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靜思語 牽起香港女孩的慈濟路

靜思語 牽起香港女孩的慈濟路

E-mail 列印
香港的李家樂發願要幫證嚴上人分擔慈濟志業,如今「人緣、地緣、因緣具足」,她將於「2011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上受證慈濟委員。

1999年,某一天,媽媽因聽到香港議員在電臺分享,有一本《靜思語》的書。什麼是《靜思語》?從來沒有聽過,也不知道這一本書長得怎麼樣?誰是證嚴法師?慈濟是這麼樣的 一個團體?完全不清楚。

李家樂讀大三時,聽媽媽說:「這本書很簡單喔,不用看很多,就很容易聽懂他的意思了。」有一次到書店時,果真讓她看到了《靜思語》,就將它請了回家。淺顯易懂、字句簡單, 讀了幾句後,讓人的心情特別舒服,比起讀厚厚的法律書籍,差距確實很大。

回憶大學三年時,面臨將畢業的功課壓力(在香港大學只要念三年);又因高中念的是香港一所很優秀的學校,而大學念的是本土學校。「比較其他同學於國外,憑自己的能力、條 件,為什麼只是留在國內而已」,當時的她,十九歲的心一直無法平衡。

大三要畢業那學期,自己感覺成績不夠好,畢業後應該沒有機會再到國外深造了。有一次看到靜思語,意思大概是這樣:「只要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其他都不用煩惱。」類似這樣的靜 思語,它給李家樂信心,也讓心情放鬆了許多。

那學期,不知怎麼的,整個學期用很平常心上完課,結果成績很出乎意料的都是A級,也因這樣的成果再到英國升學。後來就全心求學、工作,從此不再注意慈濟,動力也減弱了。

留學歸來,當了律師後,有一年因搬家,剛好對面住一位慈濟委員,常常穿著八正道制服,又開著好車在做環保,讓她投入慈濟的心念再次生起,終於在2001年,她與慈濟的緣真 正銜接起來了。

從事律師工作的李家樂,個性溫和有禮貌,雖然忙碌,但很積極投入慈濟活動。看到資深志工以身作則投入環保志業,她也不畏異味跟著參與。在慈濟環保站裡,大家從早做到晚,充 分利用時間、發揮身體功能,李家樂體驗做環保的感受:清淨歡喜又輕安。

李家樂感恩資深志工,讓她有學習的空間,有機會一次又一次面對會眾,用行動傳達證嚴上人的法。透過慈濟大小活動,改變自己獨立的個性,讓原本不喜歡熱鬧的她,很自然習慣與 慈濟人辦活動。

人的生命,不只有功能,還有良能;能為人群付出,就是智慧,也是發揮生命良能。三十三歲的李家樂認為,香港可以成長的空間還很大,受證後不只要承擔更多自己能做的事,還要 分擔證嚴上人的憂心,將推動無紙化的電子書帶回香港。
圖 : 一本《靜思語》書籍,讓從事律師工作的李家樂,種下走入慈濟的因緣,她說:「受證後不只要分擔,還要承擔更多自己能做的事。」[攝影者:陳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