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護理督導入經藏 觀苦相更知福

護理督導入經藏 觀苦相更知福

E-mail 列印
「因果歷歷不爽,造業豈能不懺」是關山慈濟醫院護理部督導古花妹師姊,在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經文中,體會最深的一句經文。她說︰「在服務病人的過程中,我體會眾生苦相,因業 力不同承受的果報也不同,感恩知道惜福不造業,熱誠幫助別人再造福;其實,最幸福的是自己。」

◎捫心自問 迷失自我不了悟

古花妹(慈憶)民國65年出生,布農族,天主教徒,花蓮慈濟護專(今慈濟技術學院)第二屆畢業,與從事駕駛的丈夫結婚後,一直居住於臺東縣海端鄉,夫妻倆養育兒女各一,兒 子就讀慈濟中學國中二年級,女兒就讀海端鄉的小學二年級。

關山慈院籌備時期,她就進駐服務於護理部,至今已十三年,現任督導乙職。主要工作內容是負責規劃醫院護理行政,護理人員職場上的生涯規劃、慈濟人文薰陶與學習。

「種因,得果」在醫院服務過程中,看到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生劇本,入經藏前總覺得那是別人的事。所以,也曾迷失於物質生活、自我主義裡,無法感受主管栽培的用心,無法承擔 主管交付的責任,隨著時間輪轉,就這樣靜靜過了四年。

2005年的一天在初春的夜裡,花妹內心裡特別地低潮,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家,客廳留了一盞昏暗小燈,坐在客廳沉思捫心自問「你怎麼了?當初對護理的熱忱到哪裡去?對關 山的期待?對病患的捨不得哪裡去了?真的還要繼續下去?……」她的心靈得不到依靠。

她遂而向管理部辦理「留職停薪」,約半年的時間在家裡帶小孩,後來覺得上班一陣子就在家休息半年,這根本不是她想要追求的人生;於是開始整理自己,找尋心靈的寄託,讓自己 心安靜下來。

◎責任沉重 勇氣信心勤修身

人力上不足,派班表調整困難,目標管理方向不明,窒礙難行,因為她行政經驗的不足,導致無法妥善照護護理人員;花妹徹底地省思之後,鼓足勇氣承擔護理部。她說︰「護理部的 責任太沉重,曾經有想放棄的念頭。」但是,此時上人的法語「勇氣不可失,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的事,只怕不肯」在耳邊迴響,醫院主管的支持與同仁的鼓勵之下,讓 有她有動力地繼續走下去。

她開始重新調整自己,積極參與花蓮慈院護理部,所舉辦「主管培訓」課程及投入人文志業、慈善志業的活動,讓她更進一步認識慈濟世界。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修身,以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使醫療團隊更圓滿。

「我們有一位認真守護關山,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潘永謙院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每天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穿梭於醫院每一個角落。」花妹說︰「院長的認真付出,我們都看在 心眼裡,大家也不敢懈怠,更用心堅守自己的崗位。尤其是護理人員是院內隨處現身拔苦的『白衣大士』,她們不會因為人力不足、休假少,以致服務不全。」

關山慈院護理人員提供的是全人護理,每位護理人員必須能執行產科護理、嬰兒室護理、急診護理、加護護理、病房綜合科護理;訓練過程很辛苦,能運用在協助病人上則很幸福。

護理人員們能夠主動積極地,運作護理部功能小組的任務分配,分別管理護理品質、教育訓練、護理工作環境安全之監測。護理人員們以花蓮慈院護理部作後盾為學習方向;花妹感受 到能在關山慈院服務,真的很幸福!

◎見苦知福 發心立願盡己能

「我是天主教徒,每一個禮拜的彌撒,並不瞭解其中到底要闡述的是什麼?日常生活中很難去落實、耳提面命。」花妹說著。2005年回關山慈院以後,就開始接觸慈濟人文的部 分,只要有休假,她就會參加人醫會的社區巡迴醫療服務。

「每一次社區巡迴醫療服務,師兄師姊需要幫忙的時候,我會主動積極的協助,身體力行、身歷其境。我發現人生不是只有追求錢財而已,有錢不一定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對我而言, 回關山慈院服務,讓我的慧命真正地成長,才是我最需要的心靈道場。」

2009年,花妹第一次參加人醫會海峽兩岸福鼎冬令發放的活動,啟發善念憐憫眾生,進而認識了慈濟世界。福鼎冬令發放回來,她與大家分享所見所聞、見苦知福,才真正體悟到 自己真幸福;所以,她把握機會積極付出,體悟捨己傳揚大愛,發心立願盡己能濟貧教富。

她說︰「我們去福鼎往診的時候,要走好一段坑坑洞洞、崎嶇蜿蜒、泥濘不平的石子小路,在當下走起來很辛苦,我覺得這對老人家來說很辛苦,我內心裡很捨不得他們。心裡想這些 老年人如果生病、跌倒了,誰來送他們到鎮上做醫療及緊急處理呢?」

「其實,我們海端鄉部落裡也有類似情形,年輕人為了生活與前途,拚命努力地出在外討生活。還好有一些志工媽媽們,會主動固定地關懷老人,我如果在家裡,有空也會去幫助打 掃、聊天陪伴他們。」

