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第二批修繕驗收 炒菜不再加雨水

第二批修繕驗收 炒菜不再加雨水

E-mail 列印
2011年5月以來,慈濟基金會慈善事業發展處(慈發處)在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格督尚部落)推動原鄉關懷系列,為鄉親進行房屋修繕,從環境衛生及居家安全開始,透過村長 及村內八個鄰的鄰長先做普查,後由慈發處同仁結合營建處及當區志工,一一前往會勘家訪,了解有哪些家庭需要衛生化糞池,或設施老舊無能修繕,及需要防滑、扶手等安全改善的 需求。從「社區整體營造」出發,今年度將施作二十四戶。第一批十五戶於9月23日動工、10月28日驗收;而11月30日除了進行第二批七戶的修繕驗收之外,更重要的是實 際走訪援助的所有家庭,確認已完工的浴廁、廚房等設施,在使用上的舒適度、方便性與安全性。

落實慈濟基金會原鄉關懷系列,慈發處從5月開始,著手靜思精舍後方佳民村的環境衛生及居家安全改善服務方案。其目標,是環境衛生與居家安全改善服務;其對象,不限於慈濟照 顧戶,而是家中是否有浴廁衛生及安全改善需求之家庭。首先透過村長及鄰長協助普查村民化糞池之衛生設備,再結合營建處及社區志工,經過一一家訪、場勘、確認需求,今年度為 二十四戶家庭進行環境衛生改善及居家安全修繕工程施作。

家訪過程中發現,有些居民的家中沒有設置化糞池,採取最原始天然的方式,「挖一個坑讓它自動排,自然讓他腐去。」慈濟基金會營建處組長胡勝勇就表示:「在環境的衛生上比較 不衛生,也容易滋長一些細菌。」因之,基金會就幫他們作浴廁改善衛生,同時進行住家汙水管線與公共排水設施連結。

經過多次場勘確認各家所需,從廁所、浴室、廚房、隔間、老舊設施、樓梯、外牆修繕等不一狀況,一旦確認,交由營建處繪圖、發包進行施工。胡組長表示,在營建處的角色就是把 施工的部分都考慮好,同仁吳學宜把圖畫出來,然後跟廠商到現場跟他們說明如何做?施工中則有詹永勝師兄在現場,隨時不定時查看。

◎住家不漏水 發願做環保

「這一戶原先廁所跟浴室在一起,排污就直接往下方空地;廚房是鐵皮拼接,下雨天常常煮菜加雨水;總之,到處都漏,也沒有隱私。」陪伴的慈濟志工林玉玲說明案家原先建物狀 況。如今,搭蓋C型鋼骨、烤漆浪板,水泥磚牆內貼磁磚、地板是防滑地磚;看似簡單的廚房與浴廁空間變得清爽明亮,江女士見到一群慈濟人的到來關心使用情形,靦腆地笑開懷。

江女士頻頻感謝大家的幫忙,與志工像親人般地說:「煮飯啊,就不怕淋雨啦!我孩子看了也很高興。」三十歲的她有七個孩子,如今感念慈濟人的幫忙,最直接的方法是,「自己上 街撿回收做環保來回饋大家的幫忙。」

◎室外樓梯方便出入

「原本在二樓的張姓一家七口人需要經過樓下叔叔家的客廳再轉上樓;自家浴廁施工一半,沒有錢繼續施作,無法使用;還有大門玻璃破損、後門容易淋雨。現在我們一併幫他完 成。」營建處吳學宜如數家珍描述案家情況,又言:「經過許久溝通,方才搭蓋一個室外樓梯,現在同時方便樓上二家人的進出。」張太太攜著幫別人帶的孩子,站在空盪的客廳裡, 一再謝謝大家,「讓他們現在的生活變得更方便。」

一家七口人就睡在彈簧墊上,張先生腳上舊傷復發,坐在床沿,慈發處呂芳川主任連忙趨前關心。環顧整個房子空間,四周是孩子們塗鴉的傑作,頂上壁癌遍布,油漆剝落;呂主任說 起整個社區規劃遠景,屆時會發給有需求村民油漆,自己粉刷家園,同時祝福張先生腳傷趕快好起來,早早出門上班。

◎專業加誠心 居民安心

志工幫助改善的還有盧先生的家,盧先生因為肝硬化無法工作,而太太又是一位十公分以外的影像無法清楚辨識的嚴重弱視患者,無法正常工作的兩人,與三名子女同住,經濟全仰賴 高中肄業在超市工作的大女兒。

