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全臺環保師資研習 挺腰談經驗

全臺環保師資研習 挺腰談經驗

E-mail 列印
來自全臺各地共七十五位環保志工,於12月17、18日兩天在花蓮靜思堂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研習會第一期」第二階段的課程,此階段課程重點為「生態教育、人與人之間的 教育」以及「實際教學演練」。這是配合環保署推動環境教育法,讓志工有機會取得環保教育師資資格的研習課程;整體最終願景是希望能將環保師資普及化,讓全臺二百六十六處中 大型環保站的環保目標與教育方式一致,不再只有資源回收數據的呈現,而要有更多的親身體驗分享與傳承。

◎培育計畫縝密 階段主題明顯

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研習會總協調宗教處同仁柳宗言師兄表示,「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研習會第一期」第一階段課程已於9月25、26日兩天完成,第一階段著重於「慈濟精神理念的傳 達」,而第二階段的進階課程將著重於「生態教育、人與人之間的教育」以及「實際教學演練」。

為了達到課程目的,本次課程規畫有:「環境科技分享」,這堂課是要讓學員們認識在現階段的終端回收,以及加強人與環境之間、地球共生息之概念的傳達;「調和地水火風從環保 站做起」這堂課程特別移師到環保站上課,是為了加強環境教育,以及擴及碳足跡與水足跡等節能減碳的趨勢分享;「氣氛營造與帶動技巧」這堂課則是為了提升大家的授課內容設計 與表達能力,培養學員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環保慈濟人文。此三面向的課程,多點視野的開拓,讓學員提升在環境保護上的知識。

本次研習會的特點為:輔以試講試教的實務操作,藉由小組的演示,彼此吸收與交流精進。為了讓每位學員清楚自己講課的情形,還特別幫每個人都錄影,事後會把影片交到每個學員 手中,讓他們由影片中去觀察到自己的優缺點,好讓往後的講課更加圓滿。除此之外,也冀望學員在相互觀摩中體悟到,針對不同的來賓對象,因以不同的教材來提供,即所謂之「因 材施教」。

◎三堂專業課程 加強知識涵養

目前任職於大愛感恩科技有限公司的洪碩廷博士,為了將專業的知識轉化成淺顯易懂的常識,花了許多時間來製作「環境科技分享」課程的分享簡報,期望能夠讓所有學員對環保科技 這個領域有所認識。他將地球比喻成一艘太空球,因為大自然資源越來越少,必需要靠許多的科技來滿足人類的需求。他提到糧食減少、能源短缺、氣候變遷、人口增長,這都導致目 前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越來越不適合居住了。因此,如何找出新能源、如何利用環保回收讓物命再利用,是現代人類的新功課之一。

慈濟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已進行防救災的科技研發合作,工研院依據慈濟的救災經驗,研發可發揮效能的工具,例如:淨水設備、輕便型多功能廢土清運模組、可攜太陽能、供水手杖等 多元化救災器具;這讓在場的環保志工聽得非常專注,也深刻感受到地球的受毀壞速度有加快的趨勢,否則,這些賑災研發就不會如此迫切被需求了,也更加重了環保宣導的使命感。

為了加強每個人深刻體會力行環保的重要,「調和地水火風從環保站做起」這堂課的講師──慈濟大學邱亦儒博士,特別請所有學員移師到環保站聽課。學員們自靜思堂步行約二十分 鐘抵達環保站,一進門就看到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正埋首於成堆的回收物中做分類,得知他們從早上八點就主動來到環保站;在寶特瓶區,有的彎身踩著、有的旋轉瓶口、有的整理分 類,忙得不亦樂乎!學員們拍拍學生,用手在嘴唇比劃著,請她們戴口罩,傳承中看見關愛的延續,不僅對於物品,更多來自呵護下一代的愛心。

在花蓮當區環保志工的導覽後,學員們進入站內的多功能教室,開始聽邱博士的課程分享。邱博士以紀錄片顯現社區營造、生態社區及水資源,這堂課程精闢演說地、水、火、風,都 可以從環保站做起。他帶來的簡報裡說明可以大量植物來營造家園,讓家的概念不單單是避風港之處,更可用土地養活眾生,讓家綠意盎然,讓自己生活在鮮活的環境中。

課程中,邱博士用很科學的說明來證實紀錄片中的情節,也把大地與資源之間的關聯性以加減乘除的算式來說明,讓學員們清楚,若想身處在綠建築中,只要順應大自然,就可以讓自 己的生活過得很環保。

「氣氛營造與帶動技巧」這堂課則是為了提升大家的授課內容設計與表達能力,來自北區在全臺二十七所學校輔導「父母親職效能」發展的慈濟委員邱鏛玉師姊,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將 教學融入實作中。

鏛玉師姊指出,慈濟的環保推動上面對成人的機會相較於孩童多,然而成人往往是因自發性而來,若不想上課時,則強求不得。因此,在成人教育,建議著重於:可發言、引發互動、 分享感動與感受、有好奇心與創造力。師姊特別提醒「低自性高自尊」的成人特質,舉例而言「會眾因為對插花沒信心才要來學習,可以開開自己的玩笑,千萬不可開別人的玩笑」。 要從人與人的互動中體會修佛學佛在人間。

活動中關鍵的四要項:「傳承法脈」以布施帶動氛圍、「互動關懷」讓自我跟週遭的人有多認識的機會、「理論說明」多元的教學內容顧及不同學習偏好的學員、「實做練習」讓學員 能同步運作,聽得懂做得到,將所學落實家庭與社區。

