她們兩人幾乎手機不離手,不斷確認每一筆訂單的正確性,幾乎忙到半夜。

◎「針線情串連愛」團隊

去年(2023/05/26)團隊與上人溫馨座談時,上人祝福成立「針線情串連愛」的團隊,回到高雄後團隊就成立了。每個月一次的實體聚會,成員也來自全省對針線手縫有興趣的人,也有多位高雄資深志工。

「這是針線情團隊,特地手工縫製四十八隻小龍,要恭呈給上人,代表著慈濟的四大八法。」志工楊碧蓮代表恭呈給上人,上人在現場也仔細地看著這些縫製精美的小龍作品。

有人說:「針線情,一世情。」用手工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作品,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縫製的人要投入很多的用心與耐心。所以針線情串聯愛團隊,已縫製很多作品義賣,而且品質保證,已完成小沙彌系列、壽桃、貓頭鷹、旗袍鑰匙圈、籐籃帶路雞等,還透過團隊的志工,已共善到美國,成績斐然,義賣所得全數捐助「弘法利生」。

針線情串連愛團隊,來自全省各地。在大林慈院工作的志工溫怡真分享:「休息,讓愛發酵。」很令人感動,她說目前大林慈院針線情團隊將近二十人,大家利用中午午休的工作空檔,聚在一起投入做手工。

「人生不能只有上班、下班、睡覺、吃喝玩樂,還能用針線做手工,愈做愈開心!」、「為了呈現作品的完美,拆了又做,做了又拆。」、「下班投入做手工,不太有空念老公,還可以增進家庭和樂……」。

以上都是大林慈院的針線情團隊成員的分享,投入針線情團隊,做手工愈做愈好,愈做愈開心。溫怡真說,同時還可以將「行善生活化」,一舉數得。

◎克服萬難的海外口譯團隊

來自馬來西亞志工任海文,承擔在馬來西亞粵語口譯。他分享承擔口譯後,當下都是非常喜悅與開心的,因此寫下了善效應,至今寫了四十一篇的善效應。

「不管多忙,承擔口譯的時間到了,一定會上線口譯。」

最近因為任海文回到精舍學習一個月,這段期間,輪到他要上線口譯了,趕快在精舍一處安靜的地方完成口譯,不管多忙,他是很堅持一定要上線完成口譯。

來自史瓦濟蘭的志工李后玉,透過連線與上人分享,她承擔英語、馬來語、粵語口譯。對她而言,真正最大的挑戰是「非洲的電力」,由於非洲電力短缺,停電現象愈來頻繁。

有時上線翻譯時,她擔心翻譯到一半沒電,很緊張萬一斷電時就只能坐在屋內。所以她也會準備手電筒,還好有次翻譯完成後才停電,所以她相信「有願力就有電力。」

◎臺語口譯團隊「蹦蹦大」

「感恩精舍德惇師父,對我們團隊的提點,口譯團隊中怎麼沒有臺語與客家語?」回去馬上就成立臺語與客語團隊。

「上人好,溫是高雄線上讀冊會……」(高雄線上讀書會),承擔臺語口譯窗口,來自宜蘭的志工林秋敏,全程向上人分享都用臺語,感受到臺語的功力與臺語之美。

林秋敏很感恩承擔臺語口譯窗口,慢慢調和了自己的心,感恩臺語口譯團隊來自美國、全省各地都有。有志工跟她分享,聽到臺語口譯很感動,因為讓她想起了自己的阿媽,想起了小時候與阿媽的相處點滴。

來自屏東蔡美惠,長年都在關懷屏東監獄受刑人,也在臺語口譯團隊。她分享,承擔口譯後,才發現自己的臺語太多不足,而上人是最好的指導老師,就會思考如何說得更好聽,更流利。

她說自己家裡在賣寢具、窗簾等,承擔臺語口譯時,就先關門不做生意,因為需要全神貫注。因為有臺語口譯的工作,是她唯一不用出門,就可做慈濟。從口譯中學習很多,如聆聽來自各地的志工感人的故事。

她印象很深的是,有次口譯內容是臺北觀音山的奶奶,從三歲到八十三歲,在當乞丐婆,直到遇到慈濟志工後,人生開始改變的故事,當時在線上口譯時,她自己都被深深感動,一邊口譯一邊哽咽著。

◎把握人生使用權 努力學習3C跟上團隊

來自宜蘭志工黃美靜分享,她平時都在做環保,兩年前生了一場很嚴重的病,體力差很多。當志工林秋敏邀約她承擔口譯時,她想常常在講臺語,應該不難,馬上答應。

「答應後才知道,代誌不是『憨人』(傻人)想的,上線口譯要了解,什麼是3C產品等,什麼是開麥、什麼關麥、什麼開會議室……」她本來通通不會,一步一步慢慢學,她也漸漸學會了,當她遇到困難,馬上求救,都有志工會教她。

「我很喜歡美雲老師,我不只是她的粉絲,我是她的『米苔目』,因為米苔目必較大條。」在場團隊聽了,都哈哈大笑。

因為曾罹患大病後更能體會,上人說的:「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為了要愛慈濟,就要多說慈濟,她發願要更認真學習3C產品。她說:「不管是3CC, 還是5CC,她都要認真學。」

