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瑞穗共修處啟用 浴佛滌人心

瑞穗共修處啟用 浴佛滌人心

E-mail 列印
「瑞穗靜思堂歷經兩年,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完成,讓我們瑞穗終於有個家……」今日活動司儀,慈濟志工范淑美引言分享,在這溫馨五月,人人抱著歡喜心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瑞穗共修處啟用及莊嚴浴佛典禮的進行。

20 24年5月26日,甫自3 月完成驗收的慈濟瑞穗共修處啟用,並首次於此舉辦浴佛典禮。在此小而美的場域中,一樓福慧廳、環保教育站及室外園區共計有近四百人齊聚,人人以一念虔誠與恭敬,感念佛恩、親恩、眾生恩三恩。

◎成立因緣 規劃完善

瑞穗 (Rueisuei)鄉舊稱「水尾」,意思是秀姑巒溪之尾,面積一百三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一萬兩千三百人,是花蓮發展農業結合觀光休閒活動,最具成就的鄉鎮;瑞穗鄉的天鶴茶和文旦是知名度很高的農特產品,而瑞穗鄉秀姑巒溪泛舟活動和紅葉溫泉、瑞穗溫泉等為主要觀光景點。

從1993年,瑞穗當地慈濟志工成立「瑞穗環保站」,因種種因緣,經過數次搬遷,終於2019年借用慈濟志工蔡秀鳳經營的五金行後方,暫時有一個雖空間不大,卻功能大不同的環保站,不僅回收種類項目從原本只回收紙類,增多了寶特瓶、鋁罐、塑膠瓶罐、廢鐵類……

漸漸地,瑞穗環保站除了做環保,也增加了薰法香、讀書會等深具傳法、教功能,讓環保志工於此汲取證嚴上人說法,洗滌心中無明,此時「瑞穗環保教育站」成立,除做環保回收分類,亦兼做感恩戶每月例行發放及不定期舉辦小型活動場所,儼然是一處慈濟志工得以藉此地短暫聚會共修、精進之處。

時光荏苒,因緣具足,慈濟有今瑞穗共修處現址土地,又經過三年規畫,「慈濟瑞穗共修處」終在2024年落成。一棟小而美灰色外牆的莊嚴道場,矗立在花東縱谷中,青翠稻田環繞於四周,是一處兼具慈善、人文、環保、醫療、教育等面向的多功能共修處。

這一棟三層樓的建築,規劃完善,一樓福慧廳,除是送往迎來的一處莊嚴靜穆空間,一旁還設有一間廚房,而後半段依地勢而起的挑高建築是環保教育站;二樓設立慈濟醫院的長照據點,是延緩失智、失能中心;三樓是感恩堂與兒童班及多功能教室。

◎師父期勉 眾「星」雲集

5月26日,這一特別深具意義的日子,是瑞穗共修處正式啟用暨浴佛典禮與感恩戶愛灑活動的日子;在這一天,瑞穗共修處正式展開新旅程,在社區發揮其影響力,以接引更多會眾,讓善與愛在瑞穗這偏鄉地區開花結果。

今天,瑞穗共修處可說是眾「星」雲集,各方貴賓、仕紳與會眾齊聚。來自靜思精舍七位法師,德如師父、德惇師父、德佳師父、德宿師父、德勷師父、德淵師父及德瑋師父,還有二十九位各道場法師蒞臨,另有鄉長、鄉民代表、村長、前港務局長等及鄉親們蒞臨全程參與。

「大家的努力、盡心,上人的慈悲,給我們這樣一個莊嚴而且小而美的一個道場,瑞穗的一個家,所以今天是一個非常開心有意義的日子……」靜思精舍德如師父就司儀范淑美恭請精舍七位師父及花蓮合心組隊慈濟志工上前為瑞穗共修處啟用後,就啟用儀式簡短致勉,並邀請所有參與法師、貴賓及會眾們在往後的日子裡,常到慈濟瑞穗共修處這個家,來「普照」、關心與精進共修。。

「我們現在就要正式啟用。」德如師父向大眾宣告,在瑞穗地區的慈濟共修處正式啟用。此時,〈揮灑人生的彩筆〉音樂響起,亦即象徵自即刻起,人人都能在此盡情揮灑生命良能,精進求法。

◎虔誠心念 上達天聽

「慈濟58周年來,上人帶領全球慈濟人,為佛教、為眾生。感念佛法起源,回饋佛陀故鄉,弘法利生,行善造福……」在范淑美引言中,開啟今日集聚在瑞穗共修處浴佛,人人共同傳遞佛法精神理念,凝聚善的能量,一起為天下祈福。

