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帶動志業體讀書會 嚴校長步步踏實

帶動志業體讀書會 嚴校長步步踏實

E-mail 列印
花蓮靜思堂自2月23日至5月4日,每週三夜晚的《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讀書會,都能看到一個認真的身影,或事前與主持人、導讀人確認流程,或查看投影設備,或 起身帶動志業體同仁唱誦經文,或戴起眼鏡、抄寫台上的分享內容……這個身影從未缺席,她是慈濟基金會教育發展處的嚴玉真師姊,因擔任小學校長多年,人稱「嚴校長」。

◎承擔讀書會因緣

為何有這次讀書會?嚴校長娓娓道來:「去年2010年11月開始,明顯感受到,我們志業體動起來了,有一個議題在主管會議被提起過,就是我們要入經藏、法入心,才能法入 行,還要成立讀書會。當時我聽到『讀書會』三個字,是在我內心裡很重要的三個字。」

追溯到2003年SARS期間,那時候擔心群體感染,上人曾殷殷叮嚀不要聚眾,但不能聚眾,大家要如何聆聽上人的法語呢?上人就提及「辦讀書會」,讓當時仍在嘉義社區、已 是資深委員的嚴校長,與其他師兄師姊展開讀書會,這段日子令她印象深刻,也非常懷念。

今年在花蓮,志業體共有三個據點(精舍、靜思堂及中小學)進行讀書會;經過各單位協調,嚴校長勇於承擔起靜思堂這個點的負責人,邀集醫院、基金會及大學的同仁參與,她說: 「責無旁貸!過去長久以來,聽到上人的一句話,我們在社區辦讀書會;到這裡來,又是一個讀書會的緣起,我覺得讀書會真的很重要,要法入心,就是要有系統的閱讀,而且藉由大 家的力量,這幾次以來,會覺得一個人讀不完,但是藉由人人的分享就讀完了,這非常好。」

◎認真去做不困難

十一次的每週讀書會,每個活動細節都要精心安排,並增加導讀、分享時的多元內容及活潑度,還有手語教學、法益分享等項目,有時還面臨「導讀人臨時不能來」等狀況,這些繁瑣 的事項該如何完成?嚴校長說:「有那麼好的目標,我倒看不到困難,都會覺得很法喜。有一些事情要去做的,那就去做,要找人那就去找,我不認為困難,這都是要去做的。」

在過程中,有件讓嚴校長很感動的事,她拜訪慈大學務長林聖傑老師時,本來林學務長答應參加第一次讀書會,可是當天林學務長開會開到六點,但讀書會七點開始,他想想就開車回 家了,只是沿途他不斷覺得應該要回頭,因此車子抵達家門的那一刻,車頭就轉回來;他來了第一次以後,從來沒再缺席。

林學務長曾分享,從來讀書沒讀這麼慢過,會讀這麼慢,倒不是因為「忙」,而是每一頁、每一行的字裡行間,盡是懺悔跟感動,好像不需要一段話,就一個字,已讓他感動跟懺悔, 所以讀得很慢。

聽到這席話,嚴校長思考著,人家說知識份子是傲慢的、是偏見的,但在讀書會裡,醫師、教授用醫學或科學的角度,來看水懺和造懺;而他們面對《水懺》時,好像一個純真的小 孩,流露著自然的本性,這讓嚴校長連說三次「好感動」。

十七歲就認識上人,長期投入慈濟,而在擔任小學校長期間,嚴校長也接觸過許多行政事務,她覺得上人教導的「誠正信實」最為重要,長年以來都是抱持著這個信念,用心工作、做 慈濟;而今的讀書會上,也見到嚴校長以身作則,對讀書會的每個流程及環節,都步步踏實去做,令人敬佩且值得學習! .

圖左 : 每次讀書會開始前,嚴校長(左一)總是正襟危坐,用心地大聲唱誦〈懺悔煩惱障〉等歌曲。[攝影者:郭乃禎]
圖右 : 讀書會的手語時間,嚴校長(前排左一)與所有同仁專注學習手語歌曲裡每字每句的動作。[攝影者:陳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