◎夫妻同修客廳即道場

來自美國的志工李淑錦分享,早年臺灣經濟起飛時客廳即是工廠,現在客廳是道場。尤其是在國外,常常在客廳講慈濟,介紹慈濟。先生也是美國志工--劉鏡鏘,他先加入團隊承擔英語口譯。看到他在英文口譯時,眼笑、口笑,她非常好奇,什麼讀書會讓先生這麼開心。

於是她「自投羅網」,主動加入臺語口譯團隊。有承擔就會緊張,也會成長收穫很多。本來以為,說了一輩子的臺語,口譯應該易如反掌,卻發現口譯與平時的說話是不一樣的。上線口譯時神經緊繃,下線後汗流浹背,但每次還是「我願意」的歡喜接任任務。

李淑錦說,此生能和上人住同國,講同樣的話非常幸運,能直接領受妙法。雖然聯合國預估三十年後,臺語可能會消失,因此她更加珍惜講臺語,也要更用心以臺語「說慈濟、傳慈濟。」

◎用「畫筆彩繪」讀書會結好緣

全場唯一穿著慈濟大學制服的同學,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阮絲怡。因2017年在馬來西亞,觀看《無量義經》演繹而走入慈濟。在新冠疫情情間,加入高雄線上讀書會認識慈濟大學,在2023年來到臺灣慈濟大學就讀國際數位媒體與科技。

「剛開始參加讀書會時,不知不覺就拿起畫筆,開始畫分享的人物……」,擅長繪畫的她,在參加讀書時,會將分享的嘉賓畫下來,拍下來傳給美雲老師,美雲老師也會傳給分享嘉賓,因此也結了很多好緣,當場並將畫冊恭呈給上人看。

來到慈大讀書後,阮絲怡也參加很多志工活動,如參與花蓮0403地震時的青年志工。現在因上課,無法即時上線參與高雄線上讀書會,她也會安排時間,看回播,仍舊聆聽完讀書會的過程。最後她發願,希望未來畢業後留在志業體工作,朝向清修士的目標努力。

上人很仔細的看著阮絲怡的畫冊,最後並且祝福她。

◎上人感恩並肯定團隊

上人慈示:「聽各位菩薩的分享,很用心在聞法、說法、傳法。」這個時代,最期待人人,以虔誠的心去傳法,真誠的說法。人心需要淨化,現在科技發達,只要大家用真誠的心,將法傳出去,讓大家有因緣可以接受到。

上人又說:你們說法總是走入人群,看你們這麼多的家庭,家庭美滿,全家都快樂。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天天同心、同道、同志願,法喜充滿。大家要傳法、說法,少不了「聞法」。真實的因緣法,打從內心中的真誠是品德,並且用心守好口德,總之一切徳從心起。

最後,上人感恩並肯定針線情團隊,期待能讓老菩薩,一邊手在做,耳朵還能一邊聽法,上人說:「替師父謝謝他們。」

您「閱上雲端」了嗎?無論您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只要上網連上線,就能一起學習佛法、人品典範,吸收正能量,歡迎大家連在一起。

圖左 :高雄志工呂美雲,高雄線上讀書會窗口,過去是小學老師退休,用班級經營的方式帶讀書會,讓讀書會氣氛活潑、並用讚美肯定團隊。[攝影者:周幸弘]
圖右 :高雄線上讀書會的針線情串聯愛團隊,特別將作品呈給上人,並送上四十八隻小龍,象徵慈濟四大八法。[攝影者:周幸弘]

圖左 :高雄線上讀書會,每周都有數種語言線上口譯,口譯團員來自全球,圖為高雄靜思堂二樓,口譯的連線的團隊。[攝影者:周幸弘]
圖右 :馬來西亞志工海文回到精舍,這段期間,輪到他要承擔粵語口譯了,在精舍一處安靜的地方完成口譯,不管多忙,他很堅持一定要上線完成口譯。[攝影者:任海文]

圖左 :大林慈院工作的志工溫怡真分享:「休息,讓愛發酵。」很令人感動,她說目前大林慈院針線情團隊將近二十人,大家利用中午午休的工作空檔,聚在一起投入做手工。[攝影者:溫怡真提供]
圖右 :來自美國的志工李淑錦(右)分享,先生也是美國志工--劉鏡鏘(左),他先加入團隊承擔英語口譯。看到他在英文口譯時,眼笑、口笑,她非常好奇,什麼讀書會讓先生這麼開心,於是她也主動加入臺語口譯團隊。[攝影者:周幸弘]

圖左 :穿著慈濟大學制服的同學,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阮絲怡(左一),擅長繪畫的她,在參加讀書時,會將分享的嘉賓畫下來,因此也結了很多好緣。[攝影者:周幸弘]
圖右 :此次特地從泰國回來的志工郭玫君(左一)分享,她加入影音回顧團隊前,是沒有影音製作的經驗,當她第一次做了兩則影音回顧,傳給美雲老師。當時老師馬上給了她很大的讚美和鼓勵,當下她真的好感動。[攝影者:周幸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