曾參與訪視場勘的慈發處同仁魏淑貞至今對盧家的居住環境仍印象深刻,「沒有化糞池,屋後有一集糞坑;原馬桶立於浴室內地板高三十公分上;浴廁內地磚為撿拾壁磚拼湊,凹凸不 平;廚房屋頂牆面破損會漏水……」

然而起初盧先生與家人並不相信、也不願意接受慈濟的修繕,因為一旦動工,幾乎就是把房子拆掉重蓋,對他們而言,縱使舊屋子會漏水、地不平,也早已適應。

但慈濟人並不放棄,歷經6月兩次、8月一次的三度現場勘查、溝通之後,終於讓他們點頭接受。施工後,因為舊房子和浴室都需拆除,重新打地基,所以他們只能在臨時搭設的帳篷 煮飯、洗澡;為了讓他們安心,淑貞師姊還拿出之前驗收完成的相片,果然盧先生就讀國中的兒子看完後,就跟媽媽說:「我們家如果也像那樣就好!」

驗收的當天,盧先生夫婦與正好來訪的岳母,站在家門口喜迎慈濟人的到來。淑貞師姊回想當時浴廁是以「有安全之虞」為評估結果,因此決定為其動工施作衛生化糞池、馬桶、浴 室、防滑地磚、安全扶手。驗收的同時,還貼心地牽著張女士的手,一個一個慢慢地試用與說明,也讓她熟悉新的居家動線,「來,這馬桶水量有分大小;扶手是給你輔助用的,不是 當毛巾架……」岳母則是笑著向慈濟人道感恩:「以前下雨,都是一直漏水,現在好了,感謝你們。」

◎再三驗收 最高品質

第二批驗收已走遍,一行人來到第一批已驗收通過的八十三歲高阿嬤家中探視。阿嬤就在家門口坐著,習慣一個人居住的她,以前沐浴皆在廚房以瓦斯燒熱水,廚房磁磚濕滑,也讓她 跌了好幾次;加上廚房又毀損不堪,為了安全的因素,決定在屋旁增建浴廁。

「因為在房屋外面,所以裝不銹鋼門;如果是室內安裝塑鋼門就行。」營建處同仁扼要回答同行志工問題後繼續討論著現場狀況。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蘊含安全考量,更有一份對待 長者的恭敬心。

大家走進阿嬤的浴廁中,魏淑貞立刻注意到用來防滑的「仿木紋PVC隔柵地板」與馬桶之間,仍有一處空缺可能會讓阿嬤踩空,當下與營建處組長胡勝勇討論改善方式。胡組長還親 自蹲下來將「隔柵地板」反覆拼接,使其接縫處能達到最密合狀態。吳學宜一旁補充說明這防滑地板是「第一家鋪設」,將作為未來評估老人家居家安全參考。大家也不忘測試一下熱 水器的功能,順便沖洗地板;一旁扶著轉彎處扶手的阿嬤看到,笑著直稱讚浴廁做得好、很安全,踩在(隔柵)地板上很穩。

幾個月下來不斷的場勘、討論、施作至驗收,都是為了讓鄉親能有個更舒適、安全的環境。村民看到住了大半輩子的家變得明亮、乾淨又安全;整個村里環境衛生的改善,同時達到保 護清靜山林的目的;這都是慈濟基金會原鄉關懷系列,環境衛生及居家安全改善服務方案的主要目標。

此服務方案不只改善居住環境,基金會就部分工程亦邀集具有水泥工及水電專長,並且有意願者一起加入修繕團隊的原住民鄉親,來自草林社區潘春財的鼎鑫土木包工業就是一例。很 高興有這個機緣參與這項工作的潘先生就表示,「很多鄉親都沒有工作,最好是給當地小包,增加就業機會。」因之,除了提供工作機會給部落之村民外,期待帶動以愛打造衛生及安 全家園之互助互愛理念。

圖左 : 慈發處魏淑貞(右一)於靜思精舍後門處向志工說明今日驗收情形。[攝影者:楊寶月]
圖右 : 修繕工程也邀集具有水泥工及水電專長的鄉親協助,草林社區潘春財感恩地表示:「很多鄉親都沒有工作,最好是給當地小包,增加就業機會。」[攝影者:楊寶月]

圖左 : 一個室外樓梯,同時方便樓上二家人的進出。[攝影者:楊寶月]
圖右 : 「來,這馬桶水量有分大小」慈發處魏淑貞師姊就這麼耐心的拉著張女士的手,一個一個慢慢的試用與說明。[攝影者:楊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