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後車廂就是藥局 往診更便民

後車廂就是藥局 往診更便民

E-mail 列印
臺東山區的風景優美,但是錯綜地形,致使偏遠鄉村的居民就醫非常不便。關山慈濟醫院安排每星期二、五、六,定期上山到下馬、霧鹿、利稻等聚落為村民看病,關心他們的生活狀 況。多年來,專科門診巡迴醫療服務不僅提供完整醫療服務,也和部落鄉親建立更溫馨的醫病感情。

利稻村滿山的櫻花樹已結出果子,長出茂盛的綠葉;幾株櫻花綻放,仍可顯現兩個月前櫻花盛開的景象,而田裡冒出的高麗菜苗,景緻建構一幅田園之美。利稻村衛生室旁唯一一顆的 櫻花樹就是少數較晚綻開的,「終於開出來了!」擔任此次往診司機的黃坤峰副主任指著說。南橫一路行駛過來,祥和的村莊卻很需要醫療的照謢。

醫護人員根據就診資料,對於沒有前來醫治的鄉親,會主動前往居家關懷,瞭解病況恢復的情形。關山慈院張志芳醫師認為,醫療其實是一種行為治療,先關心病患的年齡、生活習 慣、家庭子女、服藥狀況等,再一一叮嚀喝水和服藥的時間用法,對鄉親健康才是真正的有效幫助。醫護團隊有時會想方法將藥粒分裝數盒,或是藥袋上印上大大的「早、中、晚」字 樣,方便老人家的視力;對於慢性病患會多開數日的藥量,若是當天往診鄉親不在家,也不致影響健康。

到達下馬村時,一戶人家的廣場有六個男孩以自製的紙球、樹枝當球棒,玩得正開心!張志芳醫師隨即加入球隊揮了一棒,原來這一家兄弟有三位是張醫師接生的。看到孩子天真知足 的笑容,張醫師表示,環境可以讓欲望降低。他從花蓮慈濟總院、宜蘭,八年前到關山慈院;多年來,工作地點的轉換愈偏遠,心境愈珍惜所處的地方。同時,深知村莊很需要眼科、 皮膚科等基本醫療。為了讓鄉親就診放輕鬆,張醫師儘可能不穿上醫師袍,如家人般一起話家常。

有時病人因行動不方便,醫護人員前往居家關懷或是了解術後情形。胡阿嬤額頭正中間,不明原因的小小傷口惡化約五公分大傷口,曾到花蓮總院手術治療,但是缺少組織成長,表皮 無法理想愈合,張志芳醫師和護士邱燕婷叮嚀著避免感染的注意事項。另一位古阿公的家人因為量不到血壓,當天張醫師居家關懷追蹤,血壓量到也開藥,叮嚀家人一定要讓阿公定時 服藥。過幾天是星期五往診,張醫師會請團隊繼續追蹤關心。

每一位前來就診鄉親,護士邱燕婷負責掛號、量血壓、量體重、領藥,還要兼翻譯族語。長庚護專畢業後,她面臨繼續升學或就業的選擇,最後還是決定回到家鄉關山服務。從急診支 援往診,沿路是大山、大樹與瀑布,心情輕鬆許多,終究心是屬於這裡的。幸運的是, 首府大學在關山開課,讓她如願完成繼續升學的願望。

霧鹿村鄉親邱女士感冒不舒服很久了,剛好看到往診團隊來到,很高興有醫生來鄉下看診;因為下山路途遙遠,一天只有一班公車,往診給山上的人很多方便。看完病後,邱女士走到 衛生室隔壁廣場,與鄉親圍成一圈唱出布農族傳統歌謠,優美的歌聲迴繞山谷。見此情此景,鄉親擁有健康的生活,就是巡迴醫療團隊期盼的最大祝福。

圖左 : 護士邱燕婷負責掛號、量血壓、量體重、領藥,還要兼翻譯族語。護專畢業後,決定回到家鄉關山服務,也如願完成繼續升學的願望。[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 張志芳醫師(右)居家關懷追蹤古阿公的血壓情形,星期五往診團隊會繼續追蹤關心。[攝影者:江昆璘]

圖左 : 張志芳醫師(右)和護士邱燕婷(中)往診關心下馬村的鄉親。[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 張志芳醫師(右)用心觀察下馬村鄉親的血氧濃度指數。[攝影者:江昆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