在課程結尾,鏛玉師姊希望學員有歡喜的學到東西,心裡要有篤定,自度度他,一生無量;不僅做一個歡喜的志工,更要是法喜的老師。把握機會與別人分享為慈濟加分,以歡喜心讚 歎別人,以笑容穩定徬徨的心。

◎課程精彩收穫多 草根菩提勇承擔

本次的教學演練每人皆有十五分鐘的時間發表,在報名培訓的同時即挑選A、B、C不同的演練主題,「素食」、「環保站介紹」、「環保實務」,試教的壓力讓學員們對時間分秒的 流失更為緊張。共計四個時段的「教學演練」課程同步於四個場地進行,學員們需自己準備課程簡報,也可藉由各種道具來加強內容。

在小學擔任代課老師的大愛媽媽郭淑貞師姊,時常帶學生到臺北雙和靜思堂環保站實際教育,這次準備「環保清淨在源頭」當中「食」的部份為教學演練主題。投影片透過很多的可愛 圖案和動畫吸引了在場師兄師姊的注意,淑貞表示,撰寫這份教案的主要目的,在於解說環保的面面觀讓幼稚園的小朋友潛移默化「環保萌芽」。累積教學經驗,她發現到環保站學生 大都是低年級、甚至是幼稚園的小朋友,使用許多的圖片和動畫不但容易吸引小朋友,加深印象,因此上星期在社區試教的反應就相當好。

外表看起來憨憨的洪琨富師兄,專長是電腦維修,為了這次教學試講,他特地從網路下載了幾則短片,來加強教學簡報的內容與生動。洪師兄試講的課程中,還用了「有獎徵答」的方 式進行,他準備了環保志工用回收打包帶編織的熱帶魚吊飾,成功造成了在場每個人的搶答,現場氣氛一時熱絡起來。師兄在茹素前,嘴巴常會破,沒想到在茹素一段時間後,完全改 善,於是,這便成了親身經歷的重要見證。

許多位年長的草根菩薩,平日都是彎腰低頭做環保,在「教學演練」的課程中,可真的是嚴陣以待;他們鼓足勇氣拿起麥克風,儘管緊張,還是卯盡全力將準備的內容說完,獲得評審 們的肯定與鼓勵。「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在這一群草根菩薩的身上,完全印證。

◎課程圓滿結束 環保菩薩腳步堅定

兩天一夜的課程在充實的分秒間結束,幾位學員上臺分享這兩天的心得,研習會指導師父德宸師父給予肯定及愛的叮嚀。

來自北區萬華的曾文玲師姊感到「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一星期兩天 ,一次兩個小時,一年下來演練的機會將有許多經驗的累積。此外文玲師姊也邀約在場的學員們,不妨 在做環保的過程中兼做「三合一」,照相機隨身攜帶,隨拍隨蒐集資料,會有更多的好素材可以運用。

而來自中區的林儷師姊表示,她從課堂中發覺簡報檔是點綴,而不是主要的工具,重要的是內容的精實。此外,因聆聽邱奕儒博士的課程,好似對大地多份感情與愛,「所謂生我們的 是父母,養我們的是地球,我們還不好好做嗎?」當下,師姊發願:「我回社區會用力推。」希望藉由環保的宣導感動人心,引領社區動起來。

來自北區的許桂榮師兄表示每個老師都講得很好,所有菁華都想吸收,笑稱有如自己的身材般,不斷地增加,造成僅有五張的簡報暴增到四十多張,引起臺下所有人會心一笑。師兄換 個沉穩的口氣道出,正確作法應該為「找對主題,針對主題分享」與「期待下一次分享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真人真事的呈現眼前,不斷地分享練習,以增加使命感。

研習課程總協柳宗言師兄勉勵學員:「其實最好聽、最動聽的分享內容,一定要結合故事來發揮才有感動點。打動了會眾的心,他就知道怎麼去做,法入心,繼而行法。」

最後,徳宸師父表示,環保志工(草根菩提)是證嚴上人心目中的人間菩薩,在社區耕耘這方福田。說慈濟最大的重點是要說故事來感動人心,但需注意的有以下三點:科學與專業的 數據要經過查證,建議使用大愛臺的資訊;點點滴滴落實,才能有自信與坦然地說故事;簡報內容要精簡、字要大,是提醒生動描述的工具。

德宸師父還以〈至誠發願果報障〉之末四句勉勵學員:「願 佛法興顯弘大乘 不令邪法惑眾生 願 菩提道心能相續 菩薩廣行無量義」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

七十五位環保志工在五十二位幕後工作人員的用心付出下,完成了第二階段的學習,明年(2012年)還有著接續的研習課程等著他們;欲成為一位做環保、說環保的菩提種子,除 了發願外,還需要用心地去實踐。

圖左 : 來自全臺各地共七十五位環保志工,於12月17、18日兩天在花蓮靜思堂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研習會第一期」第二階段的課程。[攝影者:沈文展]
圖右 : 許多位年長的草根菩薩,平日都是彎腰低頭做環保,現在要挺腰說環保,無不認真學習。[攝影者:沈文展]

圖左 : 為了加強每個人深刻體會力行環保的重要,「調和地水火風從環保站做起」這堂課,特別請學員們步行到環保站上課。[攝影者:沈文展]
圖右 : 研習會指導師父德宸師父給予學員們肯定及愛的叮嚀。[攝影者:沈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