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從質疑到投入 隔牆聞法妙因緣

從質疑到投入 隔牆聞法妙因緣

E-mail 列印
「四十六週年,我們真正很完整的在自己的道場,腳踏在自己的土地,頭頂著自己的建築物(厝頂),都是自己的」。」上人聽完各區慈濟人的分享之後,話說靜思精舍起步 38.3坪的地方,而今有這個「大」道場,非常感恩所有慈濟人。

4月14日慈濟四十六週年的這天,除了早上的朝山、藥師法會之外,還有溫馨感人的「談古溯今話慈濟」,讓志工法喜分享在社區耕耘的點滴,以及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建築的 演變與投入。

這一場分享會在地下一樓感恩堂舉行,一樓大殿也有連線直播,無論是主堂或者感恩堂皆座無虛席,更有許多來精進朝山的會眾與志工一同話慈濟。

◎自己的家自己蓋

德宣師父與大家一一解說,從2009年拆除舊的主堂、去年6月主體結構完成,至今年元月新主堂正式啓用,這一路上的點滴歷程。

最初四十多坪的空間,如今蓋了三層樓的精舍主建築,精舍常住師父堅持「勤儉」的初衷,所以在常住師父、慈誠師兄、委員志工,大家集思廣益之下,努力完成這項浩大工程,落實 了慈濟人共同的一念心:「自己的家,我們自己來蓋。」

由於全球的慈濟志工來自各行業,其中不少有建築相關的慈誠師兄,不管是全臺繞了一圈來到花蓮,亦或是特地從國外趕回來,大家為了「心靈的故鄉」盡一份心力,義不容辭。

「銅瓦的建築,是上人疼惜晚輩弟子,希望我們可以有長久且堅固的道場。」德宣師父將上人對弟子的愛與關懷,傳達給現場每一位菩薩。

精舍四處都可以看見竹節,竹子是高風亮節、虛心的表徵。而德宣師父也勉勵大家:「不管是克勤、克難、克儉,都應該由克己開始,靜思弟子應該自己往內修行,有修有得。」

◎恭敬木頭如菩薩

起初精舍擴建,慈濟人希望自己來建構主堂,慈誠大隊長黎逢時(濟敬)師兄再三懇託之下,上人認為,「自己的家自己蓋會更親切」,於是答應了慈誠隊的要求。來自世界各地的慈 濟人於是承擔了這樣使命,並付諸行動。

結構上是非常穩固的,因為全世界應該沒有這樣的工程,不僅全球的慈濟人投入,連常住師父也用心付出。黎逢時師兄分享著:「即使已經檢查過好多遍,常住師父仍會再三確認每個 細節,所以保證安全。」

黎師兄繼續說著,不管是這項「希望工程」的哪一個環節,大家都是以最恭敬虔誠的心去面對;在社區推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每一位菩薩的用心以及熱忱,歡喜付出、勤耕福田。

「把每塊蓋大殿的木頭都當作菩薩,要用恭敬、虔誠的心去處理,我們都非常有福報,跟著上人的腳步,聽師父的話執行每項使命。」黎逢時師兄以知福、惜福的心繼續行菩薩道。

◎老中青同行菩薩道

花蓮區的鄧淑卿(靜善)師姊,早期跟著上人走過「克難」的歲月,歷經多年,時移事往,她表示:「不管精舍如何擴建,但精舍師父仍不改當年克勤克儉的精神。」

當年的慈濟人較少,所以不管是活動或者訪視,皆由上人親自領隊主持,隨著人數增加,分別讓不同功能組隊承擔,而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也隨之因應擴建。

花蓮是慈濟靜思精舍所在地,也是發源地,更是全球慈濟人的家,「身為在地的花蓮人,能做多少就盡量做,來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家人。」淑卿師姊以地主身分說著。

淑卿師姊是目前承擔國富和氣組長的李淑錦(慮雅)師姊的資深師姊,慮雅師姊也感恩靜善師姊的引領,「我就是很直心地跟著上人,一直走下去。」期待接引更多菩薩進入慈濟大家 庭。

郭沛玲師姊因為父母都已不在,所以將靜善師姊視為隔代教養的資深師姑,從見習、培訓一路陪伴至今,讓沛玲師姊邊說邊淚流滿面。

沛玲師姊說:「雖然我的爸爸媽媽都不見了,但一路上有鄧姊(靜善)親密如家人的扶持。」可見慈濟家人無邊無私愛的付出。

◎隔牆聞法心受攝

「慈濟的緣起是上人的悲心,這是大因緣的呈現。」來自中區的伍慶雲師兄話當年上人初到臺中分會時,因害怕活動打擾附近鄰居,進而邀約大家一同至分會用餐,慶雲師兄當年也是 座上賓。

那時,臺中分會剛成立,每個月上人都會行腳到臺中講經說法,每次都座無虛席,起初慶雲師兄疑惑:「上人是有什麼魅力,大家都要去聽法」?

直到一次,自己在家中廚房,「隔牆聞法」,忽然不自覺落淚,慶雲師兄且說:「那時才知道上人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所以我覺得人生不該只是賺錢,我應該付出自己、做好 事,師父是我們慈濟人的貴人。」

談古溯今話慈濟,無論是志工的法喜分享,讓現場的人可以感受到慈濟人「甘願做、歡喜受」的無私奉獻;或者是憶當年慈濟精舍初建,至今種種的改變,卻依然秉持最初的信念, 「慈悲喜捨、濟世救人」。

靜思精舍是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菩薩們用心用愛鋪設出的菩堤大道,希望能接引更多人穩穩走入,讓佛法更普遍。

圖左 : 溫馨感人的「談古溯今話慈濟」,讓志工法喜分享在社區耕耘的點滴,以及說明心靈的故鄉——精舍建築演變與投入。[攝影者:許榮輝]
圖右 : 老、中、青三代慈濟路上相扶持,但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腳步,行菩薩道。[攝影者:許榮輝]
圖 : 「把每塊蓋大殿的木頭都當作菩薩,要用恭敬、虔誠的心去處理,我們都非常有福報,跟著上人的腳步,聽師父的話執行每項使命」,黎逢時(濟敬)師兄以知福、惜福的心繼續行菩薩道。[攝影者:許榮輝]