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花蓮環保教育站團隊 前往北區觀摩

花蓮環保教育站團隊 前往北區觀摩

E-mail 列印
2010年12月18日,花蓮慈濟環保教育站以園遊會方式,結合醫療、教育志業體以及社區志工,挹注慈濟人文於其中,期待整裝後的環保站不單單只是做環保,更要是具有教育 功能的環保站。

2011年2月17日,在森元雅琴師姊的率領下,花蓮環保教育站統整協調、行政、修繕、景觀維護、惜福屋管理、生活香積、巧藝、資源回收等功能志工,北上參訪八德、三重、 觀音山環保教育站。藉由實際觀摩,親自感受現場氛圍與實作經驗交流分享座談。

一行十二人,一早六點即抵達花蓮火車站集合,遠從鳳林而來的林月華師姊,原本正月十五元宵節需要「款菜碗(素食)」拜拜。月華師姊為了難得北上觀摩別區如何做環保的機會, 三點就起床打點「菜碗」,讓家人無憂,五點從容自在地從鳳林自行開車到火車站,同其他師兄師姊會合。

踏出台北火車站的東一門,負責此次行程聯繫的三重區羅美珠師姊早已等候門外,馬上上車前往八德路上的環保站。佔地面積不算大,座落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市區內,一下車稍嫌吵 雜,不過一路仔細聽著蕭秀珠師姊對環保站的解說之下,外在的人車聲似乎都被掩蓋、忽略了!

久聞八德站的惜福屋,各式各樣的寶樣樣俱全,「藏寶閣」裡古早的牛車輪框、尿桶、澆肥的杓子、油燈、謝籃、米篩、打鐘的……百聞真得不如一見,而且都是非賣品,秀珠師姊 說:「這些都是留著當教育用,不賣。」「看到好多寶,從小記憶生活中的東西都保存得那麼好。」森元雅琴師姊亦說出對八德站的觀後感。

惜福屋的經營模式是此行觀摩重點之一,秀珠師姊不吝傳授真功夫。她說,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咱的工(慈濟志工)免錢,吃飽閒閒沒事做,東西「俗俗賣」即可。「甘知,費多少人的 精神去整理?(台語)」「如果長期在環保站的話,就知道大家的辛苦。」

又說,來到環保站的東西,「都是人家丟出來的」,但是,上人曾經說過:「環保不只是做回收,是在做教育的。」因此,顧惜福屋的人要有上人法,「才不會被人轉」,而且,「還 不生氣」;所以說:「環保教育多」。秀珠師姊細心叮囑掌管惜福屋的撇步。

羅美珠師姊及時給予寶貴意見,她說,現在許多「環保站」都改為「環保教育站」,所以在經營中就要有法,一星期規劃一次愛灑講上人的法,工作當中,邊做就邉用耳朵聽上人開 示。又說,課程可以講人文,不一定講環保;環保志工初入門,有人很好,也有人習氣重,容易傳是非,因此需要教育,這也是環保站的功能,同時是菩薩招生的管道。

「若無法一星期一次,二星期一次愛灑活動也可以。環保站給人的感覺需要提升。」美珠師姊再次補充說明。

來到平時基本志工群就有七、八十位的三重園區環保站,最為醒目的莫過於塑膠袋類的回收。

平時協力需要支援的人力的是「未分類」區,其他區塊則有固定志工來承擔。陳金珠師姊負責說明整個塑膠帶分類的過程,首先分類要乾淨,「因為溶解後的顆粒顏色不一樣」。金珠 師姊坦言,剛開始的時候真得沒人要做,「慢慢教,現在就比較多人。」又說,廠家來教時,理解力強的,就先去學習當種子、做複雜的;年長的,簡單的就由她們去分。「要有地方 囤」美珠師姊看著區內一片塑膠袋山,微微說著。

花蓮囿於無回收塑膠袋廠商之苦,首務之急便是打聽是否有回收意願的廠家。林素師姊認為,塑膠袋的使用泛濫是讓人憂心的,希望能在花蓮積極推動塑膠袋的回收。

拾階而上三重園區餐廳二樓,布匹成堆,當區巧藝、縫紉班的運作,經常支援許多外區的結緣品所需。園區內規畫的人文飄香課程,主要讓家庭主婦在送完孩子到校後,自己也有成長 空間,課程內容類似蕙質蘭心。羅美珠師姊又言,「環保志工也可以來聽,也希望讓來上課的人了解為什麼要做環保?人力再回歸環保站。」

最後一站來到由「土雞城」變身的觀音山環保教育站。2008年4月甫成立的觀音山環保教育站,原用地荒廢十三年餘,經賴月德、陳永富、陳文讚、陳美娥等幾位師兄、師姊戮力 耕耘、巧手佈置,以及真誠陪伴志工的用心,讓森元雅琴師姊頗有感觸。「很會帶團隊、境教做得好、人文落實得好,桶箍很會call!(台語)」森元雅琴體會小小觀音山環保教 育站的獨特之處,並勉勵同行功能組員能起而傚尤。

華燈初上時分離開了台北城,近晚上八點,火車又載著一行人回到樸實寧靜的花蓮。觀摩分享交流之餘,花蓮區的功能團隊針對花蓮純樸的屬性,也即將開辦一些適才適所的活動,來 配合花蓮環保教育站的整裝出發。.

圖左 : 八德站蕭秀珠師姊(右,穿灰衣)介紹惜福屋經營撇步之餘,略說本站特具懷舊教育區,我一行人以「藏寶閣」稱之。[攝影者:林士鈞]
圖右 : 在三重靜思堂內與羅美珠師姊、陳金珠師姊(右一、二)交流課程事宜。[攝影者:林士鈞]

圖左 : 賴月德師兄(右一)首先說明環保站內百分之九十來自回收利用的情形,眼前就是利用回收的酒瓶砌成的擋土牆。[攝影者:林士鈞]
圖右 : 花蓮區志工就在景緻特別的觀音山環保站入口處,留下身影。[攝影者:林士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