雖是置身在福慧廳、環保教育站及室外園區三處不同場域,人人卻以同樣的虔誠恭敬心念齊聲唱誦〈爐香讚〉聲中,廣邀菩薩雲來集;以〈讚佛偈〉感念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人間,修行、覺悟、說法,為人人開啟本具的智慧與清淨本性,教導眾生行菩薩道,同時,大家也以知恩、感恩、報恩的心,唱誦〈讚仰三寶〉讚仰啟迪人人去除無明,佛性得以現前的佛法僧三寶。

在精舍師父、各道場法師及組隊慈濟志工們供法香、燈燭、香湯及之後,人人以整齊隊伍至浴佛臺前,虔誠禮佛足、至誠發願、接法香。莊嚴殊勝浴佛典禮功德圓滿。在司儀引言下,人人恭敬、端正立於座位前,三區現場各由兩位法師引領大眾繞佛繞法。

「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淡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眾人在步履移動間,觀心唱誦《無量義經》〈德行品〉,聲聲「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聲中,人人步步踏實,心靜清澄,匯聚眾人虔誠一念心,踏出每一堅定腳步,如同大家以善與愛廣布共善力量。

眾人本慈濟情與上人心,誠心向佛陀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之三願後,向佛陀行虔誠最敬禮,並表達對佛恩、父母恩及眾生恩的崇高敬意,今日瑞穗共修處啟用暨浴佛典禮殊勝圓滿。

◎法師祝福 佛光普照

佛化禪寺道起法師在精舍德如師父邀請下,為大家勉勵。首先他提及與德如師父認識很久了,今天慈濟在全球,發大願跟隨著上人弘法是很大的事業,以佛陀精神來廣度眾生,佛法八萬四千無量法門。「大家都來修,八萬四千法門是同一個法門,雖然每一個人的根基不同,但是到最後大家都要來成佛,都是成佛的法門。」

他期望,今日慈濟瑞穗共修處落成,能利益地方,利益所有一切眾生,大家離苦得樂,能夠人人共同向善、努力,不分是哪一個寺院或是宗教,大家共同來發心,發大願。

「今天是很好的大事,在這個靜思堂,在瑞穗能有一個小而美,進來這裡感覺很溫馨,實在是很有福報。」德如師父分享。他說古道今,提及瑞穗的種種,早在三四十年前,在這此地有一些資深委員,知道上人慈悲,要來幫助東部很多貧窮苦難人,就一點一滴……「記得古早我未出家的時候,每個月好像是二十六日,我們沒有地方要去借地方來發放。」

「上人的慈悲,都說貧困的人很需要我們大家的愛,大家來關懷他們。」德如師父表示,如果慈濟志工人愈多愈好,就能到左鄰右舍關心,時時了解他們的情形。當時都去借地方,更希望有個家。」他再次提到當初慈濟行善的窘境,卻仍堅持至今。德如師父更殷盼如今有這個「家」,希望大家常來。

慈濟已經五十八年來,一點一滴都是大家省吃儉用,五毛錢開始的愛心,是省菜錢,不是有錢人而是有心,積少成多創造起來,點點滴滴做出來。德如師父藉由讚歎道起法師很認真修行,勉勵大眾,人人都要修行。「社會上若每個人都能修行,修心養性、端正行儀,還有佛陀大愛的精神,社會才會祥和。」

最後,德如師父更邀請鄉民、好鄰居,除了來禮佛,也歡迎到共修處來學做人,學勤儉,惜福、保護大地,留給子子孫孫,代代都有福。他也誠摯請各道場法師蒞臨「佛光普照」。

◎因緣殊勝 歡喜浴佛

「佛化禪寺已經在結夏安居了,道起法師父說今天很特殊的日子。」平常都將做資源回收物資交予慈濟運用的佛化禪寺慈法法師分享,在這一個特殊的日子,他一定要來。「浴佛就是感恩佛恩,報佛恩。很歡喜,今天來參與浴佛。」慈法法師很期待,大眾能一起來學佛,一起來守護地球。「」

有二十一位常住眾的瑞穗圓覺精舍,今天有十五位抱著感恩心一起前來參加盛會,法明法師分享今天來到瑞穗恭修處的歡喜:在這偏鄉地區,還能參加瑞穗共修處的落成很榮幸,它就像我們的大鄰居。