◎守護生命 主動關懷為使命

海端鄉地處偏僻婦孺老幼居多,關山慈院展開IDS偏遠醫療給付提升計畫,不論任何狀況、颳風下雨,每一次的巡迴醫療,守護部落的居民的生命與健康,針對他們做一些慢性病的 篩檢。

尤其,他們的疾病大部分︰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源於這些慢性病種種的因素而影響到眼睛,部落附近沒有眼科。所以,醫院能夠特別設置「眼科」醫療,居民們很喜歡專科醫師 前往替他們作檢查,這樣子他們就不用長途驅車到鎮上。

他們為了看病每一回車程,大概要花兩個多小時才能抵達醫院,所花費的時間與車資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夠負擔;所以,眼科醫療除了替居民們省下這一趟的時間、車資之外,又能夠急 時搶救生命,這對居民來說很開心又幸福。

海端鄉遇緊急狀況時,在部落裡有健康中心,居民們有急、重症可以直接到健康中心就診,醫護人員會做初步評估;需要轉介時,護理人員會視狀況打電話到醫院,請119救護車緊 急前往接送病人。

花妹說︰「其實,連續性地照護需要長期的追蹤,我們有幾位腦部病患醫療到一個段落,回家後需要長期的追蹤,我們就落實關懷在巡迴醫療上,指導他們如何復健?」每一次巡迴醫 療大家都很期待,除復健之外,病人希望從醫師口中得到肯定;他們的心理上有動力,盼望醫療團隊為他們帶來信心。

護理人員以布農族居多,無形地拉近彼此的距離,古花妹說:「我覺得醫療團隊比較無法意料的事,有些部落裡的老人不是來看病,他們盼望與醫生對話、互動。」在溝通互動過程 中,居民們會吐露家中的困境,團隊會視狀況轉介給當地慈濟志工關懷與陪伴。

「我覺得慈濟就是做到主動,師兄師姊挨家挨戶的訪視,主動地關心他們。」花妹說︰「我覺得,應該增加多一點,對老年人的關懷與心靈上的慰藉。」IDS偏遠醫療給付提升計 畫,就是要確實落實做到挨家挨戶的訪視;關山慈院同仁們需要明白自己的任務,讓巡迴醫療更長久,成為心中的使命。

◎護理人員 覺悟懺悔道心定

花妹說︰「2009年大陸發放之後,奠定我走入慈濟;其實,我對於法根本不清楚。」她把握分秒利用下班時間參加《法譬如水》讀書會,在讀書會上師兄師姊講解《法譬如水》經 文的內容,藉由分享、感受慢慢地了解,她所做的事情一一都在經文裡呈現過;深陷紅塵中的凡夫,不明自己被煩惱與無明困擾著,懵懂愚痴不了悟。

「往昔很多人要忍受我的脾氣;所以,我對自己說︰要改變自己。」她參加讀書會體悟經文之後「我誠摯地向同事們說『謝謝』與『感恩』,大家都嚇一跳說︰『您怎麼會變成這樣 子!』我說︰『您們都還在陪我,我很感恩您們!』我們的向心、凝聚力更強。」她說︰「一直覺得自豪的事,我們護理人員的離職率一直都是零。」

「我告訴自己要做到,上人告訴我們的『法入心,法入行』,用心去對待每一個人,用感恩心去影響每一個人。」藉由這次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茹素三個月,花妹靦腆地微微一笑,充 滿自信地說著:「對於身心靈的負擔變少,氣色也較健康,慈心悲憫眾生,我要積極地與同事分享茹素對於身心健康的好處之外,還要把上人的法落實到身邊的人,這是我的目標。」

雖然,目標可能會有一點遙遠,積極身體力行。她說︰「給自己的一個期許,我兒子在慈中讀書,很積極要他多多參加慈濟的人文活動;我的女兒每次我比手語都會在我旁邊陪伴我, 很多手語她都會比,在家裡我們一起看DVD練習比手語。」

農曆年除夕夜圍爐前夕,花妹安靜鑽研《慈悲三昧水懺》偈文,隨著音樂唱誦比手語,讓旋律不斷地重覆撥弄著她的心弦。那時腦海裡開始有影像出現,由模糊變清晰,心裡顫抖著鼻 酸,雙眼從濕潤如潰堤般地哭泣。

腦海裡纏繞、盤旋著「曾經毒舌惡口常傷人、曾經起貪念與物慾、曾經傷害父母的心、曾經家庭失和」等等畫面,一幕幕地倒帶現前,覺悟洗滌心靈懺悔種種。她開始參與「2012 年委員培訓」,堅定道心精進於菩薩道上。

圖左 : 關山慈濟醫院的同仁,下班後齊聚演練。[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 古花妹(左二)說明關山慈院護理人員提供的是全人護理,訓練過程很辛苦,能運用在協助病人上則很幸福。[攝影者:江昆璘]

圖左 : 關山慈院IDS偏遠醫療給付提升計畫,就是要確實落實做到挨家挨戶的訪視。古花妹右一[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 關山慈院護理部督導古花妹(左二)全家福。[攝影者:關山慈院古花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