平時信眾都會布施一些菜與大家分享,圓覺精舍也都會將這些蔬菜送到靜思精舍,如今也已有十幾年光景,法明法師表示,瑞穗圓覺精舍與慈濟、靜思精舍互動很頻繁。法師更表達心中期盼,希望能夠帶給瑞穗偏鄉鄉民更多的福利,照顧與嘉惠鄉民。

而見濟法師則歡喜分享,是從「隔壁」,行走路程只需五分鐘的大慈精舍前來,師父更提及,精舍共有八位比丘尼法師,今天都來了。很讚歎慈濟一些理念的法師表示:「來參加浴佛很歡喜,慈濟本來就是有在做慈善的志業,每年都會捐款,隨喜一下,就是結一個緣。」

由於大慈精舍未舉辦浴佛典禮,而因緣巧合,剛好今天慈濟瑞穗共修處舉辦浴佛,他能來參與,感到非常好運和歡喜。在過程中,見濟法師感受到慈濟真是很有心,也感受到志工們是那麼親近、莊嚴及熱心。

◎誠心祈願 平安健康

第一次來到瑞穗共修處的瑞穗鄉長吳萬德分享:「很高興這個大家庭來做我們的好鄰居,大家能夠息息相關,互相來照顧。」很低調的他,在受邀致詞時客氣說著:現在才知道這個大家庭真的很大。

在參與莊嚴浴佛行進間,也是佛教徒的吳萬德感到當下心清淨,也發覺慈濟的浴佛儀式很簡單隆重。「一般到廟裡都拿香,在這裡較清淨,覺得心情清淨。」他也歡喜分享今日祈願,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活到一百二十歲。

而在浴佛當下也是祈願平安的麥女士,是第一次浴佛。在浴佛接法香拿起菩提葉時,她好奇端詳甚久。麥女士很開心受鄰居慈濟志工古正松邀約前來參與,她雙手奉著菩提葉,頻頻說著祈願,平安最要緊。

多年來斷斷續續都有參加浴佛的許志發先生分享,這次參與是鄰人慈濟志工蔡秀鳳邀約,他也想來為國家祈福:「希望國家、世界,都能平安。」住在附近的他表示,其實也在「幕後」,只要有需要,他都會幫忙「做慈濟」。今天受邀約,太太及女兒,全家都一起來。許志發更提及,花蓮地震讓大家都很煩憂;他也希望這次為大家祈福,帶給大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這是很好的事情,要世界平安,國家平安,大家才會平安。」

是慈濟會員,也是受蔡秀鳳邀約前來的賴秀菊,若是慈濟有活動,都會前來服務,她提起,共修處還未落成前,就曾前來打掃。今日活動,坐在福慧廳最後一排,視線不佳,賴秀菊總是伸長脖子,望著前方、聆聽師父分享及浴佛儀式。以前也曾參加浴佛,她很歡喜今天第一次到這共修處來浴佛。賴秀菊認為,每個道場的浴佛方式可能不一樣,在這裡就只有合十、伸手禮佛足而已,感覺很隆重。她的祈願也同樣是希望大家平安、健康就好。

而在瑞穗開洗衣店也兼職上班,百忙中也會參與慈濟回收的彭家逸,也是受蔡秀鳳邀約前來。「她讓我感動,她的真誠付出,感動到我。原本今天要上班,因她邀我,就特地請假,一定要來。」第一次參加浴佛,看到大家都很誠心,彭家逸很感動。

他更分享,瑞穗很難得有這麼大的共修處,他相信這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是集合大家的力量。「慈濟今天能這麼繁盛,應該是每一個民眾認為慈濟真的有做很多事情,不是只有醫院而已。」彭家逸認為,儘管很多人誤會慈濟都只援助外國人,自從參加慈濟,也上過課後,他才真正了解,慈濟還有很多志業,包括幫忙貧困、殘障的人,像是家庭輔具各方面,希望慈濟能再發揚光大。

已高齡八十歲的葉阿沙女士,也是慈濟會員,她今天抱著很歡喜的心來參加。以前,葉阿沙常到慈濟做志工,也曾到花蓮靜思堂浴佛,她無奈表示,現在年紀大手、腰都受傷,無法行動自如,無法做志工。

「祈求國家、師父,大家都平安,國家平安大家就平安。」第一次來到瑞穗共修處的葉阿沙,發了好願。她提及,以前都會到舊的環保教育站「撿(挑)菜」,她伸出手指,些許遺憾說起,手指已受傷,一年多無法再來「做」。

最近幾年都有來參加瑞穗慈濟活動的謝憶如,全程端正安座於臺下座位上,隨著活動程序起落有致。「靜思堂成立更應該來,雖然還沒有加入這個團體,但每每都非常感動。」她歡喜分享此刻心情,能來共襄殊榮,非常開心。謝憶如不忘在慈濟三結合一的慶典上,給與家人祝福:把我所有的祝福給我的父母親,還有婆家的家人。

◎眾人心願 社區道場

平日在玉里靜思堂門口做接待,為大家量體溫、噴酒精、發鞋袋的慈濟志工陳碧霞,今天抱著很歡喜的心,從玉里前來。為了今天活動,昨天就前來彩排、布置的她,今天負責接待引導。

慈濟志工黃麗雲也是從玉里前來,她表示,為了今日浴佛,已經籌辦一個月,而後決議同時在此增加感恩戶發放活動。「發放會在地下室舉行,其實就是一樓後半段,環保教育站……」雖然遠在玉里,對瑞穗共修處的建設、成立,她卻瞭若指掌。

「這棟建築約一年多,近兩年完成,從開始蓋的時候,瑞穗的師兄師姊非常用心在經營,希望能在當地湧起很多菩薩出來護持這個道場。」黃麗雲更分享,靜思堂是社區道場,也是上人給大家的福報。她期望當區,瑞穗、富源、光復菩薩大招生,讓「菩薩」都能進到道場參與活動、做志工。

而一早便穿梭在共修處忙著張羅今天殊勝又深具意義的活動,慈濟志工蔡秀鳳說明,這場浴佛在四月底就已開始準備。「因為在瑞穗,法還沒有傳出去,就先開始規劃、進行好話一條街。」期間,令她最為感動的是,精舍師父,一直提供補給。「如師父說,雖然硬體好了,軟體還沒有完全,就要像上人說的,邊做邊學,邊補、邊修、邊改,把握時間與空間……」於是大家便動了起來,開始菩薩招生。

蔡秀鳳更感念上人很細心,每一個細節都很關心。「這塊土地有落差,有人建議填土處裡,上人認為不應該隨便挖土破壞大地;經過建築師畫圖蓋起來,後面高挑,在裡面很舒服。」蔡秀鳳更謹記上人曾表示,長者要顧,向下紮根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在瑞穗共修處就有規劃招收兒童精進班及伴讀等教育課程。

穿著一身旗袍,一直默默站立在福慧廳後方,隨時未來眾引導、服務的慈濟志工王愛喜,以「高興好幾天」,說起此刻心情。她很歡喜這棟建築的起,開啟了地方學子有一個小學堂可以前來學習;也有長照,每星期週二及週六,可以和社區民眾做環保,大家齊心合力。「今天接引很多會眾過來和我們一起分享靜思堂的啟用,很多法師也過來,覺得很殊勝,很法喜。」

而在瑞穗共修處裡外忙碌奔走的還有慈濟志工古正松的身影,雖然點點滴滴都要看顧,他總能停下腳步耐心為人解答、服務。今天如同家裡辦大喜事般,他不忘露出歡喜笑容,面對今天盛況,古正松直說,沒想到有這麼多來賓來支持我們,人數超出預期;鄉民也非常熱烈,機關所長也很支持我們,希望將來能將這棟建築,當成一座瑞穗中心集會場所。「期望大家能常來坐一坐,加入我們的環保站,來支持慈濟,有更多會員。」在這殊勝特別的日子,古正松也發了這一個所有慈濟人共同的好願。

圖左 :瑞穗共修處矗立在花東縱谷中,青翠稻田環繞於四周,是一處多功能共修處。[攝影者:許俊吉]
圖右 :於室外園區,由靜思精舍兩位法師引領大眾繞佛繞法。[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於環保教育站,精舍師父及組隊慈濟志工們帶領大眾浴佛。[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我們現在就要正式啟用。」德如師父(中)向大眾宣告,在瑞穗地區的慈濟共修處正式啟用。[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在一樓福慧廳,精舍師父、各道場法師及組隊慈濟志工們,虔誠供法香、燈燭、香湯。[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黃麗雲(前排右一)更分享,靜思堂是社區道場,也是上人給大家的福報。[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法明法師(前排左一)歡喜分享:在這偏鄉地區,能參加瑞穗共修處的落成很榮幸,它就像我們的大鄰居。[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謝憶如不忘給與家人祝福:把我所有的祝福給我的父母親,還有婆家的家人。[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瑞穗鄉長吳萬德(左一)分享:「很高興這個大家庭來做我們的好鄰居,大家互相來照顧。」[攝影者:王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